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球瞩目中国并购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1:00 证券市场周刊

    并购浪潮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去年最活跃的是通讯产业的并购,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行业是金融产业,第三个就是医疗行业的并购。我预计今年全球并购市场会延续 2004 年的浪潮,将会继续增加, 2005 年的并购市场将会比 2004 年增长 15 %— 20 %,也就是说,如果用广义的美元这个概念来计算的话, 2005 年的并购市场总额将会达到 23000 亿美元到 25000 亿美元之间。”雷曼兄弟全球并购业务部主管马克·夏弗( Mark Shafir )如是告诉《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

    没有理由怀疑投资银行家们的预言。他们最先了解那些并购安排。一些正在酝酿中的重大交易已有风声传出,另外,在欧洲大陆等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某些行业显然有整合空间,这些地区的收购活动骤然增加。

    此种风潮下,马克·夏弗在接受《周刊》专访时大胆断言:“ 2004 年,中国在亚洲国家 ( 除日本外 ) 的总并购额中的比例仅占 20% ,但 2005 年以及未来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并购圈中的重要国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集中于自然资源

    “全世界的跨国公司都在关注中国。”马克·夏弗直言。当然,“首先,你必须承认,虽然中国的并购市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令人惊叹的成绩,但它依然是全球并购市场上一个非常小的组成部分,尽管它在亚洲(除日本)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如果我们将目光瞄向长远,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全球并购市场上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不可限量,中国将成为重要的一环,这才会和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相匹配。”

    事实上,中国的跨国 ( 境 ) 并购交易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有资料显示,过去 4 年中,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大型跨国并购交易。到 2004 年,情况出现很大变化,跨境交易总交易额约为 390 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英国市场调查机构一项近期调查也显示了这个趋势:由于政府鼓励企业向海外投资,因此中国企业今后向海外投资并购还会继续扩大, 2005 年亚洲市场并购预计规模将比去年增长 10% — 15% ,其中,中国企业将唱主角。

    马克·夏弗认为:“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长期的高速发展正在制造出很多优质的现金流,我也和很多中国优秀企业的负责人有过深入的沟通,他们都希望将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增长欲望,期望为股东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要做好这些工作,一方面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们需要在国内市场进行整合,另外,他们也对国外的市场很有兴趣,他们也需要在外部市场开拓。”

    此言不虚,过去由于外汇管制以及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性,中国企业过去甚少涉足海外并购市场。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收购项目也需要国务院特批。但是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家政策似乎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明确表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向海外进军。有关的管理细节仍在修订、审批中,但是不少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从 TCL 进军欧洲电视机业到宝钢涉足巴西钢铁业,一个中国企业活跃于国际并购市场的时代正在开启。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的是什么呢? 首先,“自然资源领域是一个为中国公司所热衷的一个领域。”马克·夏弗表示,“我发现,对于很多中国公司而言,他们对全球范围内的有关自然资源领域的并购行为都非常有兴趣,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所以,我预测,未来中国企业对外的跨国并购将会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这些是由中国目前所处的资源处境所决定的,毕竟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大国。”

    据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发展必需的 45 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 6 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 10 年。数千万计的企业如果仅仅在国内进行竞争,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更何况外国企业还要进来,因此,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寻找资源。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行业就是通讯服务业。现在通讯服务市场的整合非常厉害,这个市场将会成为几家企业主宰的市场,这会带来许多的并购活动。”马克·夏弗继续说道,“当然,制造行业也是不可小觑的。对于制造业而言,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很显然,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非常令人羡慕的比较优势。至于具体的并购形式,是参股、控股还是什么形式,这很难说。但毫无疑问,今后的中国并购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马克·夏弗也看到了海外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兴趣,他说:“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毋庸讳言,最大的冲动当然是来自经济上的需求。也就是说,进入中国就是他们的最大驱动力。透过过去在欧洲、日本发生的故事,我觉得,同样的故事没有理由不在中国发生。”

    中国企业并购透明度是关键

    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无论是中国企业的“出”还是跨国公司的“进”,在这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世界里有着太多的“冲突”。 2004 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辉煌的一年,却也是纵欲尴尬的一年,不管是中国人寿的诉讼,还是中航油的折戟,都让并购市场的参与者们在唏嘘之余不免忧心忡忡。

    “透明度在各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过去一年中,中国企业遭遇的种种波折,马克·夏弗认为关键是没有解决好透明度的问题。

    显然,即使在公司治理体制完善的地方,大部分收购最终可能失败。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收购方管理层对于被收购企业所了解的情况,难免少于被收购方管理层,被称为“尽职调查”的查询也绝非万无一失。

    “但就我个人看,这些可能是在成长道路上的崎岖或是一些波折。总体来说,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地加强自身的管理,因此,我们无须过分地感到悲观失望,我的一些客户和伙伴也在多种不同的场合向我表达了对中国企业以及相关并购活动的兴趣。”马克·夏弗解释说,“应该看到,中国的并购市场还非常年轻,因此,我们也必须认真地观察和思考,中国并购市场究竟可以发展到什么阶段,的确是需要看中国法律的环境、会计的标准、资本市场的改革深度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如果中国法制建设的速度更快一些,会计制度更加透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更好一些,这些都会给中国乃至中国境外的并购行为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相信,假以时日,在中国并购市场上也会出现像其他国家一样的好现象,如日本最近已经开始在并购当中将股票像现金一样使用。”

    马克·夏弗也对那些对中国企业感兴趣的跨国公司提出了忠告:“他们想要进入中国市场除了常用的一些手段以外,最为快捷和行之有效的工具就是并购。在这方面,需要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法律制度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马克·夏弗强调,成功的并购中,最重要的是人员的选择,“要找到正确的人,这也是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坚持的事情。另外一个变量,或是说重要的因素就是同我们的客户保持高质量的不间断接触,让客户知道我们的想法。我期望在中国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地和客户保持这种默契和谐的关系。”

    并购环境发生了改变

    从传统上讲,跨国公司的并购业务向来是投资银行的“富矿”之一,但 3 年来受经济低迷拖累而一直差强人意。 2004 年,全球商业并购活动脉搏越来越强,无疑给华尔街送去了一块“蛋糕”。所以,对马克·夏弗来说, 2004 年的他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激情。大型并购交易重新粉墨登场的推动让 2004 年的全球并购市场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奇迹”。

    从华尔街多家投资银行公布的季度报告来看,在 2004 年最后一个季度中,来自并购业务的收入已经成为扩大利润的重要支柱。雷曼兄弟公司在第四财政季度中利润总额增长了 22 %,其中并购业务收入增幅达到了 27 %。

    “就雷曼兄弟的全球并购业务而言,去年的一年是让我们满足的一年,在所有已经公布的案例当中,我们所承担的项目占到了第 3 位,在全球则是第 6 位。”马克·夏弗亮出了“成绩单”。

    毋庸讳言,在市场断断续续传闻 10 年之后,宝洁公司 (Procter & Gamble Co.)524 亿美元收购吉列 (Gillette Co.) 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大白于天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T&T Corp.) 被竞争对手收入囊中的历史性事件似乎是 3 年来势态演变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切不过是并购市场在岁末年初上演的贺岁大片而已,它将 2004 年的并购狂潮推向了高潮,但这也许仅仅是一个更激动人心故事的开头。

    沉稳的马克·夏弗似乎并不想掩饰自己的兴奋:“去年全球并购市场的总额达到了 2 万亿美元,其中,主要的驱动力还是来自美国市场,可以说美国市场的发展非常惊人,去年有关并购的金额达到了 9000 亿美元。相比较而言,欧洲可能要稍微逊色许多,我们原先预想的一些大项目并没有如期发生。日本的情况虽然不错,但众所周知,日本的并购市场基本上是由几个大的案例所主宰,活跃性相对要小许多。但是,从行业的角度看,去年在并购市场上最令人感到振奋的行业是通讯服务业,这已经为人们所看到了。总体上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说并购市场风烟再起是并不夸张的。”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在并购市场熬过了漫长的冬季蛰伏之后,一些大型的企业重拾信心、腰缠万贯而来,这些商业界的巨鳄们忍受了多年埋头应付削减成本、饱守非议和指责的苦差事。过去 3 年间,各大企业一直在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尽量节约人员和新技术开支。这些措施帮助企业积累了可观的现金。芝加哥 Treasury Strategies 披露,截至 3 个月前,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结余的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高达 4.7 万亿美元,而 1999 年时是 3.6 万亿美元。 CEO 们现在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开始急切地寻找增加收入的新路径。董事会知道,他们不能永远回避这个问题。在手中握有大量现金、低成本融资唾手可得、股市景气尚可的状况下, 2005 年注定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并购年。而像雷曼兄弟这样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当然乐于充当“媒人”,为各方撮合好事儿。

    “我想最重要的、占首要地位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这些世界上重要的、有领导地位的大公司对增长的寻求在提升。另外一个是对风险偏好的改变,过去的岁月当中,由于种种因素,这些 CEO 们会谨小慎微,前几年市场环境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不过现在情况变了,今天,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环境发生了改变,一切都有利于 CEO 们寻求并购。”马克·夏弗说,“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说美国到现在保持着非常低的利率水平,资本市场也有利,尽管不同地区的市场表现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去年是比较好的一段时光。”

    亚洲将成 2005 并购主战场

    不过,马克·夏弗很清醒:有关各方似乎已吸取上世纪 90 年代末失败的教训,尽管已经宣布了数起大额交易,但各家公司在处理合并事宜时都非常谨慎。这是不争的事实,从 2002 年以来,企业董事会对大型并购交易大多闻之色变,会计方面可能隐藏的麻烦,恐怖活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都让他们心有余悸。

    另外,董事会和 CEO 们无法忘记“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AOL Time Warner) ,这场本是天作之合的联姻,最终却证明更像地狱之灾,他们当然担心在自己手上造成一桩像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那样让人悔之晚矣的并购案。他们同样无法忘记玛丽-梅西埃 (Jean-Marie Messier) ,带领维旺迪环球 (Vivendi Universal) 踏上一条灾难性、自命不凡的跨大西洋(资讯 行情 论坛)之旅;无法忘记马可尼 (Marconi) 管理层,它们展现了商业史上最壮观的一场自我毁灭。曾经发生的这些企业灾难可以一直这样罗列下去。但问题是,不幸的投资者是否不得不再经历这一切。

    “至于说这样的势头可以保持多长的时间,其实,在并购这个行业当中,做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人们的确都很关心全球并购市场的热潮可以维系多久,特别谈论到市场的不稳定性,但是,我认为,今年应该可以保持良好的势头,但不可否认,某些不利的因素的确使我们对这个市场的走势有一些担忧,比如说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种下滑的势头,这势必对并购市场的发展产生微妙的影响。”马克·夏弗很严肃地表示。

    他继续补充指出:“另外还有两个变数,一个是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测的不断地改变,另外一个就是对恐怖主义日益增长的担心,这些都有可能对并购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005 年的并购市场依然是一出引燃激情的大戏,主角是谁呢?“ 2005 年在并购市场上,亚洲的市场在日本和非日本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日本,今年将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并购案例,这非常值得人们期待。”马克·夏弗胸有成竹地说,“就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状况,我发现,中国的并购市场在最近几年可以说是飞速发展,在整个亚洲市场,除日本以外,中国的并购市场几乎占据了其中的 20 %,而且,我认为,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并购市场将会继续进一步快速发展,许多大的并购案正在酝酿之中。”

    “对中国的并购市场,我有一些直觉,这些直觉大都来自我在和客户的交流和沟通中的发现,相比国内并购市场的发展速度,跨国或是跨境并购的速度或许要稍微慢一些。”显然,马克·夏弗并不满足现状,“对投资银行的战略而言,我们还要建立起顾客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和信任,前后一致的关系和信任,这是我们要在中国努力做到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并购市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