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货酝酿牛市行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0:45 证券市场周刊 | |||||||||
2004年,中国棉花市场创下了三个历史新高,即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进口棉花数量创历史新高、棉纱产量创历史新高。但同时棉花价格却出现了当年跌幅的最大值,与上述三个新高形成反差。 就在人们对棉花后市普遍看淡的同时,市场多空力量却在悄然发生变化,进入2005年,棉花市场一改去年持续低迷态势,国内棉价逐渐回升。郑州棉花期
现货牛市由此展开? 对于商品期货价格,供求关系是其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即基本面因素。郑州棉花期货上涨的主要原因和国内棉花现货市场基本面好转有直接关系,由于近期国内棉花现货市场供应偏紧,使得价格得到了有效的支撑。每年9月至11月是棉花采摘收获期,9月到次年的1、2月份之间是棉纺用棉的低峰期,而从次年3月份开始,纺纱用棉量将会逐渐增加,棉花需求特征逐步体现。 中国棉花以直接供应棉纺工业为主,棉纺工业的发展状况构成棉花需求的基本格局。中国有2亿多农民直接参与棉花生产,在棉花生产、消费、进口等方面都位于世界首位,是国际棉花价格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1月份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最新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该报告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棉花的消费量有望达到800万吨,增长13.5%。但与631万吨的产量相比,产需缺口有169万吨,因而2005年89.4万吨的进口配额是不够的,仍需大幅增加进口额度。USDA预计2004/2005年度中国进口总量在191万吨,这将对国际棉花形成有力的支持。 入世以来,中国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随着纺织加工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这种状况将是长期趋势。随着中国棉花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国内棉花出现产销缺口。由于国内棉花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产销缺口的存在使国内棉花价格缺乏进一步下跌动力。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注定棉花价格的上扬不会一帆风顺。市场普遍预期,虽然目前纺织品出口情况要好于市场预期,但在后配额时期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形势仍布满荆棘。今后棉价上涨与否,关键还在于后期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是否增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销售是否能得到扩展。 棉花市场变数丛生 2005年1月1日起,按照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简称ATC),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实行贸易一体化,迎来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已占到世界总量的1/4。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必然导致全球纺织品贸易量较大幅度的增长,棉花的全球需求量也必将因此而增长。 预计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将呈现加速增长,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为20%左右,2005年将提高到25%左右,出口规模将由全球40%的份额上升到60%以上。基于配额制度取消的大背景下,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率先开始了筑底后的反弹行情,棉花期货的上升势头近来也已传导到了棉花现货市场。 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关税调整后,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税率将降为11.4%。由于关税成本远低于部分企业原用于购买纺织品出口配额的成本,因此加征关税对纺织品出口利空有限。 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率仍可能超过2004年。在企业资金和贸易政策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纺织行业的发展、向好仍然是可以预期的,这将对国内棉价起到重要的支撑。2005年,受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变化影响,棉花需求将增加,价格可能会稳中趋升。 中储棉的调控之责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适当手段来规避市场风险,从而使得中国棉花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贵卖贱买”特征,即通常在国际棉价较低时处于棉花净出口国地位并进口较多,而在国际棉价较高时处于棉花净进口国地位并进口较多。“贵卖贱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棉花贸易量和库存量波动过大造成。 当前纺织行业常常受困于棉价波动,棉花价格的波动对于纺织行业尤其是棉花成本占70%以上的棉纺行业极其不利。中国的涉棉企业可以降低在购销中的价格波动风险,即利用棉花期货价格指导棉花采购业务,有效地回避国际市场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纺织品的竞争力,避免或减少像中储棉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2003年3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成立。设立中储棉的初衷是为了平衡市场上的棉价,成为一个连接棉农、棉商和用棉企业的稳定器。去年却因棉花进口决策失误而出现巨额亏损。2003年8月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以至国内棉花市场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在这个背景下,2003年10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2004年3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中储棉亦不例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储棉应该在棉花价格决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实际情况是,中储棉同样被动地成为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中国企业在国际定价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从而在国际市场原材料采购中经常会出现“低买高卖”,并受到国际投资资本的围追堵截。从中航油到中储棉,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中无不折射出必然的因素。中国作为大宗工农业原材料产销国,利用避险体系,寻求从生产、流通到定价各个环节的主动权。 期货市场作用显著 2004年6月1日,中国棉花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期货市场经过多年清理整顿后开始交易的第一个新品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涉棉企业有了一个全新的套期保值的工具,抵御风险逐渐向主动的规避风险转变。国内涉棉企业可以在国内进行期货交易和从事棉花套期保值交易,回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如果能就此形成中国棉花权威价格,则将对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产生影响,进而争取我国棉花的国际定价权,成为全球棉花的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中心,对提高中国纺织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回顾2004年郑州棉花期货的行情走势,棉花期货成交量稳步上升,逐步显现大品种的特性。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今年1月份全国期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其中,棉花期货大品种风范显现,郑州商品交易所1月成交量4396500手,成交额为1340.96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5.27%和15.91%,同比分别增长了48.55%和161.25%。棉花期货成交额已经超过郑州商品交易所早先上市的硬麦、强麦等品种,成为郑商所的明星品种。 据郑州商品交易所资料显示,纽约期货交易所是全球影响最大的棉花市场,近几年棉花期货年交易量相当于美国棉花总产量的17至20倍。纽约期货交易所棉花期货的参与面较广,棉花期货价格在贸易界和管理界都有很高的权威。已成为美国棉花行业和世界各产棉国政府不可缺少的决策参考依据。 许多棉商、棉纺厂和棉花合作社,都在纽约期货交易所从事棉花套期保值交易,回避现货市场的风险。而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毕竟属于新兴的市场,受关注程度有限,且参与的现货企业不多,大多都是一些投机资金。缺乏足够的套期保值者参与,是制约该品种活跃的主要原因。 着眼未来,市场人士期待棉花期货稳健成长,在棉花期货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棉花期权交易,以健全棉花期货的市场机制。 资金推动行情 除了基本面方面的因素外,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价格的连续上扬,使得期货市场的价格远远背离了现货市场的价格,不可否认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投资者对远期市场的看好,而另一部分的原因则是由于交割制度的严格导致了现货无法及时有效的注册成仓单。 深圳中期机构部经理刘泽华分析认为,本轮行情自从1月6日跳空上涨以来,一直保持强势上涨,涨幅达8%左右,在目前基本面没有一个明显的信号的前提下,本轮行情可以界定为是一次有整体思路的资金推动型上涨行情。理由是: 棉花自从2003年10月份下跌一年多以来,跌幅达50%,一直没有像样的反弹,市场存在一定的反弹心理,很容易吸引散户入场跟盘; 近两年基本面的利空已通过大幅的下跌和时间的转换,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是很小,从操作的角度来说,除了部分的套利空头成为做多的对手,没有资本资金来运作空头市场,不容易做错了被吃掉; 提前做足市场运作准备,最大的空头是套利资金,而交易所的仓单注册是多头主力提前就已经知道,但对市场和空头投机资金来说,其实多头已经知道空头力量在短期内不能聚集大量的动能,短期有恃无恐; 从时间来说:去年底是国家在资金宏观控制上的结果,空头没有想到多头会利用其最重的弱点,无资金参与期货市场,空头有心无力; 从整体市场运作来说,多头利用美元的近十几年的相对低位和国际棉价处在历史及季节性双重底部,做一波反弹,不仅有很好的大金融背景可利用整个上涨格局,而且出货也是相对容易些; 具体操作来看,历年年底市场的空头气氛,基本面的不明朗,盘面的弱势,建立大量的多头头寸也是较为有利和隐蔽的; 政策上,国家支持棉价上涨的相关政策出台限制了国内棉价下跌空间,在跌势的情况下,作用不大,但在多头行情当中,这些将是最好的上涨催化剂,多头明显看到了这一点。 结合国内各期货经纪公司 2005 年棉花年报,皆看好后市,预计棉花合约将会从 2004 年的熊市中逐渐脱离出来,形成一波牛市上涨行情,但限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上涨之路将呈现曲折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