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增量融化存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 09:47 证券时报 | |||||||||
■ 周一专栏 在评价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上,多年来一直存在两大对峙阵营。乐观一派看到中国需求拉动了全球经济,托起了国际原材料价格,“中国制造”风靡世界,情不自禁就唱起了赞歌,夸中国是不折不扣的“火车头”。悲观一派根本不把中国外在的繁荣当一回事,死死揪住中国金融业巨额不良资产等老问题不放,年年放出话来,说中国将
两大阵营中的杰出代表,乐观派里面最近出了个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前一阵子他来中国拉生意,很大方地给了中国一顶高帽子,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七国集团。悲观派两年前冒出来一个华裔律师章家敦,算得上是铁杆的中国崩溃论者。香港大学教授张五常据说曾经是“世界上对中国改革最乐观的人”,最近调门有点变,20多年来首次对中国前途表示了审慎悲观。张教授列举了一些悲观的理由,如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补贴大幅上升,最低工资大幅上升,反垄断法将推出,工会势力可能抬头,等等。弃暗投明的代表人物是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罗奇起初不看好中国,后来发现不太对劲,公司大老板经常往中国跑,公司的大中华区生意跑火,于是痛改前非,开始由衷地向中国经济表示敬意。 从势力的消长来看,这些年下来,乐观派越来越处于上风,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基本事实是无法否认的。2002年,海外媒体使劲质疑中国统计数据,根据之一是中国的电力需求弹性反常。即便如此,在统计数据上打个八五折,仍然是高速度。最近两年出现的新情况是,电力供应双位数增长,拉闸限电成为家常便饭。税收和进出口贸易这两个比较实在的指标,也都保持了超高速度。这样来看,最近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很有可能不是被注水,而是恰恰相反,被压低了。甚至在悲观派视为“定时炸弹”的银行不良资产这个问题上,形势也在朝乐观派有利的方向发展,“引信”似乎正在拆除。中国银监会最新的初步统计显示,2004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连续第三年出现双下降。 跳出两大对峙阵营的是是非非,说说我的看法。在中国经济高增长这个基本事实面前,就算天真一点,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不光存在高估的可能,同样也存在低估的可能,但总体上不会偏离实际情况太远。在银行巨额不良资产这个基本事实面前,就算世故一点,也不会犯太大的错误。金融业这几年化解不良资产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还没到可以放心大胆解除警报的时候。近段时间接连曝光的山西“7·28”金融大案和中行哈尔滨金融大案,就是很好的注脚。几个资金掮客和银行系统内部的蛀虫一勾结,轻轻松松啃出了10个多亿的大窟窿。现实如此严峻,鼓盆而歌未免有失常理。 把这两个基本事实放在一起,进一步推论下来,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被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压垮?不仅如此,中国扛着一个大包袱,还年年跑第一名。假想一下:110米跨栏冠军刘翔为了显示他的神功,在左右脚各绑上一个5公斤重的铅球,照样跑出了12秒91的世界纪录。这等功夫,放在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利斯的12桩伟业面前,丝毫不会逊色。这个假想的情境,正是中国经济负重领跑的真实写照。 中国经济负重领跑的秘密武器,在我看来,就是做大增量,通过增量部分的活力,来激活存量,消化存量。国企跑不动了,接力棒交给民企、外企;传统制造业的发动机熄火了,新技术产业的马达又发动了。只要有新的、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在生成,老的发动机出点故障甚至大修,都无碍大局。银行业窟窿虽大,但危机并未全面爆发,根本的原因也在于还能持续吸引来增量资金。2000-2004年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8万亿元,同期各项存款增加11.6万亿元。增量大水漫灌,存量问题看上去就没那么严重了。日本经济衰退,说到底还是因为人口老化,经济停滞,增量太小,不足以消化存量。 有鉴于此,说中国社会的命门系于做大增量,系于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毫不为过。不怕有问题,就怕停滞。一停滞,所有的问题都会不请自来。高层一直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