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音小道喧天 重下千三说明了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0:16 中国经济时报 | |||||||||
3月2日上证指数重返1300点之下,以1287点报收。 在春节前上证指数有效击穿1200点后,监管加快了释放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步子,以及允许商业银行直接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利好政策”出台,促成了股市止跌并恢复性上涨。这些措施属于扶住“市场之树”,避免其倒塌之举——对此,投资者不妨有清醒认识。
在此认识基础上,对部分利益主体的聒噪显然不能轻信,那些鼓吹“大行情呼之欲出”,或者鼓动投资者做一波“两会行情”的言论缺乏依据。实质性化解股市核心症结的制度供应并未出台,“大行情”怎可能“呼之欲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内地股市已存续着证券投资基金等“职业投资者”。即使在弱市情况下,它们也非介入不可;此外,还存在形形色色“靠天吃饭”的服务提供商。因此,每年总归会有几波行情,但普通投资者是否该参与“共舞”?有没有能力在博弈中胜出?是不是该待到大势明朗后再行进入?或许需要认真思量。 笔者曾经判断,普通投资者2005年介入股市,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症结与治理措施的消长,从中或许可能发现胜率较高的博弈机会。股权分置问题究竟如何处置,至今没有官方说法。而且,一段时间里,“大道”无音,“小道”喧天。据称是出自监管部门或者是受到监管部门肯定、已经保送上级部门的“方案”广泛见诸网络、层出不穷,有的“方案”附带试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市公司名单,说得有鼻子有眼。“传言”客观上助推所谓的“2.2”行情上涨,对之,入市者应保持警惕,当心为利益主体所散布烟雾迷惑。 不仅如此,综合各种因素理智分析,2005年内,指望股权分置问题能够在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前提下,“一次性”地得到合理、有效化解,可能性不大。股权分置问题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其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强势和主动位置,即便化解股权分置的制度供应出台——无论是提供统一方案,还是做出原则规定,最终要趋于公正、合理,都得经历一个激烈博弈的过程。直白地说,就是市场仍将为其支付高额成本。投资者参与市场博弈,自然应避免一不小心成为新的“市场成本”分摊者。 大盘重下1300点,密切关注化解股权分置问题的相关动态同时,对于其他市场主体,特别是有游说能力的利益主体的行为也要充分重视。强势利益主体本能地只计自身得失、不管他人死活——可以将其转型经济的固有特点。面对股市濒临崩溃,有人还强调其直接融资功能(类似人病得快死了,还要其证明具有劳动能力)局面,笔者曾撰文发问“新股发行为什么不能停止?”2月21日,媒体报道,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透露决定暂停已获准的增发50亿股新股计划,刚有要表扬大型国企开始认识到对资本市场不能“竭泽而渔”念头,很快宝钢集团对这一消息进行了辟谣。 与新股发行相关,目前市场各方对交通银行等企业计划采用A+H方式,在境内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同股同价同时发行广为质疑。来自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界的人为这一模式进行了辩护,说得头头是道,但他们同样只盘算发行费及游走两个市场套利所得、不管“洪水滔天”——对一个基本的事实视而不见:颠覆历史的A股和H股强制性接轨将再付天量成本,谁来“埋单”? 高度关注游说能力的利益主体行为,笔者建议,一旦A+H方式真地施行,投资者坚决放弃持股。近期,有香港媒体透露,迫于内地市场压力,计划采用A+H方式发行新股的交通银行将放弃同步上市。但对此,交通银行就是不愿给内地传媒一个明确说法。 这样的市道下,投资者惟有自己关心自己,岂能轻信聒噪、刀头舔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