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房贷门槛蓄势抬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08:53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京沪渝等地的各大商业银行争相抬高个人房屋贷款门槛的做法,备受省城部分商业银行的关注。在省城打算或者正在买房的消费者已经明显感受到,目前银行对贷款买房客户资信等方面的审查也比以前谨慎得多。

  虽然省城各大银行目前尚未明确提出要向京沪渝等地银行那样,提高购房首付比例,但却表示正处于“谨慎观望”之中,不排除有跟风的可能。

  银行放贷“嫌贫爱富”

  今年以来,上海、深圳、重庆的多家银行正在大幅抬高个人房贷门槛。据了解,外地人在京购房的首付比例已升至三成,而贷款50万元以上的申请者还需要提交其他房产或汽车等资产证明。在上海,有的银行将购房首付比例提高至50%;有的要求贷款买房者必须已拥有一套住房,对于既无上海户口又无住房的外地人,有的银行拒绝提供按揭贷款。

  农行深圳分行信贷部目前规定只能对公务员、教师、律师等职业的人员提供房贷,并要求家庭中至少有一方为深圳户口。

  记者调查发现,就在外地银行相继抬高房贷门槛之际,表面平静如水的省城房贷市场上,各大商业银行也正在暗暗较劲。

  “行里虽然还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但是已经统一要求我们在放贷的审查上要格外谨慎”,省城某商业银行房贷部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行正在考虑提高房贷门槛,今后将从首付款、收入证明等方面重点审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对于像8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贷款人,首期款可能会由现在的两成提高到三成,对收入来源不稳定的首付款可能提得更高,甚至拒绝放贷。

  据了解,目前省城各大商业银行对贷款者的收入证明检查较过去严格,借款人总体负债比例严格控制,如“月平均收入必须大于月供额的两倍”等。正在准备发售第三期楼盘的某房产公司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以前银行对客户贷款环节的审查时紧时松,但现在的严格程度明显超过了以往。

  高法新规间接抬高房贷门槛

  据了解,促使各大银行收紧房贷的直接原因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此《规定》今年正式实施,其中第六条强调:“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这意味着,如果贷款买房者拒不还款,银行也不能将其居住的房屋变卖以回收贷款。

  建行合肥金寨路支行行长易丰认为,“这就让银行很难将这项业务做下去,银行没有任何风险控制保障”,而且现在政府的廉租房制度也跟不上,一旦全国有一例因为贷款者不还贷款而银行又不能拍卖房产取回资金的案例发生,那么结果是,商业银行不是如何提高放贷门槛的问题,而是干脆全面停止房贷可能,最终受损的还是普通消费者,目前的助学贷款就是很好的例证。

  不过,省城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易丰告诉记者,从目前省城房地产和百姓收入增长情况来看,业内想象中的风险不会大面积发生,该行自从开办房贷业务以来,还没有发生一起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的案例。即使这种风险发生,银行也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比如,利用客户首付款和部分还款以及开发商的保证金购买一套小户型住房给欠款者,然后将其现在的房子拿去拍卖以填补欠款。

  不排除跟风可能

  专家认为,高院规定个人房屋不得抵债,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居住权。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实际是由商业银行承担了公共住房保障的职能,而对于银行来说,面积较大和房价较高的房屋,以及家庭规模较小的购房者的抵押贷款风险较高,银行当然更愿意把钱贷给那些已有多处房产、收入高的申请者,这就使得低收入者的住房反而得不到保护。

  易丰告诉记者,新规定的实施无疑将刺激恶意欠贷者的潜在意识,银行信贷风险必然会增加。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无法估计的风险,省城部分商业银行均在针对新规制定新的防范应对措施。知情人士透露,有银行已经采取了紧缩房贷甚至停止房贷的措施,但多数银行还在观望中,不过贷款门槛的提高已经成了银行防范风险的必须手段。接受记者采访的各银行人士均表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京沪渝银行的行列中,他们也不排除跟风提高房贷门槛的可能性。

  (记者刘晓虎).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