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各方总动员 新规划慎重出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00:02 北京现代商报 | |||||||||
国务院日前讨论并原则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动作”最大的一次规划修编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多人的顶级专家队伍,18个政府部门倾力投入。中国科学院吴良镛院士特意为之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科学共同体”。 反复讨论出的规划灵魂
曾经在2003年底提出的“两轴-两带-多中心”北京发展结构空间布局,在2004年总体规划修编中出现在人们面前,其间经历了哪些过程?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从2002年12月开始,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就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三家编制单位,开展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编制工作。研究工作在北京大学、北京市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以及几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技术支持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陈刚介绍说,“为实现城市空间的战略调整,三家编制单位历时大半年提交了三个方案和几十万字的基础研究报告。”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灵魂与宗旨是“两轴-两带-多中心”。 可以想象,不长的时间,三家单位出手三个方案和几十万字的基础研究报告中,一定是包含了许多不眠之夜中的反复斟酌、反复推敲,还有反复的讨论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晓江证实,“两轴-两带-多中心”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到2003年底之间反复研究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一个构想。在修编动员大会上,“两轴-两带-多中心”被确定为此次修编布局的基础和依据。 为什么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格局 “两轴-两带-多中心”中的“两轴”是指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是指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中央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8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市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 打造“两轴-两带-多中心”是自建国以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的第六次大的修改,上一次修改是在1993年。陈刚解释,1993年的总体规划经过十年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其所确定的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规划空间容量趋于饱和,难以容纳新的城市功能。新形势下北京面临新机遇期,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空间,原有规划思想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 根据规划,第一步,2003年至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多中心”与原来的卫星城什么关系 “多中心”是“两轴-两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目前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新规划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以此来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8个城市职能中心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 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规划也是如此。总体规划修编提出的“多中心”与原来的“子母城”“卫星城”是什么关系呢?面对众人的疑惑,吴良镛院士旗帜鲜明地表示,“多中心”其实是“新的分散集团式”,是对上个世纪50年代“子母城”和80年代“卫星城”的提法的继承,“多中心”与旧的卫星城并不矛盾,只是更加有规律、有组织、有发展方向地对北京进行再次布局。 商报记者 杜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