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当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桃秋已经淡去的时候,平谷盛产的秋晚桃还在源源不断地销往国际市场。
区果品办公室主任邢彦峰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平谷大桃出口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目前,不仅销到了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而且还以无可挑剔的安全性首次东渡扶桑,销往日本,并且大批量打入了英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全年鲜桃出口达到1500万公斤
,占全区精品桃销售量的12.5%。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平谷北部山区的京郊大桃第一镇大华山采访。在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果品销售公司里,十几名公司职员正忙着选桃和分级包装。公司总经理王久海介绍说,今年,他们公司通过天津港走轮船光往英国和意大利出口大桃就有60多吨。这几天正忙着9月24日走最后一批桃,整一个货柜,20吨,出口新加坡。
由于这些鲜桃走轮船,王久海说,“每个桃都要精心挑选,而且还要全部套上保鲜袋,每两个桃装在一个保鲜盒里。此外,在运输过程中,集装箱始终要保持2°C恒温。”
众所周知,日本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标准极其严格。面对壁垒森严的国际市场,平谷大桃何以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并且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奥台地区?
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邢彦峰主任这样作答:“源于区委、区政府重视‘三农’,做大做强了桃产业。”
平谷,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其温和洁净的空气以及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大桃生长,有着得天独厚发展大桃产业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优势。
1949年,全区仅有2万棵桃树“散落”在农家,总产量约22万公斤。到1959年,全区大桃产量增长到40万公斤。1977年,全区桃树达到了25万棵,大桃产量首次突破了100万公斤。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普遍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发展大桃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那时起,平谷区委、区政府大张旗鼓地实施大桃“一品带动”战略,把发展以大桃为主导的果品生产作为全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科技催得大桃红”的发展思路和科学规划。
春花秋实。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全区大桃生产规模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从一村一户的行为到全区范围内推行“大桃一品带动战略”,从单纯抓生产环节到产加销一体化;从以东北市场为主到全方位开发国际国内市场;实现了从数量效益型到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确立了大桃产业的优势地位。
到2004年,全区大桃种植面积由解放初期的几百亩发展到17万亩,形成白桃、黄桃、油桃、蟠桃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主栽品种40多个,大桃产量占北京市大桃总量的60%。全区有3万户、11万农民从事大桃生产和经营,大桃成为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在20多年的大桃发展实践中,平谷区委、区政府以市场为先导,质量为核心,培养广大果农的科技意识和精品意识,做出了一篇出色的生态富民的大桃文章。
在市场的调剂下,平谷大桃品种结构得到很大的调整,做到了早、中、晚熟搭配,名特优新品种优先迅速发展,种苗繁育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区17万亩大桃有15万亩是中晚熟桃,13万亩进入盛果期,不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多,而且从1994年以来大面积发展温室大桃8000亩,实现了一年之中三季有鲜桃上市,鲜桃上市时间由5个月延长到9个月。
为了提高果品品质,2001年初,区委、区政府在成功对万亩桃园进行标准化实验示范的基础上,建起了10万亩大桃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项目。区有关部门制定的大久保、庆丰和燕红等本区10个大桃主栽品种的《桃果品标准》和《桃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专家评审,在全国同类地区扩大推广和应用。
在进行树体结构调整的同时,平谷区为使平谷大桃成为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有机和“绿色”果品,先后出台了《关于严禁经销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规定》、《关于严格规范肥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力引导果农实施疏花疏果、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以及科学浇水、树下铺反光膜等一系列先进的综合栽培技术,为全区大桃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推广大桃果实套袋和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及性诱剂杀虫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平谷生产的大桃经北京市技术监督中心化验,36项检验指标没有一项超标,出口合格率达到了100%。其套袋大桃经日本亚洲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株式会社所属青岛食品安全研究所进行80种农药残留检测,达到了日本进口桃子的卫生安全标准。
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平谷大桃标准化示范区内的亩均产量、优质果率、大桃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果实着色面积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均达到或符合国家标准化管理要求,有5万亩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其中,他们今年种植的2400亩有机食品桃,经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部门检测达到有机食品转换期标准,其市场销售价格高出普通桃价格的3至5倍。
地处深山区的镇罗营镇大桃示范户刘德勤今年种植的62株33号大桃最大单果重达0.9公斤;超过0.5公斤的占50%以上,价格达到40元/公斤,收入5.2万元。另外,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大桃示范户范长河管理的艳丰1号桃全部达到300克以上,400克以上的占65%,价格达到16元/公斤,亩效益达4万多元。
如今的平谷大桃,以个大、色艳、甜度高而驰名中外,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曾荣获“中华名果”称号的平谷“大久保”桃,在香港电视台几年前举办的大陆水果鉴评会上被评为“口味最佳”;“八月脆”桃在全国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名牌产品”称号,并在林业部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京艳”桃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金奖”。作为特供产品,平谷区生产的大桃成为国家举行大型会议的必选水果,并曾被江泽民同志作为国礼送给了越南前总书记杜梅。2001年,平谷区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桃乡”称号。
平谷大桃好吃,除了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外,还在于有其独特的自然优势:一是平谷境内多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属于独立水系,且水质好,无污染,有“神水”之称;二是平谷区为三面环山,西南开口的敝开型地形,绵延百余公里的山前暖带非常适合大桃生产,且处于长辐射地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大桃糖分积累。三是平谷平原是由河和洳河冲击淤积而成的,属于微酸性沙质、透气性土壤,加上周围群山储藏着大量富钾火山岩这一平谷独特的地理特征,不仅适合大桃生长,还天然为桃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微最营养元素。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平谷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和自身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大桃产业化进程,推动大桃产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此,区政府成立了大桃发展战略研究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平谷大桃产学研中心,为平谷桃农常规技术的培训、新技术的推广和加速大桃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大桃销售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品牌是产品的形象,更是产品的灵魂和生命。近年来,平谷区在提高大桃内在质量的同时,特别重视大桃的市场品牌形象塑造工作,以此树立平谷大桃的品牌形象,提高平谷大桃的知名度。在国家工商部门,他们注册了“地名+图形”的平谷大桃证明商标;推出“国桃”理念,提高平谷大桃的档次;通过加强对平谷大桃包装的研究,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了大桃个性化包装,开发了生日、礼品、旅游、运输四大系列40种样式的新型大桃包装,改变了过去大桃包装缺乏个性、简单粗放的局面,满足了消费者对大桃的多品种、多层次需要。
面对近年来我国大桃种植迅猛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平谷区围绕开拓市场,积极创新大桃销售手段和销售方式,抢占北京的终端和高端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大桃交易市场,全区每年有1亿公斤大桃从这里售出;延伸销售触角,从传统的地头市场、批发市场向商场、超市和社区延伸,全区涌现出了上百个向商场、社区直销的大桃销售商,直销的商场、超市、社区多达数百家;实施“敲门工程”,上门促销,开发团购市场;充分利用各种物流企业服务网络的优势,实现平谷大桃与物流配送网络的整合嫁接。今年,他们与北京邮政投递局合作开展大桃邮政投递业务,市民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到通过邮政投递到家的平谷鲜桃。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今年销往北京市场的3500万公斤平谷大桃中,批发市场800万公斤,配送200万公斤,超市1000万公斤,社会集团消费600万公斤,零散商贩地头采购500万公斤,观光采摘400万公斤。
与此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大桃销售市场。近年来,他们通过多种销售途经,扩大平谷大桃在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6月24日,该区“春雨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文兴带着1000公斤大桃参加我国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中国食品博览会农产品展会”,一下子叫响泰国市场。仅三天时间,1000公斤大桃就被抢购一空,每公斤售价高达100元。于是,泰国泛亚股份有限公司主动与北京春雨春商贸有限公司合作,从7月18日开始批量进口平谷大桃。早晨摘下来的新鲜平谷大桃,下午就被摆在了泰国曼谷几家超市的货架上。
令平谷人欣喜的是,平谷大桃今年还首次敲开了壁垒森严的日本大门。组织这次出口的天宝精品大桃协会会长罗天宝介绍说,过去,该协会的大桃销售主要在国内,今年开始瞄准国际市场。他们通过多方与在中国做销售、加工果品生意的日本晓林株式会社联系,签订了160吨优质鲜桃的供货合同,分三批送货。5月份,第一批40吨大桃从天津港发往日本,第二批60吨,9月3日走第三批,也是60吨。在他们出口的这些大桃中,农药残留等指标全都符合日本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客商非常满意。罗天宝说,除了鲜桃,他们还跟日本这家公司签订了大桃加工销售合同。
金秋时节,京郊平谷再度传出喜讯,由北京久海利云果品销售公司经销的平谷大桃首次打入了进口农产品标准极其严格的英国和意大利等市场,香飘欧洲。该公司是平谷区大桃销售大户,今年销售大桃2800吨,销售空间不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还批量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今年8月初,在北京中鸿进出口公司的帮助下,经过严格的检验、随机抽检,该公司经销的平谷大桃符合英国进口水果的标准,获得了销往英国的通行证。由于合作愉快,该公司还与英国销售商达成了协议,准备将平谷生产的苹果和柿子等果品销往英国。
日益强大的平谷大桃销售市场激发了大桃产业自身的活力,并逐渐分化成生产、销售和加工等多个层次、环节的综合大产业,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市场促发展的良性产业化链条,全区先后建起了泰华、平乐、华邦、吉盛客和冬冬源等16家果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万多吨,形成了浓缩桃汁、桃原浆、罐头、桃脯和桃脆片以及桃果酱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英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大桃销售难问题,而且还实现了果品的加工增值和出口创汇。
有人打比方说,平谷每产10个鲜桃,按“三六九”等,市场一等好桃占去了6至7个,稍次一些的3至4个。一类桃乘机坐船出口、销往我国南方或进京;二类桃到了东三省和内蒙古。不过,总有一个难“嫁”的,“丑小鸭”便到加工厂变成了鲜桃汁,漂洋过海去了韩国、日本和欧美各国。10个桃,个个有价;与桃沾边的运销、加工、包装等每个环节,个个有利可图。人们管这样的经济链条叫做一条龙,称之为产业。这个比喻听起来虽简单,但它却清楚地勾画出了平谷区大桃产业化的基本轮廓。
在平谷的大山里,劳作了一辈子的老一辈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桃”能有这么多“玩儿”法,稍一倒腾便是滚滚财富,为平谷人民带来了其乐融融的富裕生活。2003年,全区以大桃为主导产品的果品收入达到了3.9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8%;人均收入2610元,比上年增加了400元,今年又比去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尝到种桃甜头的镇罗营镇北四道岭村地处深山区。全村63户人家,今年人均大桃收入达到了4000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户比上年收入翻一番。
桃,在让平谷农民富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观光旅游、畜牧养殖、果品运销、加工、农民就业、中介(技术)服务、住宿、餐饮娱乐、包装、建材、运输和农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综合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全区17万亩桃林犹如一道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有效的防止了山区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提高了全区林木覆盖率,极大的促进了平谷生态环境建设。
但是,平谷区委、区政府深知,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果品生产相比,平谷大桃生产还存在着优良品种数量较少、优质高效果品生产技术不配套、品种结构不合理、桃采后冷链保鲜及深加工技术需进一步升级等问题。因此,在全国水果生产总量阶段性相对过剩、优质高档果品比例偏低和市场紧俏、低档果品销售难的情况下,如何使平谷大桃产业优化升级及建立适应市场的创新体系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记者采访结束时,有消息传来:经平谷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市科委经过多方和充分的科学论证,已决定从今年开始,把平谷桃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列入本市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经过4年的努力,解决平谷区桃品种结构、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贮运加工及产业化开发等四个方面、多个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平谷区桃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到2007年项目完成后,全区通过品种改良使鲜桃露地栽培上市期由现在的三个半月延长到四个半月,实现四季有桃,服务绿色奥运;优化桃栽培技术,全面提高果品品质和果园效益,一级果(国标)率达到80%以上,鲜桃年增值0.56亿元,农民增收20%;应用鲜桃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年贮存大桃1.3亿公斤,增值1300万元;年加工鲜桃1.3万吨,占平谷桃总产的10%;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年增值0.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