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风雨十七载 辉煌发展路---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6:34 上海证券报

    从1986年12月鄂武商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开始,湖北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7年的风雨历程。17年来,湖北证券市场坚持"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高举规范发展的大旗,经受了各种风险的考验,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区域性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企业规模、发展中介机构队伍、增强公众风险投资意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湖北证券期货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壮大的。与全国其他区域性证券市场相比,湖北证券期货市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

    回顾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86--1992)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股份制改革刚刚起步,股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难以为大多数人认识和接受;证券经营机构开始建立,但经营品种少、规模小,处于创业的艰难时期;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及流通的规模小且主要依靠财政、银行系统。

    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各项要素开始在湖北萌发:1986年10月,武汉市政府确定武商、武汉粮贸中心等11家企业首批推行股份制改革,定向发行内部职工股。1986年12月,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湖北省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鄂武商内部职工股向社会募集,股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最初以不规范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1988年6月,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批准黄石东方商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由此首开了湖北省公开发行股票的先例。此后,省人行先后批准了湖北兴化、公安车桥、宜昌猴王、黄石康赛、襄樊鼓楼商场等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使全省各相关地区的企业和群众对股票这一新生事物有了初步认识。

    与此同时,国债的发行和转让也为证券市场的发育起到了明显的催生作用。1988年4月,国务院确定武汉市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首批试点城市,全市各银行相继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随后,全省银行、财政部门先后开展国库券回购、转让业务。

    企业债券市场此时也开始萌发,武钢、武石化、武汉葛化等企业分别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拓宽了企业筹资渠道。

    在股份制改革及债券市场的推动下,证券经营机构应运而生。1988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湖北第一家证券公司------武汉证券公司成立,这也是全国首批专业性证券公司之一。武汉证券成立之初,主要以代理发行企业债券为主,同时开展国库券寄存单业务,体现了证券市场萌芽时期的品种单一、规模狭小的特征。1991年3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证券公司成立。

    (二)试点阶段(1992--1995)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乘着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东风,证券市场各个方面都以试点的名义蓬勃兴起,几经淘汰,证券市场发展的必备要素日趋完善,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股份制试点成绩斐然。国务院五部委发布《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及两个《规范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后,全省掀起了股份制改制的热潮。截至1994年7月1日《公司法》正式实施,全省共有股份有限公司430余家。

    二是股票上市试点首开先例。1992年10月3日,鄂武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发行新股,募集资金22750万元,同年11月22日,鄂武商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湖北省企业股份制改造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后,长印股份、武凤凰、猴王、沙隆达、华新水泥(资讯 行情 论坛)相继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1994年年底,湖北省共有6家上市公司。

    三是期货市场试点发展迅速。1993年初,湖北金保利、湖北太平洋、湖北汉富、武汉润和、武汉融利、湖北华泰、武汉江海等期货经纪公司作为湖北省第一批期货公司相继成立。到1993年年底,全省共有17家期货经纪公司,一家商品交易所(武汉金属交易所)。

    四是证券经营机构发展迅速。继武汉证券公司和湖北证券公司之后,三峡证券公司于1993年5月成立,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专门为三峡工程筹措融通建设资金。同时,一大批外地券商纷纷在武汉等大中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武汉市成为全国证券经营机构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三)初级发展阶段(1995--1999)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上市公司家数迅速增加,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证券市场初具规模,市场功能逐渐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市公司队伍迅速扩大。在1999年以前股票发行实行额度制的情况下,湖北企业采取了"小规模、多家数"的方式,利用有限的额度实现了更多公司的上市。1995年到1998年,湖北省上市公司增加了33家。到1998年年底,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9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

    二是证券经营机构迅速增加,证券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大。截至1998年年底,全省共有证券经营机构165家,在沪深证交所投资者开户数发展到近210万。

    三是期货市场治理整顿成效明显。1995年的清理整顿,湖北省有8家期货经纪公司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审核验收,期货市场逐步规范。

    四是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体系。截至1998年年底,湖北省共有5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4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14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证券期货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四)规范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正式实施和证券监管体制的理顺,以及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湖北证券市场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各市场主体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高。从增量来看,1999年以后,武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东风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一批大盘国企股相继改制上市,湖北省经中科院和科技部认证的12家高科技企业中,有8家成功发行上市。1999年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后,湖北又有7家公司发行上市。这些企业的发行上市,从增量上对全省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通过优化重组,调整了产业结构,也从存量上优化了湖北上市公司质量。

    二是证券经营机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1999年以后,湖北3家证券公司均进行了增资扩股,其中湖北证券2000年增资扩股后更名为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2001年9月,三峡证券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增至10.329亿元,并于2002年5月更名为亚洲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迁往上海;与此同时,全省各证券营业部也适应证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进行了布局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截至2004年年底,湖北地区证券经营机构从1998年的165家减少到127家,市场布局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三是期货市场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随着全国期货市场的转暖,从2002年开始,湖北期货市场逐步复苏。2002年至2004年,湖北期货市场成交量稳步上升,期货经营机构的盈利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是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1999年7月1日,中国证监会武汉证管办正式挂牌,作为证监会在全国各地设立的九个大区办之一,武汉证管办下辖长沙、南昌两个特派员办事处,负责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工作,初步形成了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系。2004年3月1日,武汉证管办更名为湖北证监局,负责湖北辖区证券期货市场监管工作。

    五是行业自律不断加强。1999年和2000年,武汉证券业协会和武汉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协会相继成立,随着协会职能不断增加和完善,湖北证券业和上市公司的行业自律也不断加强。

    六是证券市场历史积累的风险逐步得到充分揭示和有效释放。随着监管的加强,湖北证券市场的历史形成并累积的风险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揭示,通过采取积极措施,部分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风险和退市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部分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也得到了稳妥处置。

    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过17年的规范和发展,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在市场规模、融资能力及水平、发挥市场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形成了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市场。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上市公司初具规模。截至2004年年底,湖北省共有上市公司63家,上市股票65只(其中华新水泥和沙隆达同时发行了A、B股),上市公司数占同期境内上市公司总数(1378家)的4.57%,居全国各省市第9位。63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共计1344.78亿元,净资产632.02亿元;总股本221.81亿元,其中国有股95.24亿元,法人股43.03亿元,流通股80.56亿元。

    二是证券经营机构迅速成长。从1988年3月武汉证券作为全国首批证券公司成立以来,湖北地区证券经营机构不断发展。

    目前全省共有2家证券公司,3家区域性证券管理总部,4家证券分公司,118家证券营业部,此外还有32家证券服务部,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经营机构数量居全国各省市第9位,证券从业人员近4000人。

    三是期货市场稳步发展。经过近10年的清理整顿,目前全省共有6家期货经纪公司、5家期货营业部。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恢复发展阶段,湖北期货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四是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从1992年股票市场试点以来,湖北省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以武汉市为例,1992年投资者开户数仅4.37万,1993年年底达到23.8万,1994年年底为41.2万,1995年年底47.9万,1996年年底84万,1997年年底129万,1998年年底146万。加上全省其它市州投资者开户数,到2004年年底,全省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开户数175万户,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54亿元,股票、基金托管市值264亿元。

    五是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随着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截至2004年年底,湖北省共有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家,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58人;异地会计师事务所在汉分支机构4家;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4家。

    此外,省内还有一批具有丰富的证券期货执业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和专业律师。

    (二)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高。1999年以来,随着武钢股份、东风汽车等绩优大盘股的上市,华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长江通信(资讯 行情 论坛)、安琪酵母(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一批高科技企业陆续发行上市,以及火箭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力诺工业(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一批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逐步转向高科技行业,目前高科技类企业已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28%,改变了湖北上市公司原来过于集中于传统产业的格局。随着市场主体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开始,湖北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已逐步扭转了1997年以来逐步下滑的趋势。

    二是市场主体规范化程度不断增强。一方面,近年来湖北上市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了规范运作水平。长期以来困扰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募集资金使用不当、关联欠款、关联担保等问题都有所改善。目前全省63家上市公司均已按照要求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作用正在逐步发挥。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也有所完善。从2003年12月开始,湖北省各上市公司全面开展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也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化运作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三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湖北省各证券经营机构通过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增强了盈利能力。2004年,湖北证券业整体实现了扭亏为盈。与此同时,从2003年开始,湖北省各期货经营公司也扭转了多年来连续亏损的局面,普遍开始盈利,且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三)市场功能初步发挥

    一是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初步发挥。历年来,湖北省共有65家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了融资(生态农业已退市,湖北兴化重组后已迁出湖北),累计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381.35亿元,占境内证券市场筹资总额(11280.16亿元)的3.38%。其中54家公司通过发行上市(IPO)募集资金189.98亿元(另有9家历史遗留问题上市公司上市时未发行新股),35家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募集资金191.37亿元。

    二是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证券市场作为资本聚集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已经成为湖北省资源配置的重要桥梁。

    一方面,企业上市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引导全社会、全国性的资金流向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近年来,湖北省一大批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对产业升级换代有重要作用的国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优先扶持上市对象。这些企业的发行上市,在支持全省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从增量上对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公司上市之后,证券市场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向企业凝聚,逐步通过制度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等经济资源优势在上市公司的全面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和优化配置。同时,证券市场通过股票价格的涨跌,吸引市场上的资金自发地向优良企业和朝阳产业聚集。资本在寻求增值以及通过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积极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机制优势和资金优势,在结构调整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企业的改制上市以及上市后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的技术升级、产业调整和优化重组,不仅优化了湖北省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同时也推动了湖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三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湖北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资本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湖北省培育、造就了一批行业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而且解决了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制往哪里改"的问题。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观念的转变、市场机制的深化等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湖北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上市公司带来的良好示范效应,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在湖北的推行。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已改制设立了930余家股份公司。

    四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湖北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湖北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做大做强,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省63家上市公司通过IPO融资及上市后的发展,净资产总规模由上市前的150亿元增长到了2004年年底的632亿元,增长了3.2倍,总资产规模更是达到了1345亿元。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的增长也已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湖北省58家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7.19亿元,占全省GDP的10%;实现利润总额2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一半。2003年和2004年,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达1154.93亿元和1138.97亿元,分别占到了全省当年GDP的21%和19%。

    (四)区域性证券市场风险逐步释放

    由于市场起步阶段主要是靠政府推动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湖北证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历史包袱和风险隐患。由于长期以来证券市场被定位为国企解困的工具,国家对股票上市采取了计划经济下的额度分配方式,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规模偏小,不少公司包装上市、捆绑上市,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且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部分公司因连续亏损而面临退市风险。与此同时,众多券商在汉设立分支机构投入不菲,导致市场竞争过度,机构包袱沉重。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市场规范化水平的提高,湖北证券市场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之后,问题逐步暴露,风险日益凸显,并一度成为全国证券市场的风险频发区。1999年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监管部门的努力下,各市场主体切实加强了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

    一是通过资产重组,有效化解了部分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足的风险。2001年以来,湖北省先后有40余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这些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得到了优化,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也逐步增强。天颐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天华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祥龙电业(资讯 行情 论坛)、天发股份、国投资源(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一批连续亏损公司通过重组顺利摘掉了ST的帽子。

    二是区域性证券市场历史遗留的券商柜台债务等风险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截至2004年年底,湖北证券市场柜台回购余额已由1999年末的43.7亿元降至1.26亿元,下降了97%。

    三是一批高风险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得到了稳妥处置。通过近年来的主动揭示、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历史遗留的风险已基本得到揭示,并得到了逐步化解和释放,部分ST公司和高风险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也在可查、可控的前提下,正在得到逐步地化解,湖北证券市场已由全国的区域性高风险市场稳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湖北证券市场进入发展新阶段

    2004年是我国资本市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第一年。随着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推进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力度的加大,湖北证券期货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年来,湖北区域性证券市场各项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市场交投日趋活跃,市场主体质量和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是证券市场筹资金额创历史新高。2004年,湖北省共有5家公司发行上市,2家公司通过增发配股进行了再融资,筹资金额共计111.39亿元,创下了湖北证券市场单年资本市场融资水平的历史新高,是历史上融资额最高年份2000年筹资额(50.3亿元)的2.2倍,占当年境内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12.8%。

    二是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整体业绩大幅上升。2004年前三季度,湖北省63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9.3亿元,同比增长了46.84%;实现利润总额53亿元,同比增长了103%;实现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了107%。63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66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8.57%和28.06%;平均每股净资产2.766元,同比上升了6.97%。

    与此同时,2004年,全省118家证券营业部共计实现利润6535.44万元,一举扭转了2002年以来证券业整体连续亏损的局面。其中有70家营业部实现盈利,占省内营业部总数的59.32%。此外,各期货公司实现利润也普遍增长。

    三是市场创新层出不穷。部分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优化重组和创新发展初步实现了做优做强。

    2004年6月初,武钢股份通过增发成功收购了武钢集团钢铁主业的资产和业务,成功实现集团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成为资本市场增发多赢的典范。增发后公司的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上升,2004年前三季度共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成为辖内首家销售过百亿的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20.55亿元,同比增长了329.81%,居同期境内上市公司第十一位。

    与此同时,长江证券的创新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改制分立工作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控股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正常经营,控股的长信基金管理公司成功发行了1只基金,该公司还成功控股长江期货经纪公司,基本构建了证券类控股公司的框架;2004年11月底,长江证券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第一、二批8家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之一,为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金良期货和天立期货公司停滞多年的股权重组工作也在2004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股权重组,这两家公司分别被长江证券和湘财证券控股并更名为长江期货经纪公司和湘财祈年期货经纪公司,并已正式重新开业。

    四是市场交投日趋活跃。2004年,湖北证券期货市场成交量稳步回升,118家证券营业部累计实现股票、基金交易量2106.03亿元,较2003年的1670亿元上升了26.11%,占同期全国证券市场成交总量的4.95%。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期货新产品的不断推出,2004年湖北期货市场也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6家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成交金额共计3085亿元,较2003年增加了380.89%,占全国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2%,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国务院《若干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和我国证券期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历经风雨的湖北证券期货市场必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再创新的辉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期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