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浙江外贸总额突破800亿 实现贸易顺差310.9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2004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三年,是浙江省对外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丰收年。对外贸易总额继上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的又突破800亿美元,达到了85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第6年保持2位数的增长。其中出口581.6亿美元,进口270.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和36.6%。实现贸易顺差310.9亿美元,再次超过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达到了62.7%,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42.8%,提高6.1个百分点。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5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28.6%。其中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3824个,合同外资达到145.6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66.8亿美元,分别列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增长20.8%和22.6%。全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78家,增长25.6%,总投资1.7亿美元,增长73.5%;其中中方投资额1.5亿美元,增长78.3%。“两个推动”[1]带动出口19.6亿美元,增长40.8%。 一、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好转、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等因素影响,给浙江省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2004年,浙江省对外贸易迎来了加入WTO后的又一个高速增长年,对外贸易总额增幅在2003年增长46.4%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8.8%,其中出口继2003年增长41.5%后又增长了39.8%。对外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突破8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大关。加入WTO的3年里,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幅达到了37.5%,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6.3%。并于2003年达到了“十五”目标,比规划目标年提前了2年多。 1、出口规模屡创新高,进口规模基本稳定。从全年各月的出口情况看,下半年月平均出口额达到了54.7亿美元,比上半年月平均出口额多12.4亿美元,增加了29.3%。其中11月份出口58.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月进口规模基本维持在22至2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0年前浙江省全年的进口水平。 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负面效应逐步消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之后,国家本着“旧帐要还,新帐不欠”的指导思想,加快清退老帐的进度,到12月底已基本退清了以前欠下的老帐。企业回笼了大量资金,缓解了经营压力,提高了出口的积极性。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也使得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由上年的34.4%、5.2%上升到37.3%、6.7%。同时,由于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扬,大部分企业已经能够适应和消化由于退税率下调而导致的出口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负面影响继续减弱。 3、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开拓拉美、东盟等新兴出口市场成效显著。全年对拉美、东盟地区出口金额分别达到32.6和35.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1%和59.5%,增幅位居其他地区前列,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这说明浙江省出口企业在面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贸易壁垒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成功运用了市场转移策略,市场多元化程度有所提高。自2004年5月1日起欧盟由原来的15国扩大到25国之后,愈加巩固了为浙江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欧盟也是浙江省贸易顺差最大的来源地。全年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分别达到138.6、112.6和61.2亿美元,分别增长39.3%、40.1%和24.9%,对三大市场的贸易顺差占总额的61.4%。 4、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更加明显,私营企业出口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新《外贸法》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对外贸易的行列中来,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也认真做好新《外贸法》实施后的衔接工作,采取多种手段,着力做好对新获权企业的培育指导工作。截止12月底,全省累计批准和备案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8万个,其中开展出口业务的内资企业9100多家,占获权企业的50%,比全国平均高出10多个百分点。浙江省全年有出口实绩的私营企业近7000个,出口额达到1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2%,已经占据全省出口1/4份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仅次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主力;外资直接投资企业出口196.5亿美元,增长50.6%;国有企业出口146.6亿美元,增长10.2%。 5、加工贸易发展步伐加快,一般贸易出口仍居全国首位。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加工贸易特有的退税政策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青睐,各地纷纷出台了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奖励政策,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发展加快。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78.5亿美元,增长58.5%,其中出口额112.3亿美元,增长54.2%,延续了自2003年7月份开始的增长幅度超过一般贸易的态势,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年一般贸易出口467.5亿美元,继续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增长36.8%。 6、出口增长实现了以轻纺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全年机电产品出口217.1亿美元,增长51.6%,比重从上年的34.4%上升到37.3%,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44.6%,高出服装、纺织品、鞋类3大类轻纺产品增长贡献率16.9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汽车零件、集装箱等分别增长2.0、1.2和6.2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7亿美元,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增长79.7%。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超过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服装出口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07.6亿美元,增长17.8%;在工业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出口也稳步增长,出口22.4亿美元(其中WTO统计口径为12.6亿美元),增长25.7%,增幅比上年有所提高。2004年浙江省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出口品牌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向商务部申报“中国名牌出口商品”数量超过100个,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化工原料、铜、成品油等浙江省短缺资源性产品进口明显增加。全年进口对苯二甲酸15.5亿美元,初级形状塑料15.7亿美元,分别增长76.5%和45.4%。进口成品油和废铜分别增长47.2%和99.7%。另外,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2004年全省进口钢材19.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6%。 二、利用外资平稳增长 2004年,国家有效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纺织等过热行业的发展,并通过行政手段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同时对开发区和投资用地管理也进行了清理和压缩。受这些因素影响,浙江省利用外资从开局的高速增长到3月份开始合同外资增势逐月趋缓,其中8月、10月出现负增长。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0.8%和22.6%,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56.7和49.8个百分点。截至2004年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32279个,投资总额1215.3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628.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90亿美元。 1、投资规模扩大。在水、电、资金特别是土地等生产要素紧缺的情况下,各级主管部门调整结构,摒弃高能耗、低产出的外资项目,转而吸收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调整产业结构急需的外资项目。全年平均外资规模达到38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新批外商独资企业2114个,合同外资105.8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55.3%和72.7%,平均单个项目外资规模达到了500.6万美元,比总平均高三成以上。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37个,比上年增加56个,投资总额215.2亿美元,合同外资104.6亿美元,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35.0%,分别占总数的74.7%和71.8%。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宁波、杭州以及嘉兴、绍兴和湖州等交通便捷的地方。据初步统计,截至2004年底,已有63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浙江省投资兴办了170个外商投资企业,比上年底增加了23个。 2、行业投向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增势喜人,高技术产业领域利用外资趋势良好。全年第二产业吸收合同外资12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占总额的83.3%,其中医药制造业、机械业分别增长42.6%和70.7%;前几年比较热门的纺织及化工行业呈现下降趋势,合同外资分别下降9.3%和29.4%。第三产业项目消耗资源少,带动效应大,但又是浙江省利用外资相对薄弱的产业门类,因而成了2004年浙江省外资引进的重中之重。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33.8%和24.0%,比重分别提高1.5和0.1个百分点。其中商务服务业表现突出,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1.0和2.4倍。全年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高技术产业投资企业389个,合同外资23.3亿美元,实际外资8.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0.2%、16.0%和12.9%,其中合同外资增长44.0%。 3、“以商引商”、民营“嫁接”和外资并购形成热潮。2004年各地在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制,协助企业解决建设及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外商在招商引资中的现实说服力,以及以审批代理服务站为平台,组织专门力量对新报项目开展从立项到申领执照的全程投资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方便了投资者。全省全年合同外资增资26.2亿美元,占总额的18.0%,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嫁接”外资,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且可以较少的资源占用引进外来资金,是集约用地招商引资的有效形式。2004年民营企业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1718个,投资总额112.5亿美元,合同外资38.5亿美元,分别占非独资企业总数的96.8%、89.5%和92.3%,其中私营企业投资785个,投资总额46.7亿美元,合同外资18.4亿美元,分别占非独资企业总数的44.2%、37.2%和44.3%。最节省土地资源的外资并购成了去年浙江省利用外资的一个新亮点,大大超过上年水平。如香港银信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购宁波市一家民营企业,设立了宁波福尔史特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5000万美元,主要经营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和加工,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外资并购项目。 4、港资仍居来浙投资之首,自由港投资增幅较大。CEPA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港商来内地投资的热情,全年香港来浙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为59.5和2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4%和31.0%,分别占总数的40.8%和39.6%。由于政治原因,许多台资转道维尔京群岛、萨摩亚、开曼群岛等自由港注册后再来浙投资,全年来自维尔京群岛、萨摩亚的合同外资增长68.0%,增幅比全省平均高47.2个百分点,占总数的17.0%,直接来自台湾的合同外资则下降了39.1%;2004年来自美国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2.9%和22.0%;日资增长5.6%;来自欧盟的合同外资下降了3.9%,实际外资则增长了19.5%。 三、对外经济合作持续升温 2004年,国家为了更好地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下放了境外投资核准权限,简化了有关手续,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二是制定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如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发布制度,推动《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和《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尽快出台等。三是完善和落实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健全服务和支持体系。四是充分利用高层互访及多边经贸联系机制和磋商机制,支持和推动各种类型大项目的签约和实施,努力保障援外工作人员和外派劳务人员的安全,为“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努力,2004年浙江省的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总规模继续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保持第3位;新签合同额16.8亿美元,外派劳务9408人次,分别增长37.7%和5.0%。截至2004年底,全省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1760家,总投资额7.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0亿美元。 境外投资大项目增多。2004年,浙江省境外投资的378家企业中,境外投资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个,比上年增长57.9%,其中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个,增长2倍。 对外投资领域拓宽。2004年批准的由宁波宁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共同投资300万美元在美国关岛投资设立的祥龙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第一个经商务部批准在境外开发房地产的公司。 依托品牌优势,设立境外营销网络取得一定成效。近几年来,品牌专营成为浙江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络的一大亮点。如康奈集团发挥海外温州人优势输出品牌,已先后在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开设了37家专卖店和36家专卖柜。奥康集团也顺利实现了与世界著名鞋业意大利GEOX公司的强强合作,双方共享营销网络,产品同台竞技借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已在美国、马来西亚、欧洲等国开设了15家奥康专卖店。温州企业这种以品牌输出的形式,为浙江省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做出了榜样,今后将会有更多更好地知名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主力军。2004年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中,由民营企业投资的项目362个,投资额1.5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95.8%和90.1%。温州、金华、台州等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市,所有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均由国内私营企业投资设立。私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无疑将有力地促进浙江省外经贸的发展。 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有经营业绩的外经公司不断增多。全省有经营业绩的外经公司、设计院达94家,比2003年又增加12家,占有经营权企业总数的70%。一些已获得外经权的企业加快了走向国际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积极开拓外经业务。二是承揽项目规模有所提高,在建工程项目中,合同额在500万美元以上有29个。三是承揽项目的领域不断扩展,建筑业,制造加工业、石油化工、电力水利、供排水、交通道路和渔业捕捞等已占主体,设计咨询业等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有所增加。四是承包的方式有所提高,浙江省外经企业从工程分包开始起步,发展到目前的自揽项目为主,总承包和带资承包的项目也有所开始。五是援外队伍不断扩大。经商务部批准浙江省有援助项目实施资格的企业21家,承揽了一批对外援助及我驻外使领馆馆舍项目。 四、2005年对外经济形势展望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稳步发展,纺织品、鞋类配额的取消、进口平均关税下降、国际商品价格的稳中趋升,国际资本对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投资的热情不减等有利因素,将进一步促进浙江省对外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欧盟新普惠制[2]的实施以及国家对纺织品采取从量计征出口关税而引起的纺织品出口成本增加,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导致引资成本持续上升,各主要出口市场针对中国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以及贸易磨擦的日益增多等,也给今年浙江省对外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1、世界经济好转,世界贸易呈现出比较活跃的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4%左右,比2004年的5%有所下降。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2005年)》报告指出,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汇率法进行的汇总)为4%,平1984年创造的20年来纪录,预测2005年和2006年均为3.2%;200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10.2%,2005年和2006年全球贸易量增速将分别为8.4%和7.8%,2005年增速尽管比上年有所放缓,但与往年相比,增速仍较快。并预测2005年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2%和1.8%,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从2004年的1.8%上升到2.1%。 2、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得到初步实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全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在8.5%左右。 3、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面取消,浙江省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也取消了对鞋类产品的配额限制,欧盟新普惠制的实行,对部分中国进口鞋类实行监控制,国家对纺织品采取从量计征出口关税等,为浙江省传统商品的出口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浙江省是我国和全球主要纺织品出口加工地之一,2004年纺织品出口占全国的20.7%,占全球约3.5%,取消配额将使浙江纺织品出口潜力进一步释放。今年1月份浙江纺织品出口额达8.7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服装单月出口10.4亿美元,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同比分别增长46.5%和34.1%,增幅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以上。从今年1月1日起欧盟已经取消了对鞋类产品的配额限制,这无疑有利于中国鞋类扩大对欧盟的出口。2004年浙江出口鞋子8亿双,比上年增长了24.7%,出口总额为20.0亿美元,增长27.6%;绝对额居广东、福建之后列全国第三。 另一方面,配额取消并不意味着放弃贸易保护,目前我国已成为它国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而浙江更是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浙江对外贸易的主要壁垒。如欧盟委员会今年2月10日宣布,原定于7月1日起实施的欧盟新普惠制安排将提前至今年4月1日实施。以便使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的国家早日受益。届时,中国16大类50章产品将全部从欧盟实行的普惠制待遇产品类别中被剔除,只剩下11大类44章产品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取消普惠制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缴纳的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出口成本骤升。另外国家自今年1月1日起,对外衣、裙子等六大类出口纺织品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出口关税,这也增加了纺织品出口成本。 4、跨国公司对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投资热情不减,但资源制约使浙江省引资成本持续上升。据商务部《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调查结果显示,82%的跨国公司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无论是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与速度,都在逐步提高;35%的跨国公司已经处于投资准备阶段,并计划开展新一轮对华投资。有47%的公司的2005-2007年计划投资地或理想投资地为长三角经济圈(上海及其周遍地区),高居其他地区之首。这表明中国仍将是全球资本注入最活跃的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是,能源、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使得浙江利用外资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势长期存在,要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难度加大。 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出口退税政策实行进一步微调等不确定因素也将影响今年浙江省对外经济的发展。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2005年浙江对外经济将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预计全年对外贸易额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1]1999年初,浙江提出以“两个推动”作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工作重点。“两个推动”是: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推动优势产业到境外建立生产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2]普惠制是“普遍优惠制”的简称,是1968年由联合国贸发大会倡议建立的。欧盟1971年建立普惠制,允许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以低于正常关税的税率进入欧洲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