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麦肯锡季刊报告:如何整治中国银行业系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02:3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2005年第1期《麦肯锡季刊》上发表了一份题为“如何整治中国银行系统”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中国的银行业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是:旧的不良贷款还未解决,新的不良贷款又出现了。然而,中国银行系统所出现的问题可从加速处理现有不良贷款、制止新不良贷款产生、改善银行结构、增加不良贷款的透明度等几方面来解决。

  加快处理不良贷款

  该报告指出,加快处置现有不良贷款是治理中国银行系统所应迈出的、具有关键意义的第一步。尽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了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努力,但出售的不良资产只占相当小的比重。而中国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进程缓慢的原因,部分可归咎于在处理不良资产领域方面缺乏经验和市场上缺少擅长买入不良资产的兀鹫基金(指投资于有经济困难公司的投资基金,如违约或接近违约的高收益债券、破产或接近破产的股票)。该报告指出,为加快处置不良贷款,中国的监管机构应当给相关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确立具体目标,公开整个处置进展。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层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防止产生新不良贷款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发育完全,银行贷款仍是长期融资的主要来源。为实现中国GDP年平均增长7%至8%的目标,银行贷款的年增幅需达到15%。而据麦肯锡估计,暂且不论中国银行系统的盈利水平和有限的信用工具,由于必须核销大量的不良贷款,中国的银行系统目前仅能维持5%至7%的年贷款增长率,该水平是保证银行系统稳定的要求。但是,如若监管机构、银行和投资者能够通过合作来改进风险管理水平,整个银行系统仍可承受较高的贷款增长速度。

  但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经验,中资银行仍在继续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若中资银行仍在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话,储蓄者或许会对银行失去信心,转而将钱取出存入拥有更雄厚实力的银行或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对于监管机构而言,有效管理现有资金流是一件更为困难的事情,因为这就需要形成现代银行特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改善银行治理水平

  该报告认为,大多数中国银行缺乏最基本的公司治理要素。尽管几家大型中资银行,通过重组董事会、引入外方人员进入高层,但这些措施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即政府在放贷决策方面的影响力。实际上,政府还以多种持股等形式,控制着大量的银行资产,外资银行在中国仍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另外,该报告认为,外资银行通过入股等方式注资中资银行后,并不需要占据中资银行最高管理层的位置,而只希望能在诸如风险管理等关键部门安排外方人员。西方银行也频繁调换相关人员(有些地方的分行经理每5年轮换一次),以避免欺诈和被客户买通等事件的发生。

  增加不良贷款透明度

  中国尽管在几年前引入了新的贷款分级指标,但在增强金融机构透明度和改进不良贷款报告制度等方面,还需做不少工作。在吸取韩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基础上,中国的监管机构可具体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监管机构应对任何有不良贷款的银行采取专门的监管手段,要求这些银行经常性地报告处理问题贷款的进展情况;第二,要求这些银行具体陈述它们在处理不良贷款方面的计划;第三,监管机构有关处理不良资产的会议,可考虑由原先的每季度召开一次改为每月召开一次;最后,还应鼓励或要求银行分离出不良资产。

  麦肯锡专家还指出,监管机构的头等大事应当是推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处理不良贷款等不同的是,在任何市场上,推进金融信用风险的改善都是一项需花费大量和多年努力的任务。从短期来看,监管机构应会同主要银行的负责人,完善并执行风险管理指标。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