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京都议定书》生效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8:5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刘树铎 王宁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目前它的约束力只限于发达国家,但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2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人与环境”的专题对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进行了专访,在谈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时,曲格平如此评价《京都议定书》生
效对中国的影响。

  《京都议定书》将带来巨大融资机会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排放市场交易:2005年2月16日该协定生效后,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将可以在缔约国之间进行自由买卖。

  此前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CDM中得到巨大的融资机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也透露,我国将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方面的国际合作。

  据曲格平介绍,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给缔约国提供回旋余地而设定的一种弹性方案,这一方案允许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另一国投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并将因此减下来的减排额返还投资国,冲抵减排义务。对发达国家而言,CDM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CDM项目可以获得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

  低成本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实施CDM项目的首选,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是最有潜力、最大的CDM项目供给市场,可以提供世界CDM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约合1亿至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按照目前每吨5至7欧元的价格,这批项目最高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100多亿人民币的融资机会。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契机

  抑制全球变暖,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使用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性质的新型能源是关键。目前包括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这些既不会带来污染,并且也是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正在受到各国的关注。

  《京都议定书》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契机。专家表示《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中国的能源情况不仅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也对全球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最佳地方,而当政策到位和得到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时,中国亦会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龙头。”有专家如此预言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警惕碳密度高的产业向中国转移

  曲格平特别强调,发达国家在本国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5~20倍,因此发达国家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以此提高他们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借以履行规定的减排义务。由此,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这些产业大规模转移进来,在增长经济的同时,也会对我国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到《京都议定书》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在我国已形成的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将很难再转移出去,届时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都将带来很大的冲击。”曲格平提醒,我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很难防御那些碳密度高的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应主动提高自己的环境指标。

  他建议,企业在项目投资、技术开发、生产成本核算中,首先要选能源效率高的品种。“如今,一般企业都是按50年的规模投资的,但我们不可能50年内不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规定,所以现在就要有所准备。”

  事实上,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在将来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时,也将承担一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因此,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制定合理的减排价格,即所谓的“环保融资”额度,是非常重要的。

  将出现新的贸易壁垒

  《京都议定书》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环境上的压力,更有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曲格平表示,发达国家根据我国某些工业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含量来制定新标准,形成新的“绿色壁垒”,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目前《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上建立了保护环境的游戏规则。专家表示,只有节能、低污染的产品,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站住脚。中国钢铁产品以及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产品可能将最先受到压力。

  有分析认为,中国高排放、低产出获得的产品,可能成为国际贸易争端因子,引发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其说《京都议定书》是一个环境保护议定书,不如说是一个贸易协定书。??????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