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国“两会”前瞻:构建和谐社会渐成中央执政新理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2:4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自去年秋季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一词频见报端并日渐升温。春节刚过,大约200名中国党政军高官便云集北京,参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央党校研讨班。人们预料,和谐社会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日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再次突出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号召各级党政官员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权威人士认为,中共高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

  涉入现代化转型深水带

  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型社会,已开始在小心翼翼地涉入现代化转型的深水地带。用社会学家的话说:当发展中国家突破人均产值800至1000美元大关,即进入利益分化、甚至利益冲突的多事之秋。有一组数字让人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过去20年,全国法院接待处理民众来信来访上升了近500倍。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折射出在基层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在“三农”问题、拆迁问题、失业问题、治安问题、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等方面都有表现。执政党对此高度关注。去年秋季,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份被海外舆论称为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历史性文献,以明确无误的语气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并首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是中共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随后公布的《二OO五年社会蓝皮书》,则提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这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上述目标,简而言之即千百年来民众所期待的“政通人和”,它历来被视为理想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其实,自古以来“和”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更是历代政治家秉持的治国理念。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能“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而今,按中共高层所述,中国所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资深观察家认为,“和谐社会”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与勇气,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将给中国政治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三重强音

  立法反分裂。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无疑是今年“两会”的另外一大热点。舆论注意到,去年12月29日,《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读”便全票通过提请本次人大会议审议,彰显了中国人民反独促统的坚定决心。中外观察家都注意到,此项立法是中国大陆将长期以来的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他们认为,此项立法将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自从去年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英期间,英国侨领当面建言,中国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一事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外媒体上。《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被提请于今年人大会议审议后,中国大陆百姓高度关注此项立法,不少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也以多种渠道表达关注。《反分裂国家法》将是怎样一部法律?如留意大陆领导人近来若干次谈话,隐约可窥见这部法律的面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去年12月29日指出,《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以宪法为依据,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个主题,充分体现中国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1月28日,在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纪念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表讲话,他进一步指出,《反分裂国家法》将规范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方针;规范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规范两岸协商与谈判,体现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在北京举行,这部法律将最终揭开面纱。可以预料,对这部反“台独”护和平的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审议,将会是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最重要议程之一。国家军委主席新老交接。据报道,江泽民请辞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并选举新的国家军委主席,是本次人大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根据新任国家军委主席的提名,会议还将决定补充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15年,创立了一整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此次新老交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仍将得到继承与创新。稳健别“十五”。中国“十五”规划年底终结,“十一五”规划明年登场。本次“两会”聚焦“十一五”应是另一重奏。已完成历史使命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双稳健”方针,料成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基调。预算赤字略减,长期建设国债发放规模控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将体现既防通货膨胀苗头扩大又防通货紧缩重现之用心。“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早在2003年即启动,主管高官传递的信息表明,规划当贯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重在基础,“一号文件”魅力依然,而物价波动也可能触动百姓神经,“和谐社会”可能不再只是概念。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一举一动全球反响,人民币汇率、能源战略等不仅是“两会”议题,相信也将成世界话题。本报据中新社电综合(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