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江苏无锡再就业成绩斐然 新增就业13.75万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2004年,无锡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就业现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地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良性互动,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4年,无锡市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75万人,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2004年,全市城镇就业总人数为116.07万人,净增就业人数达到了9.47万人,安置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9324人,其中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3214人;促进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9425人,吸纳苏北地区劳动力79298人,其中吸纳徐州地区劳动力35583人;全市登记失业率3.48%,控制在政府目标值以内。 2004年,全市共审核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79万张,发放社保补贴2710.25万元,发放就业岗位补贴5659.25万元,发放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分别达1564.39万元和843.88万元,劳服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减免税收达7600万元。 二、就业再就业措施扎实有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富民”的直接体现。2004年,各级政府都将解决就业作为富民的首要责任。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2004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城镇新增就业、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促进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吸纳苏北地区劳动力五项目标任务。为切实做好无锡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意见》、《关于加强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无锡市农村劳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政府也制订和出台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包括小额担保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收费减免政策等。各级政府也切实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了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 (二)开发岗位,完善体系。 2004年,各级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就业再就业岗位途径,在拓岗、建岗和扩岗上落实措施。一是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中拓岗位。崇安区全年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314个;江阴市坚持发展经济与实现就业并举,集镇建设、园区建设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组建社区服务中心和其它商业性服务实体,开发小区保洁、保安、护绿、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有效调控政府援助的公益性岗位资源,优先安置被征地的农民。南长区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进一步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法人资本广泛参与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这些门槛较低、就业成本较低、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尽可能的拓展岗位,南禅寺文化商城和梦之岛电子一条街的发展,使大批失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开发灵活就业岗位3930个,其中公益性岗位304个。二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各地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为依托,组织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活动,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崇安区全年提供就业岗位信息8357条,南长区8469条,惠山区1133条,滨湖区13680条,新区33600条。据统计,2004年,全市共举办一定规模的劳动力交流招聘洽谈会4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中介成功录用备案人数17.37万人,全年安置就业特困人员847名。 (三)制订政策,帮困解忧。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是2004年解决就业再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无锡市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向城市转移,为切实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根据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地都切实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的相关文件,并制订政策,加大财政激励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困难。宜兴市政府在《关于在工业企业新增用地中提供辅助性岗位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用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必须安置辅助性岗位不少于2个,用地面积在10亩至50亩的不少于4个,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不少于6个。滨湖区政府制定了“十项政策”,即:搬迁企业补贴政策;异地务农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岗位补贴政策;公益岗位补贴政策;特困人员援助政策;自主创业奖励政策;小额创业贷款政策;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同时,积极挖掘“十个一批”,即:搬迁企业带走一批;新老企业吸纳一批;异地务农转移一批;发展商容纳一批;社区管理招收一批;就业培训促进一批;灵活就业解决一批;购买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结对帮困援助一批。 (四)架设金桥,强化培训。 2004年,各地不断加大解决就业再就业力度,架设就业金桥,提高就业机会。滨湖区全年累计举办20多期培训班,累计指导就业人员达3126人次,有478人次拿到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指导5426人次,技能培训完成2135次;北塘区开办家政服务员、社区服务员及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639人,其中有609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惠山区举办各类培训班154期,有5824人次参加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有5115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105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有80人成功创业,成功率达到了76%。 三、存在问题 2004年,无锡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推荐难度增大 中共中央决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任务。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而择业的要求较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无锡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大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劳动力素质和岗位要求差距较大。 (二)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等实际问题。根据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表明,全市农村还有15.4万人不充分就业,有8.2万人处于无业和视作失业状态,这两类人员总计为23.6万,占所有农村劳动力的18.4%。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将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与保障必须紧密结合,城乡统筹就业需要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目前,农村的各类企业已成为支撑无锡市经济的大半江山,已成为吸纳的从业人员主渠道,然而在职工的劳动权益,尤其是职工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上,还与城镇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客观上也影响了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四)就业观念亟待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在择业观念上始终对岗位苦、工作累存在着恐惧心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意识差,情愿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就近上岗,特别是一些纺织企业和劳动强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岗位无人应聘,产生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现象较为严重。 四、建议对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将扩大就业与再就业作为无锡市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创新就业工作思路,完善就业政策措施,实现经济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做好城乡一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要加大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心,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劳动保障政策和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深入人心,提高企业业主和职工对优惠政策的知晓率,真正使优惠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减少失业、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大对再就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要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岗位补贴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确保再就业基金的专款专用,用好用足。继续把“4045”、双下岗、单亲、低保等四种对象作为就业扶持的重点,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和“4045”、双下岗、单亲、低保等对象。 (二)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充分考虑利用再就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空间、广开就业门路。一方面鼓励失业者人员自主创业,勇于创业;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做到农业内部消化一批、工业领域安置一批、第三产业吸纳一批、各类企事业单位使用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全方位地扩大就业渠道。 (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就业再就业培训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网络信息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实行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多层次、立体式地开展就业前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需要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素质,增加培训内容,增设培训课程,增添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