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悬疑文学风头正劲 市场回报指日可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08:56 经济参考报

  2004年底,以出版“773悬疑恐怖系列”闻名的民营文化公司——北京有容文化有限公司出资20万元,为悬疑恐怖小说设立“773文学奖”,目的自然是期望借机推出几本畅销的悬疑恐怖之作,将这一多少有些特别的文学门类,推向市场。与此同时,《萌芽》杂志增刊因连载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地狱的第19层》,发行量一下增加了十几万份。

  2005年初,一部名为《碎脸》、作者署名鬼古女的悬疑小说,首印超过5万册,据闻这
本连载于新浪网上“玄异怪潭”的小说,短短数周点击率就逾百万,被海内外上百家网站转载。春节期间,由知名作家张宝瑞悬疑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双绣花鞋》与《梅花档案》纷纷在各地电视台,进行二轮播出,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收视率。种种迹象表明,悬疑文学正在市场细分中,显露其超强的魅力。

  已有相当市场

  悬疑文学,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充满神秘的情节、扣人的悬念、诡异的气氛、恐怖的场景,让人读后欲罢不能,产生极强的心理互动的文学作品。

  张宝瑞告诉记者,悬疑文学的概念比较广泛,比如恐怖文学就应该归为悬疑文学。据记者了解,出版界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将悬疑文学细分为知识悬疑、心理悬疑、原创悬疑、改编悬疑、引进悬疑等等。

  提及中国悬疑文学似乎无法逾越“有容”创始人花青和她的“773系列”,这套被歌手臧天朔称为“真正给男人做了一份读物”的丛书,被很多人视作了中国悬疑小说市场化道路的第一步。

  2000年前后,花青注册成立了北京有容文化有限公司,她希望“有容”能够做成“小而独立的百年老店”,而这个愿望的实现,对于一间民营文化公司而言多少有些“奢侈”。于是,花青想到了另外一条出路——寻求内容资源的吸引与垄断,悬疑文学领域随即成为了其主攻点。花青认为,悬疑文学在发达国家早已有相当大的读者市场,并早已出现了一些大师级的作家。近几年,国内悬疑文学市场已然升温,但读者不只需要舶来品,更需要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的作品。

  此后的一段时间,“有容”招募到了周德东、余以键等作者,策划出版了“773系列”:《我遇见了我》、《猫眼》等。尽管这几本书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对于需要维持公司运营,更期待盈利的花青而言,“773系列”并没有给她带来足够丰厚的利润。

  事实上,在“有容”策划的几十本图书中,悬疑文学只占不到10%,发行情况最好的两本书也未达到出版界衡量畅销书的标准5万册。经营了5年的“773系列”利润也只占公司总收入的1/3,仅仅做到了收支平衡。如此艰难的推广之路,花青无非是希望有朝一日以悬疑恐怖为卖点的“773系列”能够成为一个长销不衰的品牌。

  是不是“悬疑年”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声音:2005年是中国出版界的“悬疑年”。尽管是否为“悬疑年”目前尚不能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悬疑文学确实在最近几年越发引得读者关注。

  从去年高居图书排行榜数月的知识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到蔡骏的一系列原创悬疑作品《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其间,电影与电视亦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难怪《地狱的第19层》一书的责任编辑朱娟娟坦言:“悬疑文学很有市场,目前接力出版社已经将蔡骏的悬疑小说当做一个品牌来包装,统一定义为‘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并在每一本书的封面上作出标识。”

  那么,“悬疑热”的热捧者究竟是谁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文学的读者构成主要有三类人:其一是学生,他们对这一类作品津津乐道,甚至能找到其中的逻辑破绽,可以说是相当专业、不好糊弄的读者;其二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者,他们需要靠这类作品打发时间;其三是公司职员,以白领为主,他们往往是主动地去寻找这类作品。

  张宝瑞告诉记者,现在的人对悬疑文学更感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经过社会转型,整个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体劳动、强调对个人的考核,个人压力随之增大,这就需要借助悬疑文学得以释放。

  尽管,悬疑作品不可忽视的赢得了固定读者群,但其依旧面临着不获主流认同、不受家长欢迎的尴尬境地。对此,张宝瑞认为,不该简单地区分纯文学和俗文学,认为悬疑作品不能进文学殿堂绝对是错误的观念。他同时强调,悬疑文学要发展,需要形成力量,形成规模。

  创作之困

  张宝瑞认为,悬疑文学目前在中国还只是初创阶段。这个认识显然不仅包括对于这类书的市场,更涵盖了相对重要的创作环节。

  有专家表示,就国内目前出版的悬疑文学来看,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已经把故事的场景放到了城市中,放到了写字楼等地方。但无论是作品主题、构思、逻辑还是文字表达,普遍缺乏一流的驾驭能力。很多作品仅仅是给读者叙述了一个鬼怪故事,并没有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刻画。科学背景知识的不足,更让作品一不小心就滑向玄幻灵怪,指向虚无。

  对此,张宝瑞认为,目前国内的一些悬疑作品,缺乏生活基础和内涵,不能引起读者阅读后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层次思考。

  据张宝瑞介绍,目前专门从事悬疑文学创作的作家,内地总共也就二三十人。当记者问及,缘何只有这么少的人创作悬疑文学时,张宝瑞说:“撰写悬疑作品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作者的知识面要广,推理能力要强。这些都决定了悬疑文学创作队伍的现状:想写的人不少,写成的人不多。”此外,个人收入也是其中一大原因。涉足悬疑文学比较早的周德东曾希望靠悬疑小说赚钱,但几年的实践过后至今却仍未能实现初衷。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要实惠得多。

  曾创作有《蛊之女》、《尖叫》等作品的李西闽认为,悬疑文学要发展,要坚持本土化,切忌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悬疑作品。此外,要关注文学性。

  作者::朱丹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