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血统”不纯使“香港城”折戟沉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 13:26 经济参考报

  备受社会关注、遍布广东各地的“香港城”在经过一年的市场考验后近来渐显颓势:有的惨淡经营,有的改换门庭,有的甚至陷入清盘关闭的窘境。以CEPA商机为卖点的“香港城”因只赚了“哟喝”没赚到钱,再次成为此间商界的热门话题。

  春节期间,广州的各大商场可以说赚得“盆盈钵满”,但在商业旺地北京路上的“CEPA零关税商品城”却显得门庭冷落。有不少档口拉下了卷闸门,有的贴着“转让招租”
的小广告。经营水晶店的香港人陆港余慨叹:去年初开业时,的确火了一个多月,之后就每况愈下,不少同来的香港人已经不做或者转手给别人了,“再这样下去,我也要撤了。”他无奈地说。

  红火一时的“香港城”曾被视作CEPA商机下一大新生事物而吸引了众人眼球,其火爆基于CEPA的两大政策规定:自去年元月1日起1000多种港货可申请零关税直接进入内地销售;港澳永久居民可在广东境内申请个体工商户。据广东省工商局的统计,去年全省注册港澳个体工商户1300多户,目前仍以月均100户的速度增加。而海关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0亿港元的港货以“零关税”进入内地。

  去年一年中,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各大城市以“零关税”、“香港个体户”为卖点的“香港城”纷纷火热登场。然而在经历了开始的新鲜热辣、人潮涌动之后,各种予盾便纷至沓来:位于深圳商业旺地华强北的CEPA港澳购物城开业不足两个月,上百香港商户因不满业主管理而发生集体对抗事件,年前该商城已改弦更张,做起了别的生意;在广州,因消费者质疑“进城”港货是否正宗,有关部门几次采取清理行动;而号称东莞第一家“香港城”的常平香港商贸城开业70天便遭清盘查封……对于“香港城”的窘况,一些城内的商户认为,管理者难以保证“进城”货品为正宗港货的“血统”,是造成“香港城”折戟沉沙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在招商和开业之初,这些“香港城”大都坚持设立两大门槛:商户经营者必须是港澳永久居民、进城货物要持有港澳原产地证明书。但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许多消费者却发现,“城”中的货品有大量内地产品,有的是中外合资的,有的香港品牌原本是在珠三角生产的,有消费者甚至在城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东莞常平的所谓“香港城”更是“挂羊头卖狗肉”,200多商户中只有5家是名副其实的香港货。广州“香港城”中的商户陆港余说,该商城一期招商时还要求是港澳居民,二期的条件已大大放宽,一些时尚产品都可入内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香港城”红而不火的关键原因还在于商家误读了CEPA,急功近利地把“香港城”当作了一种商业炒作的题材。事实上,香港早已不是原来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许多品牌的生产基地都转移到了珠三角等内地地区。而还在香港生产并享受“零关税”政策的产品,如珠宝、保健品等一些品牌“周大福”、“周生生”等,早已在内地拥有无数的专卖店,而这些专卖店难以开到以个体户为主的“香港城”中。

  由于从2005年1月1日起,CEPA条款中关于港澳居民在内地办个体户的范围由只限于广东一地扩展到全国,许多城市也开始酝酿“香港城”项目,专家认为,广东开办“香港城”的经验教训值得各地借鉴。

  作者::车晓蕙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