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个农民与国内最大民营快递企业的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09:15 东方早报

  上海是许多人的梦想家园。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来自浙江桐庐偏僻山村,皮肤黝黑、衣着随意简单、只有初中文化的陈德军,在当初闯上海滩的时候,很难想到自己能成为年营业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快递”的掌舵人。

  陈德军的办公室显得有些空旷,既没有奢华的装饰,也没有过多的摆设,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他办公桌上一个精致的“舵”。这位创造申通神话的“船长”略带羞涩地向记者回忆他的创业历程:“说实话,当初做打工仔时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成为今天的董事长。”国内最大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快递掌舵人陈德军早报记者宋扬图

  1被迫辍学 小老板几经坎坷

  很小的时候,陈德军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他和母亲、妹妹一家三口人靠几亩田种植茶叶、养猪,每年几百元的收入勉强为生。由于家境贫寒,1985年,15岁的陈德军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去学木匠,那时的工资每天只有1块钱,就算天天不休息,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什么钱。

  后来杭州的一家印染厂到桐庐招工,陈德军被分配做拉布车的工作,还要经历6个月的试用期,前两个月每月工资只有60元,后四个月每月工资为120元,就是后来成为正式员工后,工资也只有200多元,最高不过260元。陈德军无奈地笑着说,那时候就挣这点钱,哪里够读书的。

  总觉得收入微薄,陈德军决定凭借自己的木匠手艺做装潢生意。在浙江省内东奔西走的陈德军尝到了做老板的感觉,但那种感觉恐怕并不甜美。经朋友介绍,陈德军从一个包工头手中接到宁波大榭岛一家娱乐城的全部装修工程。他心里估算了一下,这个工程做下来,少说也能赚个五六万元。他当即从老家招来了十多个青年到宁波开工,工程进展很顺利。

  然而,陈德军怎么也没料到,就在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包工头却卷了工程款跑了。听到这个消息,陈德军脑子里一片空白。半年下来,陈德军不但一分钱没有赚到,还为此搭上了发给工人的工资三万多元。老板梦破灭了,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的钱,一时间化为乌有,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陈德军晚上蒙着被子痛哭了一场。

  后来,陈德军还曾做过服装店的生意,但依然不甚理想,又亏掉了一万多元。

  2初尝快递滋味

  在陈德军离开印染厂之前,初中毕业的妹妹写信给陈德军,说也想出来打工,于是陈德军将妹妹介绍进了印染厂。在印染厂里,妹妹认识了一个男青年,后来做了她的丈夫。两人在印染厂工作一段时间后,也觉得工资太低,两人就跳槽进了杭州的一家快递公司。

  做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两人觉得快递市场有利可图,杭州的快递公司当时并不多,便在1993年从快递公司跳出来,利用两人已有的客户资源,买了呼机和自行车,就成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陈德军也应邀过来帮忙。这家公司就成了兄妹创办申通的开始。

  公司开张后不久,许多困难和麻烦事接踵而至。开始时没有业务,公司半个多月几乎无人问津,没钱做广告,陈德军就让妹妹在公司坐班,自己和妹夫出去宣传拉业务。在当初,想要说服别人把快件交给一个打工仔似乎比登天还难,这时陈德军想到在一家公司当经理的老乡。

  这天上午,陈德军找到老乡时,正巧他们公司准备派人去邮局寄几份快件,他马上请求老乡将快件交给自己送。老乡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那几封信里装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万一丢失了咋办?”陈德军急了:“我保证万无一失地送到对方手中,有任何差错我都愿意赔偿。”并当即写下保证书:“若丢失快件,愿意在该公司白干一年。”老乡终于被陈德军的真情打动了,于是答应了他。

  拿到快件,陈德军如获至宝高兴地骑着自行车直奔火车站,买了最早一班去宁波的车票。到了宁波已近黄昏,由于路途不熟,结果跑了许多冤枉路才将快件送到收件人手上。为了省钱,陈德军在火车站过了一夜,第二天凌晨又心急火燎地往回赶。回到公司后,那位老乡经理打电话夸赞他送得比邮局还要快。

  初战告捷,陈德军信心倍增。之后那位老乡将所有要寄的快件都放心地交给他,还义务地当宣传员,利用关系给“申通”介绍快递业务。有了老乡的热情关照,加上陈德军非常负责、讲信誉,收费相对又低,“申通”的业务渐渐多了起来。

  当时公司的业务主要来自于上海和杭州之间,最初的业务来自于外贸公司的报关单据,由于出口货物需要赶船期,时间要求比较高,而申通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

  陈德军想起当初自己的艰辛经历,颇有些回味。当时,沪杭之间的火车还是慢车,从杭州到上海要4个小时,陈德军为送一份到上海虹桥国际贸易中心的快件,赶晚上的夜车去上海,到达上海火车站的时候才凌晨四五点,陈德军6点左右就抵达目的地,而客户8点钟才开始上班,他只好坐在公司门口等,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竭。

  3能赚5万元是最大梦想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有些上海的客户要求快递员将一些回函带回杭州,一来二去,陈德军和妹妹妹夫商量,应该在上海建立一个网点,发展上海业务。1994年,陈德军一人来到上海,在东大名路租了一间每月1000元的房间,起初的业务量仅有几十件。

  陈德军说自己都觉得好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将之前做生意欠的债务还掉,如果能赚个5万元就满足了。初到上海,陈德军人生地不熟,他买来一张上海地图作为向导,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到火车站接货,再背到代理点分拣,然后带着地图骑着自行车将快件一份一份送到目的地。刚开始由于路不熟,往往要走上大半天的冤枉路,才能交到收件人手中。不到半年时间,陈德军居然用破了10张地图,上海大街小巷的地理位置也烂熟于心。正当陈德军满怀希望准备大干一场时,一次不小的失误差点将他打垮。

  1994年春天,陈德军接到宁波转来送上海松江一客户的快件。由于当时松江地处郊区,交通不方便,代理点又一时没有能力派送,他就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到东大名路远洋宾馆附近的一个邮局把快件用挂号信寄给客户。陈德军并没有太在意,挂号信的收据就随便丢掉了。

  谁知邮局出了差错将快件遗失了。听到这个消息陈德军急得发疯一般,请求邮局再仔细查找。邮局方面说已无能为力,答应赔偿等额邮资。急得晕头转向的陈德军又马上向客户赔礼道歉,并愿意赔偿损失。可客户根本不听他的解释,用嘲弄的口气对他说:“这损失你能赔得起吗?就你们这样的小公司,几个打工仔也想跑速递,看以后有谁还愿意把业务交给你!”客户的一番话说得陈德军无地自容。客户告诉陈德军,快件里面是他们的一宗海关报关单,遗失后要补非常困难,硬是要他拿出40万元押在海关,直至补出报关单,所有损失要陈德军承担。听到40万元这个数,陈德军当时就懵了,许久都说不出话来。要知道对于一个刚刚起步还负债经营的小公司来说,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就算倾家荡产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陈德军静下心来想想,客户的快件在自己手中遗失,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给客户带来麻烦和造成损失也是事实,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能得到客户的谅解,在赔偿方面客户能“手下留情”。于是,陈德军忍气吞声地向客户再三解释,从早上一直磨到晚上,他一边解释,一边还抢着帮客户干活。最后,客户终于答应,只要陈德军赔偿办报关单实际发生的费用6000元,陈德军一口应承下来,马上回家借钱赔客户。

  一走出客户的办公室,陈德军的泪水就忍不住哗哗地流了出来,虽然客户已是“手下留情”,可6000元的赔偿金对自己而言确实是笔不小的数字。

  第二天,在交完赔偿金回来的路上,陈德军满脑子还在想着这件事,走在路上分不清东南西北。他心想,原以为到上海来发展,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业务,创造更多的财富,没想到钱没挣到,反而欠下一大笔债务。想到自己已是第二次背下沉重的债务,他怀疑自己是否是做老板的料,真想卷起铺盖打道回府。不过,就在他准备离开上海的时候,忽然又接到一笔不小的业务,使得公司峰回路转,起死回生。

  一天中午,陈德军接到一位客户的电话,要他将一吨多重的面料在当晚9点前送到广州。当时正值“广交会”期间,上海至广州的空运业务异常繁忙。这位客户已联系了多家航空公司,均被打了“回票”。陈德军立即赶到东方航空公司,对方表示运力已满,爱莫能助。陈德军不死心,拿着货单和航班号一一核对,终于发现有一班从北方飞往广州的航班,下午4点多途经上海,并有货在上海卸下。陈德军与航空公司进行商谈后,马上调车将面料运至机场,挤上这个“空当”,于当晚7点多将面料送到目的地。

  这笔生意为陈德军带来了4000多元的利润,还带来了更大的业务,这位客户不仅成了陈德军的朋友,还把在上海做生意的熟人都介绍给他。陈德军终于从快递业掘到了“第一桶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4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有了这“第一桶金”,陈德军又重新振作起来,对快递业充满信心。渐渐地公司的业务量慢慢回升,逐步走出困境。1996年,陈德军考虑到上海的业务量最大,又是国际化大都市,便有了将公司总部迁到上海的打算,可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征求了公司管理层的意见。经过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思路是对的,应尽快去上海这个大都市抢占地盘。那年,他们从杭州挥师北上,迅速建立上海大本营,成立了上海盛彤实业有限公司。

  正当陈德军为抢先一步占领上海业务暗自高兴时,杭州和上海同时冒出了几家快递公司与“申通”竞争。陈德军意识到“申通”在杭州、上海等地的影响,想到了应该赶快注册“申通”商标加以保护,并当即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商议注册之事。

  “申通”在上海设代理点后,很快在松江、金山、南汇、闵行等地建立了19个分公司,服务网点覆盖整个上海,随后又在南京、北京、广州、天津、西安、武汉等各大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各大城市辐射的局面,使“申通”快递遍布全国,织就了一张庞大的“申通网络”。

  正当申通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一桩突如其来的打击降临。1998年,陈德军的妹夫,也就是申通的前任董事长,租赁了一辆桑塔纳2000,前往宁波网点商谈工作,在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所有的公司事务一下子就全部落在了陈德军的肩上。作为申通快递新的当家人,陈德军开始探索申通的未来发展战略。2002年,美国的快递公司美亚进入中国,美亚方面专门派人到上海与陈德军进行商谈,希望通过收购的方式得到申通快递40%的股份,利用申通在中国的网络资源打入中国市场。

  当时美亚已将60万元打入陈德军的账户,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与美亚的合作搁浅。但通过与美亚的合作,陈德军意识到,当时申通的业务量单就上海也有上万票,全国更是有几百家分公司,没有网络查询系统管理,工作量大而且烦琐。于是,陈德军多次赴镇江的一所学校,委托开发适合申通快递的软件。

  陈德军还看到,虽然申通的网络庞大,但由于扩张初期没有加盟门槛限制,许多加盟网点的自身条件参差不齐,有时会因为管理水平和信誉问题影响申通的品牌。陈德军在2002年与各加盟商签署了加盟协议,申通的管理开始走向正规。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造,申通从2001年开始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2001年,申通在上海每天的业务量为7000票,2002年这一数字就激增至15000万票,2003年,更是达到了近3万票,三年时间申通几乎以100%的速度发展。申通的整个网络拥有了430多个网点,员工15000名,每月完成快递业务量480万票,年营业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

  5启动股改拟引入战略投资者

  一跃成为全国最大民营快递巨头,取得成功的陈德军并没有满足于现状,陈德军希望能将申通的品牌打造成全国甚至成为国际知名的快递品牌。

  早在2003年元月,世界四大快递巨头之一的美国联邦快递公司(UPS)派员到上海和陈德军谈合作事宜。谈判会上联邦公司提出了严格的合作制度和苛刻的条件,陈德军都表示可以接受。他认为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运作和发展的前提。但当联邦公司提出“申通”所有的分公司和网络都统一使用联邦快递的品牌和UPS标志时,陈德军却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谈判就此中断。

  但陈德军也意识到,与国际快递巨头相比,“申通”除了网络优势外,在资金实力、运作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为此,陈德军开始对他的申通快递进行股份制改造,他希望通过收编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网点,扩大自营规模,同时对其他网点实行标准更高的特许经营加盟,为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增添砝码。

  申通目前自营的公司主要负责上海和杭州两地的业务,其他网点则采取松散的加盟式经营扩张模式。陈德军去年就曾设想将集团进行整合重组,经过几个月的筹划,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将股份制改造方案敲定。

  按照方案,申通第一步将从21个中心城市中选择盈利能力较强的7个加盟网点,通过与自营公司换股的方式,得到这7个网点51%的控股权,从而扩大自营规模,计划新股份公司营业额占集团所有网点总量的40%以上,陈德军兄妹仍在新股份公司中占控股地位。21个候选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预计今年6月1日前股改全部完成。另外,申通还将根据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加盟商资质审定标准,与此前的加盟商重新签订加盟合同,将以往的自由加盟改为标准加盟,从而便于管理,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

  申通目前已与多家国内外物流巨头进行接触,陈德军甚至有意出让最多51%的股份为申通寻求发展壮大的商机。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