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靠技术优势创造规模效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调整结构 创建“世界太重”(下)本报记者 曹英 费建法

  太重集团控股的太原重工(600169)上市公司,是国内最著名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起重、挖掘设备生产基地和品种最全的锻压设备生产基地。公司的大型冶金起重机、轧钢设备大口径管轧机、水电站桥式、门式起重机、航天发射装置市场占有率高达85%矿用挖掘机、金刚石压机、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超过90%锻压设备
SMC压机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100%在行业内处于垄断地位。

  而在这种垄断地位和218项“中国之最”和数十项“世界之最”的背后,是太重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对太重的改革发展,无疑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太重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岳普煜对记者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尽快消化吸收国际技术,是太重确保与时俱进的技术方针。吸收国外标准化、模块式中小起重机技术,使中小起重机产品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就是重头工作之一。板带精整设备是他们发展的又一个重点产品,以板带冷轧机成套技术为突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冷轧机技术,形成冷轧设备机、电、液成套能力。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创新,开发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是太重自立于世界前列的内在根本。太重技术中心在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排名要向前提5位以上,榆液技术中心要发挥好在液压行业的排头兵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专利申请,现在具备申报专利条件的产品或项目都要申报专利,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十一五”期间专利总量要达到80—100项。

  太重油膜自1998年4月起至今,进行了两次大的技术改造。第一期技改在2000年底完成,从意大利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举措使产品的精度和规格都有了长足的飞跃,提高了质量;改造扩大了油膜轴承生产规模和制造能力,生产规格比原来增加了一倍;改造后的油膜轴承可以说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完全可以取代进口产品。

  据太重油膜轴承分公司经理申福昌介绍,“到2003年,太重同世界四大轧机制造商德国西马克、日本三菱、奥钢联、达涅利都进行了技术合作,为太重油膜轴承技术的发展增添了后劲。”这是太重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实现工业化要靠装备制造业去装备,这就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看,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转移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大转移的步伐加快,像山西这样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工人较多的老工业基地,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特别是制造业的转移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促进装备企业发展的好机会。从投资情况看,国家实施宏观调控,遏制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强调的是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效益差的行业,不仅不会影响国家重大项目的投资,反而为提升传统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核准的山西七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50亿元,近期也将形成拉动效应。山西大力推进的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把装备制造业列为七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岳普煜说,2005年,太重集团的销售收入将达到34亿元,已被确定为铁定的目标。而从其所属五大公司的分解指标看,整个集团销售收入将突破40亿元。而产品发展的重点是:煤炭机械成套设备、全系列化起重机设备、轧钢锻压成套设备、液压件和液压系统成套设备、不锈钢铸锻件等五大系列产品,使每个系列产品的规模分别达到10—20亿元。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