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乌克兰的航船在“优惠的航道”上扬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9:28 商务部网站

  乌克兰的航船在“优惠的航道”上扬帆内容提要去年年底,就在乌克兰“橙色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乌克兰造船工业协会联合乌克兰工业、企业家党进行了成功的院外活动,说服了足够多的议员通过了一项法案,把乌克兰政府给予本国造船业2004年到期的优惠政策延长至2012年。1999年乌克兰政府出台了关于《国家扶持造船工业办法》的法令,给予了本国造船业一系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法令中规定:对造船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率损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对生产目录中一些指定种类船只的销售、为其提供劳务
和服务以及对某些预先规定的海、河及其它船只的建造和修理,造船厂所获收入实施零税收;优先退税;对造船企业用于建造海、河船只所需进口的材料和设备实行关税优惠;实行土地税优惠;在指定银行设立专门外汇账户,外汇收入到帐180天内造船企业可用于对外支付。这些优惠政策本该到2004年年底结束,但在乌克兰造船工业协会和乌克兰工业、企业家党的活动下,使这一优惠政策得以延续到了2012年。在提出延长特惠政策的理由时乌克兰造船工业协会会长说:近五年内,共有50多家企业享受到这一优待。在这些企业得以自行支配的2.45亿格里夫那(1美元≈5.3格里夫那)追加的周转金中,直接的优惠款为1个亿,但同期,造船企业上缴国家财政却超过10个亿。到目前为止,拥有巨大制造能力的乌克兰造船业并没有把这一优惠政策用好用足。问题原因在于乌克兰的造船厂没有独立造船所需的足够资金。首先是乌克兰国家银行不给造船厂提供大笔的长期优惠贷款,其次是外国银行要求实物抵押贷款,乌克兰企业又无法接受。现行的税收和海关政策也无助于该领域的发展:造船厂接到订单后即要上缴20%的增值税;造船厂进口必要的制造设备需缴纳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对未完工的项目同样课税。也许采取特惠措施未必一定能够促进乌克兰造船工业的蓬勃发展,但目前这些措施毕竟为造船厂营造了几年的良好金融环境。一些经济专家认为,乌克兰实行的行业特惠政策有悖于WTO规则。但乌克兰人指出,即便是在造船企业并不特别需要政策扶持日本、南韩、德国这些造船大国里,为了满负荷开工,造船企业也可从政府获得各种优惠。世界各国政府对造船业的扶持政策是通行的,企业向银行贷款,然后以卖船的收入偿贷。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为了使全球造船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要“一刀切”,在其框架内制定了一项国际条约。条约规定:对造船企业的贷款金额不超过船舶造价的80%;贷款年限10年;年利率不超过8%。允许政府给予企业国家补贴,但不能超过造价的9%。除此以外,一些国家的造船厂还会得到本国政府的其它财政支持,如:政府补贴、优惠贷款、优惠税收、国家订单优先安排给本国企业、减免债务、为企业现代化和结构调整提供金融支撑。许多国家降低了进口造船设备的关税。而在中国和波兰则全部减免。乌克兰人认为,近年来中国造船业的腾飞,正是得益于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由此看来,乌克兰造船业也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实惠,顶多也就是个“中等水平”。目前乌克兰实施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向国际接轨。专家们认为,今后国际造船领域内将采取的优惠措施会进一步向其辅助基础企业延伸,如对仅制造船身的企业和制造最普通的干货船、拖船、托网渔船的企业实行优惠。而乌克兰造船业的优势在于它有能力制造超级油轮、冷藏船、现代化军舰。据此,乌克兰有的造船厂厂长提出,刺激行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应该是,更新乌克兰现有的拖船和乌克兰船队的技术装备,乌克兰现有的拖船船龄都在17-30年之间。乌克兰工业政策部则自有雄图大略,致力于充分发挥释放乌克兰造船业巨大能量的规划,即吸引油轮订单。他们认为,近几年来随着石油运输安全的国际问题不断的尖锐,海路运输石油的集约化将带动对现代化油轮需求的增长。目前,至2008年南韩的油轮订单已满,至2010年日本的油轮订单也已满。这正是乌克兰提高自己在油轮制造市场份额的良机。到目前为止,乌克兰制造的油轮吨位仅占世界油轮总吨位的1%,乌克兰工业政策部预计,在近3-4年里乌克兰制造的油轮和冷藏船订单金额每年在5-6亿美元之间。撰稿:李高签发人:高锡云

  (信息来源:驻乌克兰经商参处子站)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