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腾/文
对于国家定点生产A级锅炉和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的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缓解电力短缺矛盾,国家扩大了电力项目总体规模,但同时又加大对发展13.5万机组以下的中小火电企业的控制。以靠制造中小火电锅炉起家的济锅集团,其产品处于受限之列。面对日趋饱和的
中小机组锅炉市场,济锅集团瞄准国家电力政策的分界线,另辟捷径,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了产品升级、效益翻番双飞跃。2004年,济锅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达到11.7723亿元,同比增长29%,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连续10年进入山东省机械工业50强。
或许是春节刚过的缘故,济锅集团宣传处孟处长用济南人喜欢放的“二踢脚”形象地比喻济锅的发展。他说,小时候喜欢放“二踢脚”,点着后,一头在地上响,一头在空中响。济锅集团一方面扭住国内市场不放松,牢牢占住了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市场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又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实现了自主出口的新突破,放了一个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的“二踢脚”。
其实,济锅集团这“二踢脚”是自己“放”出来的,也是被“逼”出来的。
国家电力政策相“逼”
济锅集团是我国最早研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企业。早在1986年,当国内锅炉行业各厂家都在为争夺以“煤粉锅炉和抛煤机链条锅炉”为主要产品的锅炉市场时,济锅集团就把开发新产品的视角瞄准一种被称为洁净煤的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简称CFB技术)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出我国首台35t/h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并荣获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奖。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种新技术推向市场后,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济锅集团正是得益于最先开发研制了循环流化床这种国内先进的燃烧技术,才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其产品总销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5%。但好景不长,很快国内众多企业就看准了这个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纷纷杀进这个市场。当多个流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被许多厂家“克隆”出来后,济锅近乎独享的市场“蛋糕”开始逐渐被瓜分。而这时,国家颁布执行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二氧化硫排污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开始对小火电项目进行控制。在研制节能环保产品方面,济锅集团虽然具有领先优势,但这些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型电厂用户。在中、小火电项目被划入受限之列后,济锅人意识到势态的严重。
面对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压力,济锅集团灵敏地嗅出一种不安的气息。尽管济锅是国内研制CFB锅炉最早的企业,并掌握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CFB技术,但在多次的竞标中皆因没有大型CFB锅炉而与之擦肩而过。如何使产品既具有节能环保特点,又符合国家发展建设标准,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成为济锅集团生成发展的必然选择。
激烈的竞争逼迫着济锅人向高科技领域迈进,去实现CFB锅炉的大型化、高压化。为此,集团先后投资近2亿元用于项目的升级研制。一方面,兴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技术中心,借助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优势和实力,在全国锅炉行业第一个建立了中科院“中试基地”,全力培育技术队伍;另一方面,从提高工艺水平入手,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步伐。2004年底,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严格控制小火电项目。而这时,济锅集团已成功迈过了13.5万小火电机组的门槛。
企业忧患意识相“逼”
如果说,济锅人作出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决策,是被国家宏观政策“逼”出来的,而到国际市场上去闯荡,则是济锅产品火爆的国内市场“逼”出来的。
在济锅决策者看来,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进式的,如果对环境变化没有一种疼痛的敏感,缺乏忧患意识,就难免要落伍。国内的市场往往就是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持续火爆的同时,就意味着疲软悄然孕育。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即一条腿站在国内,另一条腿要跨出国门。基于这种认识,济锅人积极向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标准靠拢,通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锅炉压力容器产品认证最权威的机构——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ASME认证,并获得了“U”、“S”钢印。同时,果断作出了“对内让利、对外开拓”的经营战略,瞄准国际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此时选择走出国门,更是规避国内市场风险的重要一步棋。
2004年初,与巴基斯坦普乐米尔化工制造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2台废液锅炉和1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订货合同,订货额达556万美元,这是济锅有史以来最大的自主出口项目。进入2005年,又获得印度尼西亚2台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订单。尽管去年创汇额不足全部销售额的10%,但毕竟是跨入国际化之路迈出的充满信心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