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年外贸爆发性增长期将结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6:30 中国化工网

    预计2005年外贸爆发性增长期将结束。

    数据分析

    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再奏高歌,出口和进口增长双双超过30%,贸易总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不过,根据下半年外贸运
行的态势分析,我们预计入世三年来贸易“爆发性增长期”即将结束,2005年将是外贸增长的“转折年”。2004年外贸增长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外贸出口出现连续第三年超高速增长,大大超出预期。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5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进口和出口总值分别为5933.6亿美元和5613.8亿美元,分别增长35.4%和36.0%,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不过,贸易依存度继续明显上升,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最新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GDP规模达13651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折人民币为95576亿元,由此计算,中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达到7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特别是石油进口的高依存度及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强依赖存在一定的经济波动风险。

    2.进口增幅从高位显著回落,显示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受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2003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长基本上每月同比增幅都在40%以上,但2004年下半年以后,受国家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进口特别是一般贸易的进口增幅出现了显著回落态势,7-10月份进口增幅分别回落至34.2%、35.6%、22.1%、29.3%,其中9月和10月连续两个月低于30%,11月进口的高增长只能当作一次反弹,并不意味着下一阶段将再次保持进口超常增长,12月外贸进口总额尽管再创新高,达527.1亿美元,但增幅仅为24.6%。进口增幅回落的趋势正在形成。

    进口增幅的大幅度回落,是导致今年上半年外贸逆差形势在9月份出现逆转的主要原因。1-6月我国贸易逆差为68.2亿美元,其中1-4月曾高达107.6亿美元,至1-9月,这一状态得到了逆转,12月因进口增幅回落显著,当月贸易顺差高达110.8亿美元。

    进口增长存在相当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进口产品结构中,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钢材产品、有色金属原料等进口增长明显放慢。全年钢材进口金额207.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比一季度的28.4%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7.7个百分点;未锻造的铜和铜材进口同比增长37.9%,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8.6个和11.2个百分点。同时,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同比增长161.8%,但也呈缓慢回落态势。汽车进口则受国内需求剧烈波动的影响,继续大幅放慢,全年进口汽车及汽车底盘17.6万辆,金额53.3亿美元,仅分别增长2.1%和2.4%。进口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是石油类产品,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均明显加速,2004年我国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分别为12272万吨和378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8%和34.1%,受油价大幅上升的影响,这两类产品进口金额增长明显提高,分别为71.4%和57.7%。

    3.外资企业主导中国外贸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外资企业无论是从出口规模上讲还是从增长贡献率来讲,入世三年来一直起着主导性作用,出口增长的外资主导型特征日益明显。2004年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始终高于全部出口的增幅,使得其对我国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外资企业出口总额为3386.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比全年出口总额增幅快5.5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高达57.07%,比2003年上升2.24个百分点。全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63.4%。与之相应的,国有企业出口增长持续偏慢,全年国有企业实现出口金额1535.88亿美元,增长11.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1.49%下降到25.88%;同时,尽管国内民营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最后几个月增幅已出现明显回落的态势。

    4.外贸增长结构继续升级,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成为出口高增长的主要推进力。连续三年的外贸出口超常高增长,从主体来讲主要依靠外资企业,从产品结构上讲,主要依赖于机电产品超常高增长。自2002年中期到2004年8月份,机电产品出口的月增幅一直处于30%以上,占出口总额的份额不断上升。2004年全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3234.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3%,增幅比全部出口高6.9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的份额达54.5%,比2003年全年平均值提高2.6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则高达61.9%。同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高增长又是推进机电产品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1655.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比机电产品出口增幅快7.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7.9%;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1/3(达35.7%)。更为可喜的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首次实现顺差,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为41.1亿美元,而上年同期是逆差90.2亿美元。

    5.民营企业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入世三年来,民营企业出口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亮点,连续保持爆发性高增长态势。全年其他企业(国内民营企业)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101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6%,增幅比全部出口高近一倍,这是体现入世效应的最重要部分。出口企业经营权的放松及入世后国际出口环境的改善以及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较强等,使得国内民营企业出口异军突起,成为推动入世以来出口高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民营企业出口连续三年增幅大大超过全部出口增幅,使得其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明显上升,全年累计民营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17.05%,比2003年提高3.36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1/4(达到了26.5%)。

    6.外贸出口增长的区域格局基本稳定。一是国别(地区)增长格局中,美国、欧盟和香港地区分列前三名,是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体。2004年我国对以上三大地区出口总额均突破1000亿美元,分别为1249.47亿美元、1071.63亿美元和1008.72亿美元,分别增长35.1%、36.9%和32.2%。对三大地区出口总额为3329.8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56.12%,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5%。亚洲国家中,对日本出口增长一直相对较快,对东盟、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等继续保持快于全部出口的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迅速。二是国内五大区域中,出口增长的格局没有发生实质变化,仍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地区占主导,且长三角增长持续快于珠三角。1-11月份,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出口总额分别为1980.05亿美元和1694.5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68%和24.5%。并导致长三角地区出口所占比重继续上升,而珠三角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前11个月累计,长三角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37.39%,比2003年上升3.36个百分点,比2002年上升6.69个百分点,长三角出口比重的上升与珠三角出口比重的下降基本对应,因此,可以认为在其他地区出口份额稳定的情况下,长三角成为外贸新增投资的集中地。另外,环京津地区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出口增长继续偏慢。

    7.外商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1534.79亿美元和606.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38%和13.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比2003年加快11.9个百分点。至年末,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和实际利用外投金额分别达10966.08亿美元和5621.01亿美元。

    趋势预测

    1.外贸出口的中期走势:“爆发性增长期”将结束。2005年将是入世以来我国外贸增长的一个转折年,连续三年保持20%的外贸高增长将结束,进入到了外贸适度增长的新阶段。2005年外贸增长的总体外部环境偏紧,不利因素增加,但有利因素也不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2005年外贸进出口增长将会明显回落。预计进出口规模将达到1.32万亿美元左右,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为6820亿美元和6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左右和16%左右,贸易顺差接近300亿美元。

    2.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将会明显放慢,估计分别增长20%左右和25%左右。机电产品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将达到58%-59%;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将上升至接近30%的新水平。

    3.从进口的产品结构看,石油和初级原料的进口增长将回落,但仍然会保持20%以上的高水平。油价的适度回落将增加我国扩大进口的有利性,但国内经济增长的回落则会放慢对油品消费的需求,总体来看我国对油品需求的缺口仍然较大。因此,油品进口增长仍然较快。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外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