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规模海外并购不能操之过急(总裁论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1:21 人民网-市场报

  王小波

  英国财政部长布朗下周对中国为期4天的访问期间,将专门会晤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负责人,以尽快“撮合”上汽收购英国罗孚公司。若此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收购行动成功,将成为中国汽车业最大的跨国并购案。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了一连串“大手笔”并购行动,让国内不少媒体欢呼不已。关于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并购时代”、“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

  然而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仅初步具备了实施海外并购的部分条件。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其他方面,中国企业整体上远未发展到能实施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阶段,对此不能操之过急。

  海外并购“大动作”频频

  “由于外汇管制以及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性,多年来中国企业很少涉足海外并购市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指出,“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家政策有了微妙的变化,鼓励企业进军海外并购市场。”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部分原因是“充足的资金”。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下,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为平衡国际收支,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将急速上升的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转到海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资本项目下放松外汇管制的一些政策陆续出台。差不多同时,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并购市场上频频出现“大动作”,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认为:从目前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般是弱势企业,后者要么即将退出市场,要么业务规模大但利润率低。这也说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刚刚起步,远未到大规模推进的阶段。

  仅有资金和低成本是不够的

  国外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美国《商业周刊》这样描述到:“过去的10年中,曾有数十亿美元、欧元和日元投入中国大陆,建立起无数家外资公司。今天,中国企业却带着充足的资金和全球最低成本的制造工业,在海外进行同样的投资工作。”

  金伯生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走出去”组成部分的海外并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施海外并购对企业的要求很高,应当循序渐进,不能刮‘一阵风’,不宜过度提倡。仅靠资金和低成本是远远不够的。”

  金伯生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明显,有的企业目前也初步具备了海外并购的资金实力。但被并购企业国家市场的差异、法律上尤其是劳工法的限制,以及企业文化上的冲突等等,都将对并购能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时,一定要对此作详尽的调研和准备。

  金伯生特别提醒,目前实施海外并购的国内企业相当大一部分是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在作出并购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更大。比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出于政绩考虑,可能更多注重在任期内完成并购,而对其他问题考虑较少。”

  并购后的整合尤为关键

  事实上,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吴琪特别指出,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因为文化的整合涉及到对人的行为、行为规则乃至价值观的改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企业文化差异挑战。”

  吴琪认为,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明显的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难度。从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来看,中国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高,又倾向于远离权力中心,这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他们在组织职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对下级的直接干预来管理企业,而下级更多的是服从领导的安排。“显然,如果用这种方式管理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海外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是工会,仍对中国企业持怀疑的态度和偏见。低价格的产品和低效率的企业,往往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在这样的印象下,被并购企业普通员工担心自己的就业,管理人员担心自己的职位,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报。这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整合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市场报》 (2005年02月22日 第二十一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