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18日从广州市春运指挥部获悉,截至2月15日,通过铁路到达广东的外来工超过10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6%。在取消了春节后一个月内不得招收新民工的禁令后,入粤民工竟然不增反减。“劳动薪酬太低了!广东省一类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才684元!”广州市某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表示,今年流入广州的外来工不升反降,主要是由于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劳动薪酬不再具有吸引力。长三角、环渤海、山东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
“民工荒”变成“技工荒”
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去年开始席卷珠三角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盾上。“低工资,最先跑掉的当然是有技术的工人。”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对于普通工人,有技术的工人更有条件寻求报酬更高、环境更好的工作岗位。剩下的就是只会做最普通的工作的工人。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巨大,普通工人是从来不会缺少的,所以,“民工荒”就逐渐表现为“技工荒”了。
陷入“低技术陷阱”
广东省总工会不久前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正使中国经济陷入一个低技术的陷阱。中国的劳动力太便宜,厂家不愿意投资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的素质。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术的外商,在中国设厂也宁愿多雇些廉价工人,少用昂贵的先进设备。“这有点像饮鸩止渴。”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说,劳动力越便宜,企业越不愿意投资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工人工资就不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有关人士警告,低工资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开始。尽管许多员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提高,但几乎没有可能进行学习“充电”,因为自己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城市的高成本生活。同时,高昂的教育收费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门槛,形成这一庞大人群的“教育荒”,进而导致“技工荒”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