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2005年的车市开局可谓一片“红火”:从厂家发布的1月份销售数字看,不少厂家的销量均有较大回升;另外,据媒体报道,不少轿车车型还出现了“逆市涨价”的情况。如果消费者不仔细分析,仅凭那些有具体数字“支撑”的车市变化,似乎不难判断出2005年车市乐观的前景。但实际上,长期以来,关于国内车市的一些统计数字总是让消费者“雾里看花”,朦胧之间少了几分准确性和公信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汽车业内,月度统计数字“水分很大”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依靠各厂家自报,厂家一般
报的是卖给经销商的车辆的统计数字,而不是最终交付消费者车辆的统计数字。因此,这种统计方式造就了经销商库存这一神秘莫测的“灰色地带”。谈到一些车型“逆市涨价”,其中的“猫腻”就更大了。国内某些车型采取“饥饿疗法”,制造车辆供不应求假象的手段在扩散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车型2004年的库存由于降价到位等因素消化较快,经销商没有库存压力自然腰板硬,小幅涨价才成为可能。而从长远看,今年70多种新车型要挤在国内上市,市场细分深入化将带来不亚于去年的激烈竞争,降价是大势所趋,所谓的“逆市涨价”,其中自吹、炒作的成分往往多过那些数字对车市的实际参考价值。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内一些合资汽车企业的领导和跨国汽车公司的老总,他们普遍认为,仅用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字来证明中国车市的走向是难以成立的,这个单月样本因为新旧年交接、临近春节等因素具有很强的不可比性。最起码,分析家们也要等到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再发高论。当然,前提是厂家提供的数字中不要有太多的水分。作为消费者,也应当反思一些错误的购车思维,避免被虚假的车市数字“忽悠”,例如“买涨不买跌”。在买方市场,持币的消费者永远比持货的厂家主动。
警惕中国车市的数字水分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据新华社电2005年的车市开局看起来一片“红火”:从厂家发布的1月份销售数字看,不少厂家的销量均有较大回升,不少车型还出现了所谓“逆市涨价”的情况。表面上,似乎可以看到新年车市的乐观前景了。但实际上,长期以来,关于国内车市的一些统计数字总是让消费者“雾里看花”,朦胧之间少了几分准确性和公信力。在汽车业内,月度统计数字“水分很大”已是公开的秘密。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依靠各厂家自报,厂家一般报的是卖给经销商的车辆的统计数字,并不代表最终都交付给了消费者。正是这种统计方式造就了经销商库存这一神秘莫测的“灰色地带”。以2004年为例,关于国内汽车企业库存的“统计版本”从15万辆到100万辆不等,库存究竟有多少,消费者不难从年终一波波的降价潮中咂摸出深浅。一些车型“逆市涨价”的“猫腻”更大。国内某些车型采取“饥饿疗法”,制造车辆供不应求假象,其中自吹、炒作的成分往往多过那些数字对车市的实际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