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保险公司抢打“团险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0:03 上海证券报 | |||||||||
去年年底,随着首批牌照的发放,一直以来对外资大门紧闭的团险业务终于开闸。短短一个多月中,就有太平洋安泰、广电日生、中宏保险、中英人寿、信诚等捷足先登。团险成为合资公司热衷的时髦品种 一直以来对外资大门紧闭的团险业务终于开闸了。大门刚开,就迎来了诸多申请人。短短一个多月之中,就有太平洋安泰、广电日生、中宏保险、中英人寿
领牌 去年年底,随着首批牌照的发放,外资在中国入世三周年之际,正式敲开了中国境内团体人寿保险市场的大门。 2004年12月23日,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开展团体险业务的请示》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此,太平洋安泰人寿的业务范围扩大,其团体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可在上海及其设立分公司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与此同时,广电日生、中英人寿等中外合资公司也同期拿到了团险牌照。 也正是上述三家公司夺下了各地的第一单团险。 其中,中英人寿在北京、广州等公司网络所在地同时签下了当地的外资团险第一单;太平洋安泰人寿和广电日生在上海签下外资寿险的沪上团险第一单。 在其之后,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宏保险、位于天津的恒安标准人寿等也很快取得了团险业务许可。 股东 股东的优势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而当初将合作伙伴定格在大型国有企业的合资公司更被看作有了团险业务的天然屏障。 当人们将目光大都盯在中方企业大股东之际,外方股东的资源优势同样不可小觑。签下沪上外资团险第一单的太平洋安泰人寿的总经理陶孟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NG在国内已经有着不错的客户网络,但对于公司的业务推进在起步阶段不无帮助。至于中方大股东太平洋保险,由于其本身就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因此尽管不直接带来客户,却可以输入重要的本土市场经验。 然而,仅靠股东又是不够的。陶孟华就清醒地指出,股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将股东关联资源作为客户的主要资源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合资公司最终的长期发展,依靠的是自身的品牌和服务,完全依赖股东是不可能持久的。从公司第一单客户来看,就并非与双方股东存在"血缘"关系,尽管户的规模并不大,但毕竟是主动开发的结果,她对未来这一群体的客户前景看好。 产品 太平洋安泰总经理陶孟华指出,目前判断,公司客户主要还是一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在产品上则包括了传统寿险、重大疾病险、意外险等。但这并不表明太平洋安泰将产品和客户定位就局限于此。视客户需求,个性化地逐步推出量身定制的产品将是未来团险产品发展的大方向。 将团险作为帮助企业实现人才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少合资公司的杀手锏。陶孟华指出,团险与个险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有着后者所不具备的潜在企业凝聚力作用。原先存在于市场的一些不规范做法诸如"帮助企业进行帐外财务循环"等并非团险的本源,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遇到死胡同是必然的。 另据了解,中宏计划在2005年上半年正式开展团险业务,目前正在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宏将注重开发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团险产品,其中包括企业员工的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产品。据悉,中宏计划成立专门的员工福利保障部,来负责团险的业务拓展和管理,力争成为业内最专业的寿险公司之一。 突破 几乎所有的合资公司都把团险作为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连刚刚正式开业的国泰人寿在开业初期就签下了团险第一单。 而同时获得的团险牌照更大大扩充中宏目前的业务经营范围,使其经营优势得以发挥。中宏预计年中在上海开展团体寿险和健康险业务,然后逐步拓展到北京、广东,以及将来更多开展经营活动的省市。虽然日前对于养老金业务的各项法规尚未完全出台,但中宏仍将利用这个机会从经营团险业务开始,提高在国内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市场的占有率。 据恒安标准人寿团险负责人介绍,恒安标准人寿非常重视团险业务,也持续关注企业年金的动向。早在去年六、七月份,公司就成立了团险部门,并由市场部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团险的市场调查,为团险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有此动向的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合资公司。 企业年金被视为合资公司团险业务的必争之地。外方股东的业务优势被认为是最大的竞争砝码。对于同样处于起步阶段的中资保险公司来说,没有了政策上的市场准入保护之后,原先在个险和团险业务中的先发优势将不复存在,一直引以为豪的本土客户网络优势,也会多少因为不少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合资公司的中方股东而变得微妙。 开始逐步摆脱了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的束缚,外资的突破还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