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经济学家众议2004年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 11:15 证券市场周刊 | |||||||||
“去年全年GDP的增长是9.5%,比市场预期的要高得多。”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经济师龚方雄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 国家统计局是2005年1月26日公布上述数字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9%。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预计,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控制在4%以内。
和龚方雄的看法类似,雷曼兄弟亚洲(除日本外)高级经济学家罗伯特·休伯罗曼(Rob Subbaraman)向《证券市场周刊》指出,中国的GDP 增长率在第三季度降至9.1%之后,第四季度意外地反弹至 9.5%, 远高于预期 (市场均值: 8.9%; 雷曼兄弟银行: 8.4%)。就2004整年而言, 中国GDP增长率从2003年的9.3%增速至9.5%, 是近8年以来最为强劲的增长。 数字出乎意料,未来令人关注。 增长出乎意料 “首先,我认为,这个数据比市场的预测都强劲得多。”龚方雄解释道,“ 第一,GDP达到9.5%比市场预期的强,二是这表示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还没有完全达到,确实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要防止经济反弹、过热的任务还很重大。我认为,从宏观政策上对信贷的调整,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宏观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来调控经济的任务还很艰巨。” 休伯罗曼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看起来丝毫没有减速,这使人们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是否有效,以及经济是否依然过热心存疑问。但是经过对相关数据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确实得到改善:例如占GDP总量近一半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主要对象其同比增长率已经从一季度的43%下降至全年的25.8% (见图1),只不过其他部门的加速增长远远抵消了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对GDP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的出口成长十分强劲,全年上升35%。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也已收到实效:去年商品零售额的同比增长率从2003 年的9.0% 增至13.3%。这些经济结构方面的改善将有助于中国维持高速的经济成长。 “瑞银集团曾估计2003年中国GDP的实际增长率为11.5%,无论是从历史标准看,或者从7%到9%的可持续中期经济增长率标准来看,这都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同样令人担心的是,减速的原因完全是因为以前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膨胀开始收缩,而消费总量的增长动力却相对平稳。”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告诉《证券市场周刊》。 休伯罗曼强调,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目前并未实现“着陆”。“官方统计数据表明,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9.5%,超过第三季度的9.1%;2004年GDP增长率达9.5%,也高于2003年的9.3%,为8年来最强劲的增长。很多人可能会质疑官方数据。然而,根据我们对中国经济活动的计算方法(工业产量、实际国内信贷、雷曼兄弟零售业销售综合需求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额的平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加快:通常我们的计算结果比中国官方统计数据高出两个百分点,我们得出的2004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为11.7%。” 软着陆2005年可期 尽管去年中国未能控制GDP的增长,但休伯罗曼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变得更加均衡,预计2005年的增长率为8.8%,中国经济将有望成功完成软着陆。 对此,安德森也认为:“2003年中,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经济紧收政策,从2004年第一季度开始,主要经济指标表明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其中包括信贷,生产,投资,进口等。减速的步伐使今年的增长更缓慢,特别是政府明确的表示他们仍然认为增速太高,目前他们还不会考虑任何重大的货币放松政策。” “对比上世纪90年代早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政府对这次经济过热的反应要快得多。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向商业银行施压限制其贷款增长,而这种贷款增长直接源于2003年中期的房地产投机性贷款。从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政府的计划部门开始限制新增项目贷款的审批,并在去年4月份公布了投资过热领域的官方名单。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紧收政策首先应影响到房产开发和其他建设项目,对缺资金的开发商们的短期贷款也迅速减少。相比于工业生产、交通服务和销售等领域,建筑项目缩减的尤为迅速。”安德森称。 安德森补充说:“我们预计,大部分领域将实现软着陆,表现就是经济增长趋于平稳,利润率慢慢减少,没有大量的库存及过分的失业压力。” 休伯罗曼解释指出,从供给的层面看,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尽管以资本密集为特点的工业产值同比从第三季度的15.8%下滑至第四季度的15.0%, 中国的GDP总量的增速却加快了(见图2)。这表明GDP在第四季度的加速成长主要归功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也表明中国在物价方面尚无经济过热的迹象。CPI(居民消费价格)继8月涨至5.3% 的高峰之后,在11月跌至2.8%,12月更降至2.4%。2004年年中物价的飙升,几乎完全是由食品类的短缺引起的,而和经济过热无关。夏粮的丰收和随后谷物的大量进口已经大大减轻了粮价上涨的压力。 “中国高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改善促使我们决定调高对2005 年GDP 增长的预测 从8.3% 调整至 8.8%. 虽然中国经济在目前还没有过热的明显迹象,但是政策制定者仍然要保持相当的警惕。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第四季度新增了950亿美元,我们尤为担心大规模的外汇市场干预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过度扩张。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今年似乎不会放松对宏观经济的监控。在本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把2005年货币供给增长的目标从去年的17% 调低至15%, 财政部也宣布今年将大力消减国债发行的规模。我们预期政府相关的宏观政策会进一步收紧,基础利率在年底之前可能上升70个基本点,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会升至7.9∶1。”休伯罗曼预测道。 此外,休伯罗曼预计中国将允许人民币的浮动。他说:“在中国,一个灵活的汇率对于更好地平衡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重新控制货币政策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估计,这样的转变将在近几个月,而不是近几年内开始。” 很明显,从2003年开始,中国结束了从1993年到1997年连续5年的反通胀斗争,又结束了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5年的反通缩斗争,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2003年的增长率达到9.3%,2004年增长9.5%,2005年应该还能保持一个很高速度的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也说,2005年中国经济总体上可望保持稳定,初步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在8.5%左右。经济发展适度放慢对改善中国经济结构、缓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 股市前景难测 “黑色星期一”的惨烈一幕在2005年1月31日的沪深股市再次上演。股市指数继续走低,上证综合指数跌破1200点整数关,收盘1191.82点,再创5年半以来收盘新低。而在1月21日上证综指盘中也曾一度探至1189.21点。短短10天,沪指两度击穿1200点。 宏观经济一片大好,股票市场萎靡飘零?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研究部联席主管何显鸿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投资者一直担心中国经济过热,而且企业盈利有可能大幅倒退,使国企股在2004年的市盈率下降超过30%。 “中国企业已取得较高的边际利润,并且善用资产,因此只要经济降温及盈利保持稳定,我们相信投资者将重返市场。如果预期的经济软着陆真的出现,H股指数预计可重试5400点的高位。到2005年中期,H股预期将重返2004年的水平,在3500至4700点的高位或以上徘徊。我们认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加强,将成为推动股市的主要力量。事实上,在去年11月底,H股指数已升至4900点上方,反映市场情况有所改善。”何显鸿认为。 “在大部分新兴市场及地区投资组合之中,中国所占的投资比重偏低,鉴于中国市场的透明度始终较低,这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部署。2004年7月,环球新兴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比重大约降低1.2%。大部分中国投资组合均以持有防守型股票为主,但考虑到将于2005年出现的升市,我们建议投资者相应调整投资组合。”何显鸿称。 与此同时,何显鸿也补充了对股市的一些担忧。“影响企业边际利润的不明朗因素将继续对股市造成困扰。我们看好一些能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的公司,例如机场、货柜港口及高速公路等。这些公司的盈利较有机会受惠于下一个经济上升周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他指出:“新资金的供应将成为短期内最大的风险因素。经过2004年第三季度的平静表现,经济活动于第四季度渐趋蓬勃,我们预期此趋势将延续至今年上半年。这将致使游资渐渐枯竭,从而对股市构成压力。此外,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中国本已落后于先进国家的企业管理及公司治理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