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到哪里去读书(读书聚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1:30 人民网-市场报

  赵毅衡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作为重要文化设施的图书馆建设却相对滞后,拥有30万居民的北京望京小区竟无一座图书馆,人们发愁———

  英国有公共图书馆5183家。也就是说,每一万居民,有一家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
有一家图书馆;芬兰5000人;奥地利4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3000人……每2.2万名法国人,享用一家公共图书馆,每2.6万名意大利人享用一家图书馆……中国,经济繁荣,十多年GDP增长率保持世界第一。公共图书馆,报的数字是2600家(1998年),是世界中等水平英国的一半。但是用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约50万人分到一家公共图书馆。

  我住的地方,是北京东北的望京“小区”,号称30万居民。据说还不是一般居民区:教师,艺术家,书人(作家,记者,编辑,书商),远远超出北京全市比例。北京本来就多这三类人,在文化首都中,此处居民文化又是较高,那么望京真是往来无白丁。无怪乎规划将要建造“望京好莱坞”电影院,望京宜家城,望京宠物乐园……

  但是没有一个规划者想到一所公共图书馆。整个望京,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至于公共图书馆,整个北京,东半边的人,要看书报,到首都图书馆;西半边的人,到北京图书馆。起个大早来回打了80元的出租,能否看到要看的书,各位读者经验丰富,抗议文字已经写了半个世纪,豪华的图书馆实为藏书楼,说了没用就不说了。

  北京800万人口,只有两家公共图书馆。当然,学校与文化单位,有图书馆,但是不对公众开放,藏书也只顾专业。想当初我在北京,在一个国家最高级文化研究单位工作,找一本超出本“专业”范围的书,就在同一个楼,打了三封介绍信过去,还是不让借。

  8年前在英国,我必须搬家,挑的地方,首先想靠地铁交通方便,还想离公共图书馆近一些,看书看报方便。幸亏,这点容易办到。伦敦有36个区,平均每个区有8家公共图书馆,因此有288家公共图书馆。至于大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都是供研究用的,居民看书报不会去那里。我就近挑个像样的公共图书馆,有四层楼,分别陈列书籍报刊,地方史资料,音响录像,电脑终端。

  英国报刊最近指责图书馆“方向错误”:来图书馆的人不断增加,借书人数量却连年下降,看来是来借录像,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舆论认为,图书馆读者减少,对人口素质不利。

  必须承认,这是有图书馆可去时,才能发的牢骚。住在北京,从望京到和平里,几十里绵延不断锦绣般光灿灿商场大楼,就是没有找到一家公共图书馆,让我无法对管理员的进书趣味挑剔一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公布各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这份统计一向延迟过久,最近的是1998年。数字是各国自己提供的,联合国无法核实。而且不全,有的国家,例如美国,向来不屑向联合国提供数字,只能从缺。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在公共图书馆数字上,似乎没有谎报。各国数字天差地别,但是我花了点功夫,用人口总数一平均,却看出规律井然。

  从我喜欢并且痛恨的英国图书馆谈起:英国有公共图书馆5183家。也就是说,每一万居民,有一家图书馆。这个水平看来是全世界中等。加拿大等许多英语国家,与此相仿;比较爱读书的,似乎是日尔曼语国家:德国每6600人有一家图书馆;芬兰5000人;奥地利4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3000人。看来瑞士最出色。每2.2万名法国人,享用一家公共图书馆,每2.6万名意大利人享用一家图书馆。

  其他地方就惨了。不过发展中国家,先要喂饱肚子,总不至于外援或贷款用来买书。公共图书馆不是文化产业,是要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事业。有的国家公共图书馆才个位数,堂堂中华不应当跟他们比。此文就不再引用此种悲观数字。

  图书馆不能收钱,相反,公共图书馆必须付借用费给作者。虹影每年收到一笔不大但是也不很小的“图书借用费”。

  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中国,经济繁荣,十多年GDP增长率保持世界第一。公共图书馆,报的数字是2600家(1998年),是世界中等水平英国的一半。但是用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约50万人分到一家公共图书馆。

  50万人,是一个县的平均人口。一个县以往往往保持一家图书馆,这个数字看来准确得出奇。

  但是知识人最集中的望京30万人,没有一家图书馆,文化首都北京,东半边400万人,分享一家首都图书馆。难道全国各地,图书馆密度比北京多8倍?这公平吗?我只能怀疑2600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各县的图书馆依然在否?

  大部分人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想读书的人,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必然属于一个公家文化单位,那里总有个资料图书馆可供使用。这个简单的假设,已经非常不符合目前社会情况。望京的知识分子,多的是“自由职业者”,靠的是自己的藏书。但是这“自力更生”的日子,总有过不下去的时候。

  我在这里写这篇文字,看来是区区小事。文化正在欣欣向荣地产业化,政府凭什么要花钱满足居民中的书呆子?但是从我上面列举的数字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民众无处读书,无需读书,无书可读,似乎也不必读书,这样的国家,如何成为21世纪的主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上,我们的东邻日本,没有上报公共图书馆数字。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主人公,一个逃离家庭的少年,在一个海边小城的图书馆找到藏身之地,两个图书管理员,一个是惟一能理解他的人;端庄的女图书馆馆长,爱上了他,最后竟然是他从小散失的母亲;而一个文盲白痴的通灵者,在图书馆看到通往地狱或天堂的入口。

  我认为800万北京人,至少有资格拥有几家公共图书馆,哪怕不发生奇迹,哪怕只让我们翻翻书报,或者幻想一下离家出走,遇到某些奇迹。

  《市场报》 (2005年02月18日 第二十六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