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泉漳城市联盟给福建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泉州: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居全省之首。厦门:国家经济特区,已构建了拥有国际性港口的海湾型风景城市框架,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市。漳州:依托“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这两个载体,农业经济发达。三个城市,经济上的金三角。三城市联盟,优势互补,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一、厦泉漳城市联盟开辟我省区域合作新道路 (一)厦泉漳宣告结成城市联盟 城市联盟是以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联系密切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构建城市协商、对话、沟通、合作和协调的多层次平台,逐步实现特定区域的城乡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共同发展。 1985年,国务院将厦门、漳州、泉州的10个县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初步形成闽南三角地区的开放格局;党的十四大前夕,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建成海峡西岸繁荣带发展战略。2002年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其中,位于闽东南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地区被列入第一层面,赋予更高更快发展的重任。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福建省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03年5月,省政府制定了“福建省开展城市联盟工作总体框架”;6月份,厦门、漳州、泉州三个设区市城市联盟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4年7月30日,厦泉漳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厦门召开,福建省建设厅宣读了《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随后3个城市领导举行签字仪式。厦门、泉州、漳州宣告结成城市联盟,3市将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并建立城市联盟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2004年6月份,在省有关部门的牵头下,闽南地区三个设区市规划局局长齐聚漳州,宣告厦门、漳州、泉州三个设区市城市联盟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厦、漳、泉作为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第一层面,厦门湾、泉州湾等地区的城镇已基本连为一体。城市联盟的启动将以三市规划“对接”作为开端,整合空间资源,使三市有机联系起来,从而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城市无序竞争。三地合作的区域合作目前包括: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区域旅游、科技、农业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山海协作和企业合作,推动合作区各市的经济发展。 厦泉漳城市联盟将联盟域范围分为核心区域、周边区域和影响区域三个层次。核心区域是指九龙江三角洲平原和晋江三角洲平原区域,包括厦门市域、泉州湾城市群地区、漳州中心市区、龙海市、长泰县行政区域。周边区域是指厦泉漳三个城市的接壤地区。影响区域是指龙岩、三明、莆田三市和粤赣周边接壤地区。 (二)城市联盟是厦、泉、漳经济进一步飞跃发展的需要 厦门全市土地面积只有1,565平方公里,岛内仅有13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缺乏使厦门容纳大型企业的空间十分有限。2003年灿坤公司已将新生产基地搬迁到漳州;而厦大就将投资13亿,占地2,500亩的新校区及产学研基地移出厦门,建在漳州。漳州凭借土地资源优势,争取到不少大项目落户。土地资源的不足令厦门在部分项目的发展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泉州市2002年的GDP已达1,223亿元,是厦门、漳州的总和。泉州的目标是要发展成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要“淡出闽东南,发展大泉州”,反映出漳、厦、泉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很有必要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之下互相协调,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三个城市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影响,互相之间缺乏协调发展机制,制约了三市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厦门、泉州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较发达城市,但腹地狭小决定了两地将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高科技型企业,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企业势必转移到周边地区。另一方面,漳州期盼与厦门、泉州进行合作以缩短与厦门、泉州的发展距离。漳州将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主动对接,积极参与构建厦门湾经济区,实现区域内经济互动发展。 二、厦泉漳探求城市联盟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一)厦泉漳城市联盟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从地理位置看,厦泉漳属闽南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部位;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台商投资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于一体,是全国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开放层次最多的地区之一。由于与台湾地缘相近、语言相通、血缘相亲、联系密切,发展对台经贸合作独具优势,已成为台湾进行产业转移、资本输出和技术扩散的理想区域。截至2003年7月,漳州共引进台资企业1697家,合同利用台资66.92亿美元,实际到资35.96亿美元,台商投资增长幅度已连续八年居福建首位。台资企业日益成为漳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厦门市、泉州市的外向型经济比重将近四成,利用外资主要来自香港和台湾,港资和台资(含第三方转投资)占实际利用外资的75%左右。但近年来我省对台优势有所削弱,根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2004年首季核准对大陆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省,比例高达54.6%。广东省占19.2%排名第二,浙江省占9.8%位居第三。而我省一直是最企盼两岸三通的省份,但现在我省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两岸能否实现三通,而是有没有一个真正有力的竞争载体能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如果城市联盟能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并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实现对接的战略平台,将来在与台湾全面实现“三通”以后,就可以在两个三角洲之间占据发展制高点。所以利用厦泉漳结成城市联盟这个契机,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对台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外围地区拓展和辐射,这既是增强福建自身的实力,更好地承担起中央赋予的实施我国东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更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的需要。 (二)加快城市联盟建设,使我省城市群发展、壮大,有利于强化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国目前有三个城市群正浮出水面,逐渐形成未来城市的基本格局:一个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个是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大北京城市群,另一个是以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好比三个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凸显,其总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7.53%,土地占全国的1.24%,但GDP却占全国的30%,利用外资更高达73%。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以它们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崛起。这三个城市群体系的不断强化和发达,预示着城市、城市群的下一步竞争将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上。 至2003年,我省厦泉漳总人口占全省40%,GDP占全省49.7%,可见,与其他区域相比,我省城市群的规模和实力还很有限,必须淡化有形的行政管理范围,摆脱行政干预对资源的扭曲配置,加强城市间的协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厦泉漳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三市有机联系起来,从而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城市无序竞争,确立城市成“簇群式”的福建省城市化格局,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以厦泉漳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区域整体发展态势,进而形成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城市联盟有利于我省产业集群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我省设区市三次产业结构看,内地山区市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2003年宁德、南平、龙岩三个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25.5%、24.9%和21.4%;而第三产业比重普遍较低,三明、莆田、龙岩分别只有34.0%、35.0%和35.7%。沿海地区的厦门、泉州和漳州略高,分别为39.1%、40.6%和39.6%。而目前我省在产业培育上,除晋江、石狮、南安、福清、长乐等少数城市外,其他城市经济特色不明显,尤其是产业发展与城市所担负的经济中心功能关联度弱,难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城市还停留在地区政治中心的功能上,其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产品竞争力也较弱。 为了提升我省的产业竞争力,使我省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升级,发挥好闽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意义十分重大,而厦泉漳城市联盟将大大加快闽南产业区的规模扩张,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对山区产业的辐射、带动和整合,因此城市联盟对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意义也就十分重大。厦门正以建设海湾型城市为契机。积极延伸和拓展电子产业链、机械产业链、轻工食品产业链,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电脑出口基地,亚太地区最大的助听器和听力设备生产基地、民用飞机维修基地,世界最大的钨制品出口基地和彩色感光胶卷、相纸生产基地;泉州正以实施“大泉州”战略为契机,建设高新技术孵化、民生产品制造、石油化学工业、特色农业产业、生产要素集散五大基地;漳州正以推进“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为契机,建设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的八大工业园区。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区际分工效应,是闽南区域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随着这些目标和城市联盟的实现,闽南地区产业集聚带将逐步形成。这些产业区、产业带已成为福建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接受国际资本、产业、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制造业基地。同时,积极培育和不断完善产业区作为贸易中心、技术和制度创新中心、产品设计和专业人才培训中心的功能,大力营造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开放式体制环境和竞争、合作、创新的文化环境,从而促进我省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我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城市联盟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城市联盟将加快我省中心城市的发展 目前我省大中城市仅占全国总数的2.6%,位列东南沿海五省末位。其中,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仅2个、20万—100万的中城市5个、20万以下的小城市16个,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城市网络体系。我省要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必然需要有中心城市强有力的带动。这一点恰恰也是我省的弱点。我省城市规模偏小,使得城市功能性产业特别第三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城市功能难以强化,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即使是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受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制约,其各自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十分有限,不足以担负起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明显,沿海和山区的差距较大。 而厦泉漳城市联盟却为我省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首先,城市联盟为拓展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搞好规划,有序地扩大城市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厦泉漳城市联盟毫无疑问的对拓展三方的发展空间都是有利的:厦门因其岛内面积小,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腹地支撑;泉州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向高新产业、优质农业发展的阶段,也需要有一个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而漳州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快引资开发步伐。其次,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就要非常重视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产业的集聚,城市联盟就是个好契机。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般情况表明,区域首位城市人口集中度都要超过10%,产业集中都在30%以上。而目前我省城市周围没有大的产业基础,人口难以集聚。但厦泉漳城市联盟将带来新的契机,它将打破传统行政割据的资源配置框架,促进城市间的产业集聚,形成全省统一同时又有分工协作的大市场,使产业聚集在更大的空间实现并进一步促进我省的工业化,从而大大地促进我省中心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联盟将进一步推进我省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加速推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4年我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6%,全省城市以占全省约1/3的国土面积和约2/5的人口,创造了近70%的GDP和近80%的工业增加值。根据国际通常说法,城市化在30%-70%这一阶段是经济高速发展期。也就是说,我省已经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但我省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和带动力较弱,沿海与山区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性较明显,城市的密度也较低,我省全省每万平方公里城市密度为1.9个,仅为广东的69%、浙江的54%、江苏的48%。 从我省未来发展看,城市联盟将大大推进我省的城镇化进程。因为城市联盟有利于推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强化在区域中的辐射和带动力,从而加快形成整个区域城镇化长效发展的机制。首先,城市联盟可以充当各种生产和经济要素的供给基地,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所需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其次,城市联盟可以充当区域性各种网格的枢纽。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许多经济网络,包括交通运输网络、电子信息网络、科技教育网络、金融服务网络、市场贸易网络、城乡联系网络等;另外,城市联盟还可以发挥对辖区内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其腹地的主导和组织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的合理化。 (三)厦泉漳城市联盟将为我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供良好的时机和平台。 厦泉漳三地推行城市联盟,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按照经济发展流向和优势互补原则,积极参与区域协作,实现良性互动,谋求共同发展。城市联盟启动后,三方将建设布局合理、便捷有序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部的交通整合和优化。这将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实施来实现,从而为我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供良好的时机和平台。这些项目具体为: 1、港口建设:因厦门港的容量有限,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把厦门港与漳州、泉州的港口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提高整个厦门湾乃至福建港口的竞争力。因此,厦漳双方决定加强厦门湾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与协调,共同促进厦漳跨海大桥建设项目的落实以及漳潮铁路港尾支线的规划、论证、建设工作的开展,并承诺吸引相关项目入开发区。 2、交通网络:酝酿已久的厦漳跨海大桥建设方案日前已确定,商定由厦门市政府、漳州市政府和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各出三分之一资本准备金进行修建。该大桥是沟通厦门与漳州经济开发区的便捷通道,全长12.3公里,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约30亿元,是迄今为止我省拟建的投资额最大的桥梁项目。另外,2003年3月通车的南同公路,大大密切了南安与同安两地的联系。南安市又投资2800万元,拓宽改造南同公路车田兰溪至桃源路段。 3、产业转移:由于漳州拥有厦门极缺的广阔土地和廉价劳动力,从而成为厦门经济结构调整时最好的产业转移腹地。灿坤落户漳州是漳州近几年坚持“承接厦门经济结构调整工业转移”的最得意之作。据了解,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美元,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是漳州近几年引进的最大工业生产企业之一。2003年元月,漳州灿坤正式投产,计划五年内销售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安排2万名以上的工人就业。 4、科教文卫:2003年9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一期工程开始投入使用。有关人士认为,厦大漳州校区的建设,将在漳州市形成强大的人才“吸附效应”,大批科技人才和高科技项目将落户漳州,这种长期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四)厦泉漳城市联盟将为我省县域经济和山海联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我省县域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9/10,县域人口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三,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近五分之三,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就我省而言,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据测算,自1996年至2002年,福建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县域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经济总量上看,2002年,我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2825.86亿元,占全省GDP的58.90%,比全国54.5%高4.4个百分点。从县域平均水平看,福建县均GDP49.17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8.2亿元高74.4%。 但我省县域经济规模仍偏小,缺乏实力雄厚的大县、强县,与浙江、江苏、广东等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县市平均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比较小。县域经济的结构仍不尽合理,三大产业之间关联度小。目前我省不少县市仍存在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的局面。县域工业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多数县市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再则,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山区差距不断拉大。 厦泉漳城市联盟主动打破地区分割,有利于增强辐射,为闽南周边的城市尤其是内陆山区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协作和联合方式的经济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加强山海协作,推进山区资源与沿海产业、市场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促进沿海带动山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构筑全省生产力和特色产业的合理布局。因此,厦泉漳城市联盟不仅加快了闽南地区的发展,还有利于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山海协作,形成沿海连片繁荣的城市带,为我省县域特色经济的壮大和山海联动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四、城市联盟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一)如何在竞争中实现联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厦漳泉关系的紧密度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厦门和漳州的关联度更强。至于泉州和厦门,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不只是泉州“海湾型港口工贸城市”的定位与厦门“海湾型”相似,而且泉州本身的城市联盟也正搞得热火朝天。相似的定位,相同的地域,城市功能也相似,二者必然存在竞争,而要主动联盟、一致对外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沿海城市最忌讳的是把城市和海隔开,而厦门泉州都有铁路,但铁路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铁路一过,就会把城市一截为二,城市发展的腹地就没有了。 有关专家指出,从科学的角度看,考虑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强调有所分工是绝对必要的,但现实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残酷,关键是看谁的磁铁更有吸引力。即使是长三角的几大城市目前也没有真正实现联盟。长三角经济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自为政。苏浙沪长三角经济至今也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至于区域性的发展规划、配套政策法规何时出台也还是没有眉目的事。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争夺苏浙沪也互不相让,2004年年初,三地曾联合举行招商引资活动,区内城市对外资的争夺呈现一种白热化的状态。甲城市与某外资有了合作意向,乙城市就马上拿出了更优惠的土地价位,其竞争的手段和商家的价格战如出一辙。有产业政策专家指出,目前让上海放弃工业而发展服务业也不太现实,现阶段上海与江浙竞争制造业仍在所难免。 长三角如此,闽南金三角地带也不例外,比如说在招商引资、航空港等一些方面,城市间的竞争是“残酷”的。因此,厦门和泉州在产业上的分工是第二步的事情,厦泉漳联盟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城市联盟的工作机制,来统一行使跨界职能,协调政府间的利益,解决政府间的公共服务问题。 (二)厦门、泉州,谁是联盟的“盟主” 城市联盟以来,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厦漳泉三个城市谁是主导,谁是“盟主”?专家们指出,以目前的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和城市品牌而论,厦门胜过泉州一筹。“10—15年之内,泉州在厦门面前不能称老大。”有专家做出了这样的预测,指出泉州应该正视和厦门的现实差距。另一方面,厦门是城市联盟的牵头城市,是名副其实的“盟主”。但在泉州也有来自经济界的另类声音,认为城市联盟由厦门来做,其实是存在感情上的问题,因为是由厦门牵头所以意味着以厦门为主。 作为“盟主”,厦门的底气在哪里?论经济总量,泉州首先不服,漳州也不一定服;论文化传统,泉漳更是有话要说;但说起港口,就目前而言,泉漳都无话可说。但面对福州江阴港、莆田秀屿港和泉州港的迅猛崛起,厦门如何保持港口的优势,保证在海峡西岸中的龙头地位应是提上日程的事。 厦门由于某种机遇走在了泉州前面,但城市的成长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进程,而且泉厦的城市间竞争始终都会存在,谁能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更好,谁就走得更快。泉州作为一个经济实力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的城市,有很多有利因素在为泉州的发展“撑腰”:从全国来说,泉州最大的优势是对台优势;而从福建省内来说,泉州处在福建的山海的交接处,是福建沿海的中间通道和东西通道,是海峡西岸的枢纽城市。泉州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泉州的地位比外资还要高,晋江、石狮在改革开放后就很有名。此外,泉州的传统文化也很有特色,泉州的古建筑,泉州的宗教都是独一无二的,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古城特色同样是当代泉州的竞争力。因此,也许用不了10年或者15年那么久,泉州即有可能成为“盟主”。 五、推动我省城市联盟进程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加强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各自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厦泉漳城市联盟不是三个城市的凑合,不是所谓的1+1+1=3,而是三个城市各自职能的有机分工和融合的过程,应该是1+1+1大于3。城市联盟要加强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各自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不过多地用行政手段阻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地方领导应统筹兼顾,不要认为自己当地的经济要素流到对方,是自身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城市联盟宣言一达成,就万事大吉了,破除行政障碍才是关键。在城市联盟的背景下,政府应把自己的职能转变到提供服务和制定规划上来,不过多地用行政手段阻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是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特别是按区域经济布局的规律办事。重点加快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镇密集区域和设区市范围内经济联系密切的城镇联盟,同时要加强跨省之间的市县联盟,与广东、浙江、江西等省交界地区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联盟。 四是要形成并完善市场分工体系,建立公共经济代表制度,确定区域利益代言人,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商定对策,以解决区域的利益矛盾和市场争端。着力加强联盟区域内的社会公共管理协调,妥善解决对区域的空气污染、河流水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跨区域犯罪,以及历史文化遗存、景观保护等问题。跨行政区的港口区域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限的港务体制要进一步改变完善,以适应发挥港口优势的需要。 五是除了厦泉漳三地相互之间加强区域协作外,还需进一步开拓深远腹地,加快漳潮汕铁路、龙厦铁路、三泉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前期工作,以期打通现有的交通瓶颈,求得更深远的腹地和市场及更宽泛的区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