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居民收入比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2004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加快发展,从而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富民强市,实现小康社会步伐明显加快。
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五个城市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突破1.3万元大关,达到13230元,比2003年度增长13.6%,其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现将长江三角洲十五个城市2004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我市的排位情况作一对比,仅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排位情况 2004年度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3230元,其中无锡市为13588元,位居十五城市第九位,与2003年度一致。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序依次是:上海市16683元、宁波市15882元、绍兴市15676元、杭州市14565元、苏州市14451元、嘉兴市14392元、舟山市13747元、湖州市13664元、无锡市13588元、常州市12868元、南京市11602元、南通市10937元、镇江市10858元、扬州市9851元和泰州市9695元。从位次情况看,11个城市的收入位次均没有变化,有3个城市分别前移一位,其中苏州市前移一位,由上年的第六位进入第五位,舟山市前移一位,由上年的第八位进入第七位,嘉兴市前移一位,由上年的第七位进入第六位,仅是湖州市后退三位,由上年的第五位移入第八位。 二、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收入特点 1、地区特征依然明显,收入差距有所拉大 2004年度上海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6683元,比上年提高1807元,继续保持龙头地位;浙江省六城市居民平均收入达到14654元,比上年提高1690元;江苏省八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为11731元,比上年提高1509元。从中看出,2004年上海市居民收入高于浙江六市水平2029元,高于江苏八市平均水平4952元;江苏八市低于浙江六市平均水平2923元(2003年度江苏八市居民收入低于浙江六市为2742元),反映了江苏八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仍明显低于浙江六个城市,并收入差距有所拉大。无锡市2004年居民收入为13588元,位居全省13个城市第二位,低于苏州市86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82元)3106元,高于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平均水平1857元,但分别低于上海市和浙江六市3095元和1066元。 2、收入同步增长,江苏高于浙江 从2004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看,呈现齐头并进,同步增长的态势。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3.6%,其中上海市居民收入同比增长12.2%,浙江六市平均增长12.5%,江苏八市平均增长14.6%,江苏八市居民收入增幅高于浙江六市2.1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市2.4个百分点,从而显示出江苏省八城市实现富民强市,实现小康步伐加快。2004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依次是苏州市16.9%、无锡市16.7%、绍兴市15.8%、镇江市14.9%、嘉兴市和南通市14.0%、常州市、泰州市、南京市13.8%、扬州市13.2%、杭州市12.9%、舟山市12.6%、上海市12.2%、宁波市11.2%和湖州市8。4%、11.0%,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稳定增长。 以上数字显示:2004年无锡市富民工程步伐加快,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居民收入增长16.7%,其增幅位居长三角十五城市第二位,仅低于增幅最高的苏州市0.2个百分点,高于长三角十五城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高于江苏八城市2.1个百分点,高于浙江六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市4.5个百分点。促使无锡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由八大动因:一是社会经济稳定较快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好转,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水平;从2004年1月1日再次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7月1日起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劳动部门年内出台了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指导价位等;无锡市于2003年底出台了《加快富民工程实施意见》,45条富民政策,年内狠抓了落实;扩大就业;低收入家庭生活得到保障,扶贫帮困力度加大;居民拆迁补偿、金融投资回报、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适度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补贴等。 三、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剖析 1、江苏八市工薪收入低于浙沪地区。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中,平均工薪收入为9469元,同比增长13.8%,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65.9%,可见工薪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其中上海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13157元,增长14.1%,占居民家庭收入71.1%,浙江六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11115元,增长12.2%,占居民家庭收入的69.6%,江苏八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7773元,增长15.0%,占居民家庭收入61.5%。从而看出,江苏八市的居民工薪收入分别低于上海市和浙江六市5384元和3342元,江浙沪地区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差距明显,2004年江苏八市居民工薪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比上海及浙江平均水平低9.6和8.1个百分点,是形成江浙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2、私个经营性收入贡献份额增大,增幅明显。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私个经济发展加快,日益成为城市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突出表现为经营性收入在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04年,长江三角洲15城市人均经营净收入为738元,比上年增加174元,在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同样居民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浙江6市由于私营、个体经济起步较早,从业人员较多,绝对额明显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人均经营净收入为934元,分别高于上海、江苏427元和314元。2004年江浙沪十五城市人均经营净收入平均增长28.1%,其中上海市增长34.5%、江苏八市增长13.3%、浙江六市增长46.8%,浙江地区私个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好于江苏、上海地区。 3、财产性收入比重逐年提高。财产性收入是城市居民出让财产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租金、红利收入及财产增值收益等。2004年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34元,比上年提高111元,同比增长46.9%,占居民家庭收入的2.3%,比上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15元,江苏八市财产性收入平均为275元,浙江六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32元,浙江分别比江苏、上海高出157元和217元,但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最快的是江苏八市,平均增幅为66.5%,其次是上海市比上年度增长了65.1%,浙江六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17.6%,分别低于江苏、上海48.9和47.5个百分点。 4、转移性收入江苏地区高于沪浙地区。养老金和离退休金、赡养和赠送等转移性收入是居民家庭收入的组成部分。2004年,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平均为3822元,比上年增长9.9%,在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26.6%。从地区比较看,上海市转移性收入水平最高,人均达4623元,江苏八市平均为3975元,浙江六市平均为3486元;转移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收入比重最高的是江苏地区,八市平均达31.4%,上海市和浙江六市分别为25.0%和21.8%。 四、问题和建议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回眸无锡市2004年居民收入,其增长态势令人欣慰,在长三角十五城市中的位次没变,但收入的绝对值与浙、沪地区存在明显差距,江苏大部分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浙江地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并正视这一差距,努力挖掘提高居民收入的有利条件和潜能,积极寻求增长居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把富民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在“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一是要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安排就业岗位,特别是安排好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这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以推动居民收入总量的快速上升。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我市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要继续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 三是进一步改善收入结构,努力提高私个经营和家庭投资理财等非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私个经济,继续出台扶持私个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岗、无业人员自谋职业。 四是积极调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努力提高企业一般职工的收入水平,要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工资发放纳税标准,保证企业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使转移性收入同步增长,以较快带动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是要继续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关心社会残疾人员、常年生病家庭、失业人员、老年体弱人员的生活,开展献爱心送温暖行动,适度安排就业岗位,使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不断提高。 各级政府要齐抓共管,努力缩小与周边城市的差距,早日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