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福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情况回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2004年福建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完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效益,使我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2004年全省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77项,比去年同期略增0.1%,合同外资53.73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到资47.48亿美元,增长16.5%(按验资口径统计,实际到资22.21亿美元。若按历史可比口径,合同外资为75.43亿美元,增长4%,实际到资53.18亿美元,增长7.6%)。
一、我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基本走势 (一)实际到资喜创佳绩 2004年我省实际到资一改前几年徘徊局面,创下近10年来最好成绩,特别是二季度各月实际到资增幅均在50%以上,最高达69.5%,尽管从8月份开始,实际到资连续3个月下跌,其中:8月份下降46.2%,9月份下降19.5%,10月份下降14.2%,但11月份开始全省实际到资不但扭转了前3个月的下滑势头,且出现高幅增长,为全年实际到资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际到资规模超过上年6.73亿美元,增幅高于上年11.3个百分点,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1、实际到资规模扩大。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在引进项目后,注重后期跟踪服务,加大落实资金到位的力度,不断提高资金到位率。2004年外商投资实际到资规模扩大,且大项目增多,实际到资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55家,比上年增加6家,实际到资7.22亿美元,增长8.4%,占全省实际到资总额的15.2%。 2、港澳资金超过五成。2004年,我省实际到资仍以港澳资金为主体,且增势强劲。其实际到资达24.4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到资总额的51.5%,比上年增长2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对全省实际到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8.1%,拉动全省实际到资增长11.2个百分点。居第二位的是来自维尔京群岛的资金5.62亿美元,增长77.1%;东盟的实际到资为3.9亿美元,增长11.2%;欧盟1.18亿美元,增长13.3%。 3、第一产业实际到资比重提高。2004年我省第一产业实际到资步伐加快,增幅居各产业之首,农林牧渔业实际到资1.73亿美元,增长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占全省实际到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外商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实际到资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实际到资9.38亿美元,增长15.1%。第二产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实际到资36.37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到资比重76.6%,增长16%,其中外资最为集中的制造业实际到资34.57亿美元,增长19.5%。 (二)合同外资稳步增长 2004年我省新签合同外资虽受非均衡因素影响呈现波动,但总体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各月看,一季度合同外资增速逐月攀升,至3月份达到74.4%,为全年增幅最高的月份,后期受外方股权转让等因素影响,增速趋缓,5月份下降26.8%,7月份下降59.9%,8月份开始增势稳步回升,最高达45.2%,最低也有25.8%,全年合同外资规模比上年扩大6亿美元。 1、大项目集聚效应突显。为做大做强产业群,吸引上下游产业跟进,提升项目规模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项目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2004年全省累计新签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71项,合同外资27.62亿美元,分别增长30.9%和10.5%,占全省新签合同外资总额的51.4%。其中一半以上大项目集中在闽南三角区,新签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56项,合同外资15.46亿美元,分别增长15.6%和24.7%,占全省千万美元以上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额的57.6%和56%,有效带动了全省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04年全省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平均项目规模达235.97万美元,比上年提高了12.4%。 2、外商投资信心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增强了外商增资扩产的信心,今年全省现有的外资企业增资扩产踊跃,2004年全省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增资达13.55亿美元,增长32.2%,占新签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达25.2%,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增资最为迅猛,增资达10.67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增资总额的78.7%,同时减资的规模缩小,仅2.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6%。 3、服务业引资步伐加快。受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的带动,我省服务领域吸收外资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新兴行业实现零的突破。2004年我省第三产业合同外资9.76亿美元,增长70.3%,占全省合同外资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个6.2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吸收外资从无到有,分别为1.17亿美元和1546万美元;第二产业引资增势虽落后于第三产业,但仍保持规模优势,合同外资42.7亿美元,增长5.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 4、各设区市发展不均衡。从各设区市引资情况看,厦门市区位优势突出,引资发展速度快于其他沿海市,对全省的带动作用显著。2004年厦门新签合同外资10.55亿美元,增长57.7%,拉动全省合同外资增长8.1个百分点,此外,内陆山区的龙岩表现尤佳,新签合同外资1.02亿美元,增长57.8%,增幅高居九个设区市之首,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福州、泉州、漳州、三明和宁德,分别增长11.8%、2.6%、10.9%、10.5%和3%,而莆田和南平的合同外资却不容乐观,新签合同外资呈下降走势,分别下降10%和16.3%。 二、当前吸收外资的薄弱环节 2004年福建吸收外资总体走势较为稳定,合同外资与实际到资实现双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吸收外资步伐加快,有利于我省外资结构的调整,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在全国的位次继续后移。尽管2004年我省吸收外资取得较好成绩,但作为吸收外资大省,同全国及周边省市相比,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据商务部反馈数据,我省吸收外资增长势头明显落后,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资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全国20.8和28.5个百分点,增幅(2004年1-11)月分别居全国第17位和第25位,合同外资排在江苏、山东、广东、浙江、上海、辽宁、天津、北京之后,由上年的第六位逐步后移至第十位。吸收外资后劲乏力,合同外资明显不足,无法为后期的实际到资提供保障,实际到资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五位后移至第九位, (二)台商来闽投资增长趋缓。作为最早吸引台商投资的省份,台资一直是我省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但近两年来,台商来闽投资势头减弱,尤其是在台商掀起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投资大陆区域布局中出现被“旁落”现象,台商投资热点区域转向长三角、珠三角、华北等地,台商对福建的投资占全部大陆投资的份额锐减,由1991年的32.1%下降到2004年的4.5%,13年间下降27.6个百分点。2004年我省吸收台资合同金额4.22亿美元,增长13.1%,增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实际到资5.25亿美元,仅增长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4.5个百分点。 (三)发达国家投资比重偏低。由于福建历史形成的基础产业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现实状况,吸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和吸收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投资比重偏低。目前,世界500大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家企业落户我国,但到福建投资的只有70多家,远远落后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周边省市。2004年我省吸收来自美国、日本及欧盟的资金仅4.72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不足一成,不利于我省吸收外资整体规模的提升。 三、影响我省吸收外资的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2004年我省吸收外资取得双丰收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好转,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和我省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 1、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国际资本流动活跃。快速而广泛的经济增长是2004年世界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9月底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明显高于2003年的3.9%。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2004年将是自1973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最高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复苏,资本流动渐趋活跃。 2、国内市场的巨大空间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当国际投资从寻求低成本劳动力向寻求市场转变后,我国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空间,无疑成为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2004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吸纳能力,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些跨国公司正在积极调整投资模式。而我省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7%,高于全国增长幅度。 3、一系列鼓励和规范外商投资的政策逐步落实产生积极的效应。近年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外商投资的新政策、新措施,有些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使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着新的机遇,为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按照承诺,开放一些新的投资领域,如金融、电讯等服务业的市场准入程序逐步降低,外资比例在2004年12月11日开始大幅度提高,外国投资者从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中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4、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去年初,为实现福建发展新跨越,省委、省政府提出“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凸显了福建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通过寻求“承珠接长、连接中部”寻求经济区战略崛起,站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和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推动福建的发展,使福建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腹地,进一步打造和提升海峡西岸的经济活力,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现在,全省上下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全省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5、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带来新的机遇。2004年,我省一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漳州后石电厂5号、6号机组、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连城机场等陆续建成完工,为我省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随着三福高速和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的胜利通车,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标志着我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大大改变了区域投资环境、贸易条件和消费水平,加快了沿海对山区经济的辐射,山区的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新的机遇。 6、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良好增强投资者信心。经过25年的发展,我省外商投资涉足包括工业、农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尤其在轻纺、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行业还相继形成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2004年我省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2.7%。 (二)不利因素 当然,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尚未大幅回升,周边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产业转移的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省招商引资还面临许多压力及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 1、我省新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尚需时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的目标定位,必将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牵动全局,关系重大,任务艰巨的长远规划,需要形成共识、凝聚合力,需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需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需要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同时更需要社会各界的了解和支持,而这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长期努力奋斗方能实现。福建的现实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两岸关系僵局持续,也使福建对台的天然区位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国内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使得投资成本上升。2003年以来我国能源供应紧张,2004年国内原材料、能源、运输等供求关系紧张局面未见缓解,不但极大地影响了国内企业的生产,也增加外商投资的成本,制约了部分制造业资本的流入。在用电紧张的6、7月份,我省六大水库来水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0%,福州、厦门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重载和过载现象,为确保居民用电,部份企业不得不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一方面影响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另一方面投资者因对缺电、限电现象的担忧而放慢投资步伐,特别是耗电量大的生产性项目投资。 3、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从另一个方向影响外资的流入。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对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预期利润下降,部分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可能会重新调整其生产布局,以避开新增加的税收负担。同时,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不利于调动地方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的积极性,对产业链发展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扩大招商引资的对策思路 虽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我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利好因素不断加强,许多大项目正处于积极的洽谈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为我省拓展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继续加大引资力度,让外资更好地为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应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1、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提高我省技术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每年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70%以上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拥有。因此,积极吸引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来闽投资,是提高我省技术引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我省应鼓励省内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联合或联盟,从中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借助其资本、技术管理和营销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综合竞争力,最终达到通过引资强大自身的目的。 2、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已引入企业的后期服务与管理。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界,对如何引进外资研究得多,而对引进后如何让其健康成长则较少关注,导致外资企业倒闭和撤资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建议:一是大力降低政府服务的行政成本,撤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审核,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二是为外商提供更安全、更真实的投资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撤资。 3、立足自身优势,加强闽台合作。在新一轮台商投资热中我省对台招商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要看到由于我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台湾仅一水相隔,国家批准设立的四个台商投资区又均在我省,因而招商引资之初我们优势在台,现在及今后我们的优势仍在台。因此,要正视自身地理区位和环境等现实条件,密切关注台商投资政策新动态,利用对台前沿的优势用足用活中央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台商投资区和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区的载体带动作用,营造吸引台商的局部优势,发挥现有台资企业的聚集和带动效应,开拓对台引资的新路子,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台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4、加强产业导向,培育产业集群优势。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产业导向,改进引资方式,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必须把培育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和推动,通过发展产业集群,集聚生产要素,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构筑引资新优势,从而提升我省在招商引资中的区域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