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门槛取消 外资试水上海药品分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09:34 东方早报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医药流通业所作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医药分销市场开始全面对外资开放。

  虽然相对于其他同时开放的一般零售业、旅游业、金融业的热闹,外资进入医药分销市场并未出现潮水奔涌的景象,但记者了解,上海药品流通业作为外资始终青睐的一片热土,近期已频频有实质性的动作出现。有消息传出,在美国名列零售业前茅的Dragstore、地平
线等企业已频繁到上海来寻找合作伙伴和地点,且美国一家公司正与上海第一医药连锁密洽药品分销业务的合作事宜,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将有计划地把在美国本土成熟的店内药房模式“克隆”到中国,上海极有可能成为沃尔玛瞄准的目标之一。

  外资绣球抛向平价药房

  2004年12月中旬,上海市民大药房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医疗保健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资意向协议,双方将在沪上建立第一家中外合资经济大药房,这也是中国药品分销市场全面开放后的第一家合资平价大药房。澳方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市民大药房合作后,将通过这一持股子公司的渠道销售澳产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同目前一些医院的大病用药相比,其售价将大幅降低。

  据了解,澳大利亚医疗保健有限公司打算与中方联手先在上海建设一个大病用药基地,然后再向深圳、广州、北京延伸,从海外进口的成品药将包括肿瘤用药、糖尿病用药、肝病用药等。

  市民大药房总经理陈小婷向媒体透露,中澳双方目前已经初步商定,合资大药房的注册资本约在100万美元左右,其中中方控股51%,澳方持股49%。合资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以及其他书面材料将在最近形成,并送有关部门审批立项。

  一旦立项获准,中澳双方的投资将在一周内到位,并立即着手筹建。上海市杨浦区对外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学兰表示,此次外资首次进军上海平价大药房,可以看作是药品零售领域全面放开前的一次试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药品,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药品销售的管理规范,政府相关部门都会大力支持,但具体实施办法目前正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制定。

  无独有偶,记者近日获知,湖南芝林大药房零售连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英国怀特集团的合作也已进入资产评估阶段,一旦合作成功将成就国内另一个合资平价大药房品牌。据透露,从去年11月起,英国怀特集团就已经与上海芝林大药房多次接触,商讨合作开办平价大药房。预计这家上海市合资平价大药房将于最近落户上海宝山区。

  上海芝林大药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芝林在全国共有30家连锁药店,分布在湖南、上海、贵阳和浙江等地。双方合作成功后,这30家药店都将挂上“芝林怀特”的牌子。此外,他们还将专门成立公司负责合资药店的经营,合资药店会在最短时间内加速扩张,上海将成为扩张首选地。这些合资药店会引进外方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并在允许范围内,引进外方执业医师。据透露,目前双方合作还未敲定最终由谁控股,但怀特投入资金至少在1000万美元以上。合作重点将放在进口处方药的引进上,计划直接从英国进口药品,以平价销售。如果合作顺利,预计今年5月份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与此同时,有深厚医药物流背景的日本著名物流公司全国赤帽株式会社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也和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了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向记者透露,新公司预计今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1000辆各类型号货运车已配齐到位。新公司第一年的目标是拥有1000辆货运车,建立5到10座仓库,初步形成华东现代化物流平台;5年内,新公司将配备10000辆各类大型货运车及特种运输车辆,建立80座以上仓库,最终形成国际化的医药物流平台。

  苏州人人好大药房董事长黄新华最近向外界透露,澳大利亚一家医药批发巨头和美国的一家医药经营巨头正在与人人好大药房密切磋商,计划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开设连锁药品超市。而美国高盛向海王星辰注资4000万美元,作为海王星辰健康药房品牌在3年内的拓展资金,其中70%的资金用于华东、华南领域的拓展。在未来5年内,海王星辰的目标是成为在国内的分店数量达到2000至2500家的“中国最强大的连锁药店公司”。

  上海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唐爱民近日也向记者表示,已有外资向老百姓大药房开始频送秋波,但目前还未有实质性的合作意向达成。

  种种迹象表明,外资正开始谨慎试水上海药品流通领域。

  医药商业环境令外资“寒心”

  其实,上海市民大药房与澳资的合作及上海芝林大药房与英国怀特集团的热恋都不算是外资进入上海药品流通领域的“重磅炸弹”,而日本物流公司全国赤帽株式会社在上海组建物流公司则是做与医药无关的业务,至于其他的业内传闻也还未最后点化成真。

  据上海医药商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是有不少国际医药商业企业与上海的药品流通企业接触过,但能达成合作意向的甚少。至于上海市民大药房和芝林大药房此次顺利与外资合作,主要是因为外资看中他们灵活的经营机制,投资规模也比较小。

  早在2002年,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与西门子德国泰克集团合作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外资第一次介入国内医药物流体系。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算外资正式进入药品分销领域。同年,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shoppe公司提供管理、品牌及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在深圳挂牌,成为外资医药零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最实质性动作。但接下来美国medicineshoppe公司始终未有大的动作出现,于是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仅仅是外国品牌在中国旗舰性的特许经营,并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外资进入药品分销领域。

  2003年年末,经中国商务部批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药品分销公司———永裕新兴药品公司正式在北京开始组建,双方共投资1.2亿元人民币,中方占51%的股份,外方占49%的股份。业内人士称,这是外国投资第一次进入中国药品分销行业,认为永裕新兴的目标就是药品分销,而且是志在必得。但接下来永裕新兴在中国的表现依旧风平浪静,业内人士称,在中国药品分销业尚未完全开放之际,永裕新兴一直在谨慎试水国内药品分销。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认为,国际医药商业资本之所以没像预期的那样“浪潮汹涌”,主要还是目前中国的医药商业环境令其望而却步。

  首先是中国医院的“以药养医”的体制限制了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市场上80%左右的药品是通过医院药房卖出去的,这就导致药店只能在剩余20%市场舞台上跳舞。再加上从去年7月1日起,药店没有医生的处方不准出售抗生素,药店的经营开始出现“危机”。医药不分家,医生处方到不了药店,这样的局面与国外药品几乎绝大部分在药店销售的状况背道而驰,导致外资格外谨慎。

  其次,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外资进入药品零售业。目前,在上海药品零售业市场上,医保定点的药店占了药品销售的半数以上。目前,医保大门还没有对外资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资进入药品分销业。

  再次,目前中国医药商业企业数量有1万多家,竞争异常激烈且不规范,亏损企业不在少数,市场赢利前景不明朗。王锦霞认为,外资进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目前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的现状,很难令本就不够活跃的医药商业资本产生大规模进入的兴趣。

  九州通集团负责人牛正乾则认为,中国的药品经营企业有自己长期形成的一套客户网络,有自己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群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经营习惯、进货方式、联系方式。而且,国内药品批发企业目前太多太滥,恶性竞争严重,国有企业还占有一定的政策优势,竞争环境不够公平。另一方面,整体看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庞大,但事实上非常分散,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上升;而医药商业所需的配套设施建设,如交通、电信、网络等基础建设的不健全更是影响着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医药商业领域存在的流通环节复杂、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及资金拖欠等诸多问题同样是外资不敢轻易进入的重要原因。

  中国市场的诱惑难以阻挡

  虽然,外资对中国现有的医药政策还心存顾虑,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脚步声尚不清晰,但中国市场仍对外资充满了巨大的诱惑。

  去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医药批发商联合会第15届全体会议上,全球最大的药品信息公司(IMS)健康系统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叶宏指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吸引了全球医药批发商的注意力,“所有人都在制定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

  IMS报告亦指出,今后全球药品批发商之间的兼并重组还会持续下去,而且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焦点将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

  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伟力曾对记者介绍,从外资企业的角度看,需要有一个对市场进行调研考察的过程,还需要有一段等待中国政府部门审批的时间。同时,从中国市场来考虑,对外资企业也有一定的要求,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能通过审批。中国医药分销领域全面放开与外资真正进入实际是两回事。

  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很多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仍持谨慎的观望态度,并不急于进入,所以,12月11日不会成为中国医药分销业的“劫数”。他们认为,国外很多药品分销企业对中国药品市场的态度是“暂观其变,蓄势待发”。

  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分销领域的全面开放无疑也将加速全球药品批发商的兼并重组和国际化趋势向中国市场的渗透。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向媒体介绍,日本和欧洲的药品批发企业对中国市场特别感兴趣,有几家德国药品批发企业曾来中国调研,考察过复星医药旗下的金象大药房、九州通等企业,而日本也有企业正在跟中国的企业洽谈合作。由于对中国市场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领域需要找一个比较好的中方合作伙伴。

  王锦霞认为,那些规模相对大一些、在某个区域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有可能成为外资的选择目标。她说,外资更青睐民营企业,因为国外的药品批发商大都是私营的。而那些管理层次特别复杂、合作事项需要层层报批的企业估计不会受欢迎。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朱长浩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是渐进的,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永裕新兴,虽然裕利方面在其他国家的优势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明显显现,但其潜力不可小觑。

  外资挤入进口药品代理权争夺激烈

  合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暗战已经开始。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永裕新兴与国内经营进口产品的几大医药公司已经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角力,竞争缘于进口产品代理权的争夺。裕利方面拥有很多跨国公司产品在亚太地区的代理权,但在中国内地,这些产品早已拥有固定的代理商,并且这些代理商早已与相应的跨国公司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位人士说,国内企业因拥有网络、客户关系等地利、人和因素,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而冯伟力也承认,成立仅仅一年的永裕新兴在与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企业竞争中各有输赢。但他表示,“希望能把国外的业务关系在中国执行”,而且他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竞争环境日趋公平,市场终端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也将是服务好价格优。

  冯伟力认为,外资的进入将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革命,能够有效医治医药流通中的痼疾。中国药品分销领域放开将给国内药品经营企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可能会类似于15~20年前中国制药工业领域的发展,制药工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对产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使人们在用药选择方面达到了基本与国际同步。

  牛正乾则把外资进入后的市场变化比喻为温水煮青蛙,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但市场是处于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中,他提醒企业要早做打算,等到水温变烫时青蛙就跳不起来了。

  全面开放药品分销领域,外资的逐渐进入定会给上海药品流通领域乃至中国医药商业的生存环境带来新鲜的气息,也必将逐步改变中国药品流通企业的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

  虽然外资目前未全面进入上海药品流通业,但却挡不住上海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拓展的热情。记者了解,上海药品流通领域目前正在掀起重组并购的热潮,纷纷增资扩店,做大自己的规模,树立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