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乳业;面临嗷嗷待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10:45 证券时报

    近期,国内乳业再度引人关注,与前期一片看好的势头相比,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却得出“谨慎高风险”的结论。经过近年高速扩张,乳业是否会转而步入嗷嗷待哺期?

    高速成长期已过

    目前,乳业的发展势头似乎已是春风不再。综合近期的几家研究报告,不难发现,对于新一年的乳业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普遍看淡。

    “乳制品行业的投资主题将由‘成长型’转为‘价值型’,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才是投资首选。”申银万国研究所赵金厚相关报告认为,乳业目前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价格战越演越烈,行业毛利率持续走低。近年来,随着各路资本的加盟,中国乳业投资迅速增加,2003年乳品企业数量达到561家,短期内乳品供给能力增加超过消费需求增长,行业逐步进入微利时期,并可能进入整合阶段。

    兴业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王晞的最新投资策略报告指出,乳业2005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奶源不足引发新一轮争夺战;另一方面,“鲜奶标识”和“禁鲜令”等政策也将影响消费意愿。

    报告显示,2004年,乳业发展速度放缓,液态奶产量增长速度出现逐月下降趋势,预计2004年液态奶产量同比增长30%左右,较2003年60%的增幅有明显下降。据分析,乳业现在的趋势是从争夺奶源向发展优质牛源转变。而前期沸沸扬扬的“鲜奶标识”和“禁鲜令”纷争,不仅反映出常温奶和巴氏奶及其所代表的国外包装集团的利益冲突,同时,鲜奶概念的争论,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液态奶的消费意愿。

    消费需求渐行渐缓

    从全国的乳品消费层面来看,中国乳业也乐观不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中心城市的液态奶消费水平已经较高,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奶类消费仅增长1%左右,增速明显趋缓;而农业部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城镇居民的奶类消费增长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据悉,去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达到30公斤以上,2004年除重庆有小幅增长外,其余三个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四城市平均消费量比上年下降1.8%。2005年这几个城市的消费量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绝对消费量在全国平均消费量以上省份,由于受经济水平的约束,目前的消费水平已与其收入水平相当,2004年的消费增长仅有0.15%。因此,2005年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奶类消费增长不会超过其收入增长水平,能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水平已属相当可观。

    其余在全国奶类平均消费水平以下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南方一些地区,由于受经济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双重制约,消费增长也有限。

    乳业面临三大风险

    与此同时,影响乳业发展的高风险因素似乎越来越多,这同样引起了国内专家的高度关注。据了解,我国乳业发展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三方面挑战。

    首先,自然风险直接关系到奶源的产量问题,其主要是指疫病风险。据悉,目前我国奶牛业存在的主要疫病有结核病、杆菌病等,其中以结核病较为普遍。据专家估计,现在很多地方得结核病的奶牛超过了3%,甚至更高。

    其次,市场风险仍然是我国乳业的一大隐患。近年来乳业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一些乳业企业也大举扩张。但是,由于我国乳业没有现成的市场,只有潜力市场和虚拟市场,因而造成奶类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脱节,市场风险很大。

    再次,食品安全风险再度提上日程。由于我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尤其是牛奶的细菌数、掺杂使假等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几大乳品企业为了抢占全国市场,出现了“保鲜奶”与“还原奶”之争、“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说到底就是质量之争。

    此外,我国对乳业的保护政策也不太到位,在WTO谈判过程中,中国奶业关税被打压到10%,这么低的关税全世界是没有的。

    看来,乳品产业正在十字路口徘徊,度过高速成长期后,是步入垄断还是通过价格战重新洗牌?如何应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各界人士对此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需求开发关键是“两个大多数”

    我国乳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开发中最关键还是“两个大多数”———一是城市工薪阶层,二是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民。

    城市乳品及乳制品中每天销售量最大的是巴氏消毒奶,消费对象是广大工薪收人阶层及其他中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即使是超高温灭菌奶,最受一般市民欢迎的也是价格较为便宜的塑料袋装品、瓶装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一中低收入消费群仍然是大多数。

    至于我国广大农村,除牧区、半农半牧区外,大部分至今还是乳品及乳制品的消费空白区。据统计,2003年中国城镇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已达到21.71公斤,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到124.71元;而2003年农村人均乳品消费量仅有1.71公斤,不到城镇水平的十分之一。今后,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会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消费高峰将会到来。而一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村镇、乡镇的企业不断发展,也使“进厂不进城”的农民中,喝奶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乳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