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璐瑶
专访太平保险董事长缪建民
记者近日在太平保险2005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太平保险在开业三年之际,已经有7家公司实现考核持平或盈利,2006年太平保险的目标是全面实现盈利。2004年,在全国财产险保
费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89.9亿元,同比增长25.4%的大背景下,太平保险实现保费收入9.2695亿元,较2003年同比增长76.93%。这是否意味着这名产险新兵在闯荡市场上有着自己的独门武器呢?
当记者把问题抛给首次作为太平保险董事长出席太平保险年度工作会议的缪建民时,他说,在美国,每家公司都在研究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只有一个,而一个行业只有一个老大,你要想立足,就必须探索另外新的盈利模式。新盈利模式或许就是太平保险闯荡市场的一大利器。产险公司现有的承保模式行不行?现有的资金运用模式行不行自然也就成了记者关心的话题。
盈利模式要分两步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产险公司如何寻求新的盈利模式这一话题,缪建民有着自己独道的解释。
产险公司一直在强化“两核”,即核保和核赔,目的是控制固定成本,降低可变成本。而固定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费用、行政费用和资本性开支。但缪建民认为固定成本非常难降下来,因为这三部份哪部份降下来都会影响公司
的竞争力。要想降低固定成本就只有加快发展,实现规模经济,通过规模经济来摊薄固定成本,而不是压缩固定成本的绝对量。比如这个分公司就那么几个人,做一个亿和做二个亿的业务都是这个固定成本,做大规模,自然将摊薄成本。
缪建民认为可变成本对产险公司来说,就是赔付率,因为赔款是最大的成本。这就要通过管理来降低。产险公司一直在强化“两核”,即核保和核赔,最终目的就是为要降低可变成本。但通过加强两核来降低可变成本是有极限的,因为赔付率不可能降到零,如果这样你的业务也变成零了。保险就是发挥经济补偿作用,没有赔付了,别人也不可能再来投保。在现在的市场竞争情况下,综合成本率也不可能降低到90%以下,最多也就是降10个百分点。降了10个百分点之后,产险公司要再提高盈利能力,就涉及到一个盈利模式创新的问题。
在缪建民眼中,产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强化现金流管理。这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不能两只眼睛都盯着核保和核赔,还必须分出一只眼盯现金流。因为有了现金流才有可能赚钱,现金流可能是利润,也可能是未到期的责任准备金,或是未决赔款准备金。没有现金流,就不可能有利润产生。目前市场上资金平均回报是3%左右,但别小看这3%,大部份寿险产品的市场利润率都低于3%,产险的大部份产品也不一定能达到3%。
第二步就是投资这一块。因为公司新,前期的现金流少,在投资方面要有作为还比较难。从去年开始,太平保险的现金流就开始逐渐累积,2006年太平保险如果整体盈利后,这方面的工作量将会很大。
结构性存款风险大
如果把保险比作一个保险产业链,那么承保就是上游产业,投资就是下游产业;如果将保险看成是一个大的经济行业,保险业务本身是传统行业,资金运用这块则是增值服务。
如果提及产险公司新的盈利模式,不防也把这细化成保险业务本身一块、保险资金运用一块。
在缪建民的眼中,投资也有很多不同的盈利模式,一种是作交易,今天卖了明天买;还有一种就是长期投资。保险投资也一样,盈利模式需要好好考虑。如果只是埋头去干,只能追随市场,永远不可能领导市场,只能和别人做得差不多,或者略微好一点,不可能超越别人。
具体来说,保险公司跟控股公司投资不一样。缪建民认为保险公司的投资就是应以债券为主,第一,债券的回报相对稳定;第二,债券的价格跟利率的周期有关。在所有的经济变量中,看利率走势是最简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是当天的波动。另外一小部份可以做一些看得准的长期投资。对投资要建立比较科学的预算管理,对现金流有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测,5%也罢,6%也好,必须是可以预测的。如果承保这边是靠天吃饭,投资那边也是靠天吃饭,经营风险就会是极大。
此外,缪建民指出,一些国内保险公司有数量比较大的结构性存款,这个风险其实比较大。所谓结构性存款,就是本金和利率都是和变量挂钩的,这就象搭积木一样是重新搭过的。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它是跟一个变量挂钩的。而且保险公司做的结构性存款,年期都很长,一般都是5年或者7年。如果与一个变量挂钩,且是一个5年和7年的趋势,没有人能看得准。将来变量一变,你的利率甚至本金都要变,在一定情况下本金可能会亏,说不定损失会相当大。结构性存款,说起来是存款,其实是衍生金融产品。这与债不一样,债券在财务上可以成本值入账,比如10年期的,不管你价格如何波动,到时我将本金和利息一起拿回来,结构性存款就不行了。
缪建民认为,如果要和股票挂钩,为什么不去买股票?如果要和利率挂钩,为什么不去买债?如果要和汇率挂钩,为什么不去作外汇交易?这些产品都比结构性存款简单。缪建民认为结构性存款是很大的风险,三五年内可能会发生。(16C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