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札仁
年饭:走出去又搬回来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在年三十这天也会特赦犯人们回家去吃顿年夜饭,
因为这顿饭代表着一个人真实活在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利。年夜饭就是中国人最内核的向心力,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上世纪90年代初,春节一家人上饭店吃年夜饭被报纸当作新闻,如今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年夜饭”生意越做越火爆,有的宾馆饭店的年夜饭都翻桌开辟“第二宴会”了。如今,走出去的年夜饭又有了回头的趋势,没别的原因,外面的佳肴虽然丰盛,却总不及家里的温馨。吃年夜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有的时候,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地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其实,不过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虔诚地做了。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各奔东西,平时难得一聚。一起吃顿年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细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年乐:挪到异地他乡团圆
1992年的年三十,五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过个团圆年的观念从那时起悄悄改变。1996年的春节迎来最长的公休假,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旅游开始成为春节的一个新过法。从这一年起,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今年伊始,虽然突如其来的海啸打击了旅游者前往东南亚的出游热情,但其它地区却因为旅客的分流成为热点。来自携程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内游的选择中,海南三亚成为旅游者的首选,其次是云南丽江;在港澳游、澳新游、日韩游、欧洲游的众多境外游中,澳新游又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达到被调查人总数的35%。不但如此,多年的出行也锻炼了旅游者“自立”的个性,自助游成为绝大部分旅游者的首选出游方式。数据显示,国内游中,有79.34%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春节期间通过自助游的方式出游,其中短途自助游的比例更高,达到近85%,国内长途自助游的比例则为75.74%。
年话:短信让它如此多情
拜年,早已不再是两盒点心跑一天。先是贺卡拜年,1992年春节前邮局分拣量就达到250万件,到了90年代后期,贺词传进寻呼机、打开电脑接贺卡、电话铃声传问候等成了人们的主要拜年方式。到了2002年,这些都成了保留项目。潜伏多时的短信,以幽默搞笑为主打特色,登上了贺岁主力的位置。“新年快乐!祝你在新的一年中有棒棒的BODY(身体),满满的MONEY(金钱),多多的HAPPY(欢乐),每天心情都很SUNNY(阳光),无忧无虑像个BABY(宝贝)。”“愿好运像地雷,时常给你踩到;厄运像流星雨,永远淋你不到;财富像垃圾,随处可以捡到;幸福伴你一生,像苍蝇一样盯着你不放!新春快乐!”……这些经典的幽默贺岁短信,比“实在”的祝福短信更得年轻人欢心,经“拇指族”孜孜不倦的努力,传遍了大江南北。一些搞怪的贺岁方式又在2004年年末成为新热门:输入朋友的名字,即可得到一条网页链接,对方打开时,会看到各种好玩图片。比如圣诞节时流行的图片链接是,老外拉着一条写有接收人英文名的“圣诞快乐”横幅;元旦前流行的,是一个貌似“新年金条大热”的新闻网页,图中的金条上,刻的就是接收人的名字。2005年,谁会成为贺岁的新主角?
守岁:在网上“围炉夜话”
过年回不了家吗?没关系,托互联网的福,同样能享天伦之乐。各种聊天软件,为两地分居的亲人们提供了实时沟通的机会,如果你还不满足,可以通过视频与家人交流,调好数码摄像机的视频头,带上耳麦,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祝福和自己新年的预想,比起往年的趣味来,倒也毫不逊色。除了与家人虚拟团聚,互不相识的网友还可以聚在虚拟社区里,过个温馨浪漫的年。据中国某知名在线游戏网站的数据显示,假日期间的人均在线时间是平时的1倍,部分城市每天在线游戏人数均超过数10万人。他们不仅可以在网站上欣赏到喜气洋洋的年画,还可以参加虚拟社区里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天南地北的网友在那里既能吃到色香味“俱全”的水饺,又可以舞狮子、对春联、网上点灯笼、逛庙会等,共同观看各种节目。有的社区还会推出“放鞭炮”项目,只要轻点鼠标,不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燃放鞭炮的情形,而且还可以听到各种鞭炮的响声;点不同的鞭炮可以收到不同的祝福,如第一响是“福”到,第二响是“一帆风顺”,第三响却突然冒出个“哑炮”让你开怀一笑。若是时间充足,你还可以去聊天室和一帮不相识的朋友在一间朴实无华的房间里“围炉夜话”,甚至还可以在网友的祝福中迎来新年的钟声。(夏天/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