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仲
据有关资料说,中国留学生70%以上去国外学计算机。而一位外国人的孩子刚从大学回来,一位华人问他,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他说:“宗教。”
有人就此分析:中国人是为生存而活着而去拼搏,而外国人是为生活而活着,他们按
照自己的爱好去学习、生活。
应该说,在就业压力下,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生都想占据生存的制高点,以图将来有所发展。但是,就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况而言,说我们只是生存而非生活,就有悖实情了。随着物质的日益丰盈,人们已经能够优雅地生活了。
生活和生存仅一字之差,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古人早就追求优雅的生活,这种生活讲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陶渊明就是古代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苏轼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他的一切选择都取决于自己的个性,决不违逆个性适应外在的东西。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也说过:“儿孙胜过我,留下钱财有何用;儿孙不如我,留下钱财又有何用?”他们都以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优雅地生活着。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我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外交部网站与网民交流,当网民提出:“如果别人说你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时,他以特有的幽默风趣地说:“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这回答,折射出外交部部长优雅的生活态度。前不久,当人民文学出版社请杨绛出席其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讨会时,她婉言谢绝了,还意味深长地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显然,这种不为物欲所诱,不为名声所累的生活态度,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多么的优雅。
已是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还因在候机时帮别人看行李而收下一个乡村老太一美元的小费哩。为富而不骄横,身贵而能俯下,这比起那些口袋里有些银两,就张狂得如同豚突蟹行的人来说,可谓是黄钟与瓦釜之别,因为二者的生活态度迥异,前者优雅,后者俗气。优雅地生活,可以说,物质的富足是必要的,但私下认为,精神的富足更为重要。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哪怕你穷得只有一件衣服,也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穿出自己的尊严。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优雅生活的态度。
《市场报》 (2005年02月08日 第二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