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剑
所谓“一车多价”就是一款车有多种价格。
这其实是车市极平常的事情,本不想说什么。但日前国产皇冠亮出价格的同时,也公布了同等排量7个级别不同配置,差价超过15万元,又激起了我表达内心想法的冲动。
就以皇冠为例吧。差价15万元到底差了什么?动力系统、安全系统等都是标准配置,有差别的是真皮座椅、导航系统、电动天窗、内饰等等,林林总总的配置体现车的豪华气派或使用更方便。这里不研究到底值不值的问题,有点迷惑的是:这款车应有什么样的配置合适呢?其核心价位在哪里呢?
看看市场,这种“一车多价”做法并不少见,不仅仅是丰田,大部分车型都有三四种价格,有的则高达七八种。什么自动挡标准型、舒适型、豪华型、经典型、尊贵型,不一而足。以前威驰刚上市时,价位从11万元到19万元,怪不得有人说它要“上下通吃”呢。去过几次丰田专卖店,问及销售情况,还是十三四万元的威驰卖得好,销售人员说“有的车压根就没卖过”。
有人说这是厂家的一种市场策略。厂家这种用不同配置来拉长产品线扩大规模的做法,用同一车型的多种型号降低风险,共享各种资源,共担各种成本。一款车适当推出不同配置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无可非议,但太多就过尤不及了。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价格,很多消费者可能有这样的疑惑:这车到底值多少钱?
这从侧面暴露出一些厂家缺乏价格自信:一方面,价格定高还是定低?厂家心里没有谱,就采用多少有点模糊的做法,检验市场真正需求;另一方面,不排除有做秀的成分,以往爆出“最低价”,很多是“有价无车”,用来炒作吸引眼球;还有,拉长价格线,定出高价,以突出其档次,从而显示其低价车“物有所值”。
其实,车市也不乏“一口价”定价策略,照样很成功。譬如广州本田雅阁,每一排量车就一价格。
快过年了,我又想起老家的一些习俗,走亲访友免不了吃喝,主人为了表达招待隆重,不管客人多少,菜一定要丰富,即使招待一个客人,也要摆满一大桌,动辄十几个,以凉菜居多,客人喜欢吃也就几道热菜,但每次都有很多菜“装饰门面”,俗称摆设。现在,一些车价也有这种味道。
《市场报》 (2005年02月08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