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视角本报记者 张炜
2月2日,沪深股市出现久违的大幅上涨。上证指数单日涨幅达5.35%,创近两年来单日涨幅之最。股市突然间飙升式反弹,一方面是因为久跌后的股指容易出现报复性现象,另一方面与市场传闻有关。
有传闻称,解决股权分置的补偿式方案已获原则通过,证监会将采取“不设原则、分散决策、分类表决、试点推进”的改革思路,有关解决股权分置的举措将在春节后公布实施。
采取补偿式方案解决股权分置的传闻,能够刺激股指单日大涨5%以上,再次表明了当前股市的核心问题及投资者信心重振的关键所在。
其一,股权分置问题已严重拖累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改革已无法长时间搁置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大成基金董事长胡学光在近日深交所举办的贯彻“国九条”座谈会上指出,“目前股权分置问题仍然是影响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胡学光的观点是当前投资者对股市的典型判断。投资者关注“国九条”有关“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精神的落实,已在很大程度上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联系在一起。虽然不能说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所有弊病都将根治,但股权分置问题确实已成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看得到的最大“毒瘤”。
其二,补偿式方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前提。去年年末,国内证券市场曾经有过一场关于A股估值的争论。其实,对A股估值的判断,存在流通股是否含权的大前提。正如鞠学良先生当时发表的观点,“如果承认A股流通股是含权的,并且国家有关机构和代表能够做出权威的确认,国内现有A股则可能是被低估的;如果能够尊重历史成本、采用股权调整类的办法来还原A股流通股的权利,则国内现有A股是被大幅低估的。”事实上,投资者非常清楚所持A股的价值,不含权的A股难免还有下跌空间。倘若采取补偿式方案解决股权分置,将是承认中国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的做法。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之初,发起人股东“承诺”其持股暂不流通,导致流通股股东不得不以相当高的溢价水平来认购股票。若将来非流通股要上市,应该通过向流通股股东补偿的方式“买”流通权。
不过,目前市场上对A股含权也存在争议,质疑者并不少。反对观点之一认为,目前舆论把股权分置问题无限夸大,贸然解决股权分置,定将引发崩盘。反对观点之二则认为,若股权分置问题采取分类表决方式自行确定,补偿实际上就演变为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谈判,恐怕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可见,反对观点亦十分清楚,即“A股含权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可能成为一个“昏招”。
对部分投资者来说,很难辨别究竟哪一种观点才符合“国九条”精神。反对A股含权论者甚至提出,舆论夸大股权分置问题的用意,或是为拥有大量国有股、法人股并急于上市变现的大利益集团代言,或是为了空仓者乘解决股权分置引发股市崩盘之机,进场抄底,获取暴利机会。倡导A股含权有没有如此不良动机?其实,反对A股含权论者也可能被怀疑为非流通股股东的代言人。在流通股股东看来,若A股不含权,受益的将是非流通股持有者。那样的话,他们不必“买”流通权。即便非流通股上市暂无时间表,非流通股的身价也能上涨。
采取补偿式方案解决股权分置,不必急于全面推行,可先进行试点。正如胡学光所说,“在出台政策措施时,还应充分考虑证券市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为市场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果对解决股权分置完全开闸的话,市场肯定难以承受。管理层从稳定市场的前提出发,可先定下A股含权的基调,再以试点为突破。A股含权的基调,将给流通股股东带来信心,对A股股价下跌可起到遏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