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中国各省份本月陆续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不约而同地传来一个引人注目的讯息:许多地方政府在制定2005年经济发展规划时,有意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中央首倡的“科学发展观”,正在变成地方的自觉行动,是中国迈向均衡发展的积极信号。
本月23日,王岐山市长在北京市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今年北京的
经济增长目标定为9%——比去年的实际增长率足足少了4.2个百分点;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近日也在全省“两会”上宣布,今年广东经济增长目标是10%,这一数字远低于该省去年14.2%的实际增速;在天津市的“两会”上,市长戴相龙亦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调降为12%(去年天津经济增长15.7%)。事实上,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其他一些省份较早前在“两会”上宣布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也都明显低于各自在2004年的实际增长率。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由于中国以往过分看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甚至把发展等同于增长,结果把许多无可回避、必须解决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留在了后面,包括: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资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等。过去一年,中国经历了宏观调控的惊涛骇浪,由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所引发的滥用土地、污染环境及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问题,使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弊端表露无遗。一度对宏观调控持观望、怀疑态度的地方政府,终于在铁的事实面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浙江省在2004年成为中国第四个GDP超万亿的经济大省。然而,该省统计部门却发表了中国首部省级“白皮书”——《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对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进行了认真反省。
中国地方“两会”今年在调低经济预定增幅、淡化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纷纷增加了旨在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项指标。今年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设置了17个主要预期目标,引人注目的是,体现能源利用效率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首次被纳入其中。
“各地在‘两会’上调低GDP增幅的背后,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资源等的协调发展,”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说,“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就此达成共识,中国正在为走上均衡发展的道路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