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内11次举牌、2次大宗交易,取代南京国有控股集团成最大股东
金鹰5亿强行收购南京新百
在二级市场的增持步伐停滞半年多之后,金鹰系再次爆发——通过大宗交易,金鹰系终于实现超越南京新百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量的初衷。这也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后,通过市场化的收购行为直接并购上市公司的首例。
本报讯 (记者杨彩芳)由于南京新百的“1+X”改制重组而一度搁浅的南京新百收购战,突然奇峰凸现。金鹰集团通过11次举牌、2次大宗交易,终于如愿以偿取代了南京国有控股集团,成为南京新
百第一大股东。金鹰集团为这一结果辗转努力的过程,成为证券市场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强行收购典型案例。昨日南京新百(600682)向外界公布了这一颇具爆炸性的公告。
通过大宗交易成最大股东
金鹰集团入主南京新百的成功,主要靠金鹰国际及其相关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联手收购。仅在2月2日当天,金鹰集团就花1.26亿元,通过大宗交易购入南京新百流通股1719.77万股,一举成为南京新百的最大股东。
实际上,金鹰集团掌舵者王恒对南京新百早已处心积虑。从去年开始,金鹰集团就通过华美等公司在二级市场开始吸纳,而且为进军第一把交椅,王恒一年内11次举牌、2次大宗交易,总共付出了近5亿元的资金。
王恒对南京新百股票动手的时间约于1月13日开始,当时南京新百的股票在一片低迷中,交易量逆市缓缓放大。金鹰系对南京新百股票的购入价格在9元左右,比如2004年3月2日至12日,以9.94元-10.56元之间的价格购入564992股。2004年4月20日至4月23日,在9元-9.48元之间的价格购入1972175股;4月26日至4月30日,以8.94元-9.59元之间的价格购入1226560股。
金鹰与新百销售额相差较大
去年,金鹰集团欲入主南京新百时因企业改革问题未能协调而一度停滞不前。但在这一次的博弈中,王恒的暗渡陈仓策略比前期收购南京新百的各种尝试都更高明。因为,他用了大宗交易将股本一对一转移,价格也是双方事先商定,因此风险更低,而且更隐蔽。
金鹰成为南京新百第一大股东后,将取代南京新百在当地商贸业中的地位。不过,由于金鹰与新百的销售额相差较大,职工方面对新大股东也存微词。据透露,去年金鹰集团的销售额是14亿元,而南京新百去年的销售额超过30亿元。
但金鹰集团表示,强行收购南京新百是目前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因为迟迟不能受让南京新百国有股,已严重影响了金鹰集团的整体战略。对于新股东进来后,新百股份员工如何安置?新大股东与新百原第一大股东(国有股)关系如何协调?该人士称,目前还未有结论,可能公司要与南京方面进行磋商。但对“以后南京新百会不会受让国有股”一问,金鹰称,南京国资退出南京新百是必然趋势,如果政府愿意给金鹰,金鹰也不会拒绝。
新闻分析
流通股收购渐成气候
从金鹰系举牌南京新百,到江苏地华举牌南京中商及香港名力集团举牌爱建股份,上市公司流通股收购、通过市场化接管似乎渐成气候。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变数较多,因此在渐渐市场化的大趋势下,通过收购流通股掌握主动权成为收购方值得考虑的选择之一。而近年来A股股价的回归也让收购成本逐渐能够为收购方所接受。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主动以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外部持股特别是举牌甚至是直接收购、兼并、接管等方式,参与上市公司的运作,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产生有益影响。同时,由于投资者持有大量的流通股,其根本利益与其他中小股东基本一致,这将达到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收购方的金鹰系与南京新百是同城同业竞争对手,如果通过此次收购能够将两者的资源优势互补,将成为产业并购中值得提倡的案例。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壳资源的稀缺及并购市场的不成熟,财务性并购较多,甚至出现“坐庄”而不小心成为第一大股东的现象。而随着并购市场逐渐发展,走向成熟,产业并购将成为主流。 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