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有限的藏药资源能否擎起发展的一片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9:05 新华社

    近年来,传统民族医药的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藏药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但是有专家担心,藏药产业过快的发展,引发的是一系列掠夺式的采挖、采集,这不仅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给有限的藏药资源带来灭顶之灾。资源是否能够擎起发展的一片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原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资
源。资料显示,青海省有药用资源1660种,其中植物药1087种,动物药150种,矿物药57种;而西藏有植物类药材2584种,动物类药材175种,矿物类药材200多种。其中仅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地带的珍贵药材就多达300多种。

    这样看来,藏药本身的资源储备还是相当丰富可观的。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藏药材陷入“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中。1公斤冬虫夏草的价格已经由几十年前的100多元,涨至万元以上,翻了百倍之多,据业内人士分析,其行情还会继续看涨。而掠夺式采挖对青藏高原生态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据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统计,青藏地区20世纪70至80年代大黄产区近1万平方公里绿洲变成黑土滩;到80和90年代对红景天资源“地毯式”的采挖,对草原破坏严重;90年代后期藏药工业化生产的到来,已对不少高原植被造成威胁,如獐牙菜、花锚、唐石特端香、唐特苜蓿、唐石特紫茉莉、翼首草、独一味、绿绒蒿、雪莲等数十种药材越来越少,特别是藏药生产链上原来就没有藏药材供应的主渠道,没有专业的机构,由于盲目采挖开发,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藏药材资源日益枯竭。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青海省藏药材资源特别是地道药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购量逐年上升,而药材产区却不断缩小,产量逐步下降。几乎所有的产区都是只采挖不保护,有多少挖多少,哪里方便哪里采。这种无序的掠夺式采挖已经使青海境内不少优质资源枯竭,个别品种甚至有灭绝的危险。青海藏药材年需求量在2000至2500吨之间,但年收购量不足1000吨。有的药材,如藏茵陈,因产量大大减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从省外收购,有些甚至要进口。据统计,目前仅青海省境内濒危药材的品种主要就有:雪莲、麻黄、红景天、藏茵陈、青海茄参、乌努龙胆等10多种。

    据专家介绍,藏药材本身所具有的种类构成广谱性、资源物种特有性、极端环境适应性等主要特点,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利用选择空间和较高潜在经济价值的宝贵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然而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原因,天然药用资源本身低下的再生能力和脆弱的生存能力又制约着藏药材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天然药用资源难以保证中藏药产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目前,部分藏药材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显得较为突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藏药材资源的产业化和持续利用,就没有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藏药的需求量猛增,天然药材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绝种,在保护与开发中培植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藏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