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突破藏药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9:05 新华社

    近几年来,藏药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藏药企业在百家以上,青海省藏药生产企业有20多家,西藏自治区有40余家。据了解,这些企业中不少是在近年来“藏医药热”的带动下新建的,原来的企业也逐步扩产,因此对藏药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不论从现实的处境还是从长远看来,如果仅仅靠野生中藏药材
供给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只能是涸泽而渔,最终走上穷途末路,无法与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相适应。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晓峰认为,随着藏药产业化的发展,藏药材资源资源利用强度的增加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而藏药材的资源的繁衍再生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强藏药材资源种类的人工引种栽培和繁殖驯养来提高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这将成为解决药材(特别是常用药材)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但是目前,由于受地理环境、技术,以及起步较晚等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药材的人工种植规模,远远无法与内地一些省份相比。据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青海省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在11万亩左右,而甘肃省已达90多万亩,当归、党参、大黄等品种的产量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

    2004年,国家颁布了《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简称GAP),并要求建立一批国家GAP管理部门认可的规模化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基地,即GAP基地,这也将成为制药集团原料供应地。而为了使今后的发展不会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目前青藏两省区上规模的藏药生产企业都着力于打造自己的药材资源储备基地。据了解,青海省已经批准青海唐古拉药业有限公司建立规模达31万亩的大黄种植基地、以及其他6个GAP种植基地;奇正藏药厂在西藏林芝地区创建了红景天种植基地;青海大地药业建立了藏荫陈种植基地,被列入国家“双高一优”工程。

    据青海省三普药业总经理李良学介绍,GAP种植基地的培育,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是企业产业链延伸的一个表现。此外,在把握原材料可控性的前提下,对青海的藏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从源头抓起,使野外采集保证不了质量和数量的劣势被科技含量高的规模化种植所取代。

    青海省唐古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萧融说,很多藏药数量的减少与无度的开发脱不了干系。如大黄的成长期为3年,即3年成药,如果开发之后不及时补种,就很容易出现断层。31万亩大黄种植基地的建立,将会为大黄资源的有序利用打下基础。

    青海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可以把发展药材种植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相结合,将其作为后续产业,实行林、草、药套种,或与其他经济作物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藏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