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艳玲
为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质量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了今年第一批制假制劣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与此同时,全国工商系统全面开展节日食品市场大检查。
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点共38家,包括了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白酒及婴幼儿配方奶粉7类主要的消费食品。列入“黑名单”的这38家违法者中,有的既无生产许可证,又无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有的存在制假制劣严重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无证企业已全部责令停产,制假设备、原料及劣质产品全部被查封。国家质检总局同时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五不放过”的要求,对辖区内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要彻底没收劣质产品及原材料,依法向当地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关闭企业或吊销有关证照的建议,对限期整改的要指定专人重点监督;对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移送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追究涉案企业假劣食品的流向,严防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在对北京食品市场检查时表示,全国各级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流通领域节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春节临近,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放心肉和放心食品,各级工商部门按照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节日及两会期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的同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制度,对春节市场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食品进行重点检查,严格监管食品质量,规范经营者行为,严厉打击出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并将督促商家继续做好食品准入制度、过期食品的下架、退市和销毁等企业自律工作。各地工商机关还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建立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保证节日期间信息畅通,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市场报》 (2005年02月04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