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购物警示:建议零售价一种另类的商业欺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21:22 新华网 | |||||||||
据新华社电兰州市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消费警示称:“建议零售价”是误导消费者的“帮手”,消费者不要因此上当。与此同时,国内众多媒体无一例外地把“建议零售价”定义为另类的商业欺诈。 时下,许多商场里销售的商品,都标注了“建议零售价”的字样。小到几元钱的牙膏、香皂,大到上千元的时装、电脑等。凡是商场里销售的商品,大多数都有“建议零售价”
记者在兰州市内一些超市看到,“建议零售价”为1.3元的鞋油实际售价只有1.1元,2.7元的洗衣粉实际售价只有2.2元;45元的洗发水实际售价也只有33元。在一些服装专柜,“建议零售价”为788元的西装,只卖200元,180元的衬衣只卖60元。大部分商品的零售价比“建议零售价”低10%到30%不等。而在节假日,实际销售价格更低。 一些消费者表示,目前大多数的“建议零售价”定得太高,形同虚设。“不是为了服务消费者,而是在帮零售商兜售商品”。 甘肃省消费者协会的有关负责人说:“建议零售价”虽貌似明码标价,但标价虚高,不符合实际,涉嫌误导消费者。“建议零售价”原是厂家为了防止商家漫天要价,增加商品价格透明度的手段。但一些厂家为使商品早日卖出,有意将建议零售价定得很高,使其成为了厂商联手“蒙蔽”消费者的手段。“建议零售价”已成为厂商联合上演的促销双簧戏。 兰州金致诚律师事务所王蓝云律师说,国家出台的有关价格法规中至今没有“建议零售价”这个概念,故而厂家和商家可在这上面大做文章。“建议零售价”如何定,就完全成了厂家的一种“自主行为”。所以演绎成目前厂商联合欺骗消费者的手段。 相对于商家给消费者的让利来说。商家从厂家那里得到的实惠更大。“一件衣服,好一点可以净挣一百多元钱,最不行也挣二三十元钱。”张老板说,他们从厂家拿货,一般是3折左右,有些甚至打到1~1.5折。而在批发市场,批发一般则是4~5折,零售则是6~8折。 “建议零售价”的制定应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它是厂家根据产品的成本、质量、销量和品牌、技术含量的价值,同时权衡商家应得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的。但受利益驱动,少数厂家为招徕更多批发商与零售商,有意将价格定高,让商家感到有利可图。同时,商家还可以利用那些实力较强、名气较响的生产厂家的信誉度、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使“建议零售价”出现了无序和泛滥。 “由于法律规定的13种价格欺诈中,没有列入‘建议零售价’,厂商的这一行为很难直接用相关法律去限制。”王蓝云说。 业内人士指出,差额悬殊的价格,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还包括正规厂商。工商和物价等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发挥监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