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在华跨国公司独资潮涌 欧商日企打头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13:0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对跨国公司而言,合资只是进入中国的捷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他们提供了更便捷的投资通道时,一批跨国公司开始悄悄地拆掉这座“桥”。从2002年至今,松下、宝洁、西门子等公司陆续将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转为独资,商务部在刚刚发布的《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强调了这一趋势。

  欧日企业率先独资化

  在华独资公司的名单上赫然排列着众多大牌企业的名字:英国BP,德国巴斯夫、拜耳、西门子、惠而浦、阿尔卡特,日本三菱、日立、松下……来自欧盟和日本的公司在独资化浪潮中打了头阵。中国是欧盟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重点。从2002年起,英国BP公司通过收购,成为中国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商;2003年,阿尔卡特收购中方股份,以两股的优势掌握了上海贝尔的控制权;记者近日更获知,西门子公司正计划将其在华的近60家企业尽可能地发展为独资。与此同时,日本跨国企业也在中国家电行业建立独资公司。2002年,松下(中国)率先独资化,日方掌握了松下集团在华全部6.3亿美元投资的股权,中方的股比已经微不足道;而日立公司寻求增持中国合资企业股份未果,就立即在安徽芜湖另建了独资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把在中国生产家电的控制权抢回手中。

  合资已失去吸引力

  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地争取独资?20年来,合资的方式曾令他们在进军中国市场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为什么现在要忙不迭地改变这种现状?在报告中,商务部跨国公司副研究员李艳君给出解释,“欧盟跨国公司当初成立合资企业,主要是想借助中方的关系网开拓中国市场,这一优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已失去吸引力。”商务部跨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也以松下为例对跨国公司独资化的深层原因作出分析。他认为,独资是松下公司从管理角度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松下在华的41个投资项目都由各事业部单独管理,合作十分困难;同时,与中方的合作内耗太高,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王志乐介绍,现在松下(中国)已经完全实现独资化。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合资的形式下,核心技术始终还是牢牢地掌握在外商手里,而在外商独资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就更起不了作用。除了大规模独资化,目前跨国公司还在加速其基础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扩大销售与售后服务投资。这意味着,在技术上本就逊人一筹的国内企业还将面临来自跨国公司更猛烈的进攻。(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