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伟雄
过去的常识告诉你:裁员和并购,几乎是“公司失败”的同义词!但你相不相信,到了IT时代,这两个行动,却是“下一个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景气,就会有两种事情层出不穷。一件是“裁员”,一件是“并购”。问题是,你
抱着什么样的心情,看待这两件事。
是悲伤呢?还是微笑!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科技公司的并购潮,仿佛尼亚加拉大瀑布,令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裁员?为什么并购?一个想当然的结论是:裁掉了人,节省了支出,避免亏损持续扩大;企业相互并购,是为了降低成本,原本两家公司两个人做的事,现在只需一个人。
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大企业的裁员,是要付出巨额成本的,以AT&T为例,它去年为裁员7400人付出不菲代价,遣散费用和其他赔偿金开支使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政收入减少11亿美元。如果不裁员,它损失的金额恐怕不会这么多。所以在很多企业的并购案中,我们也看到合并后不裁员的例子,甚至有些企业还加倍努力找人。种种迹象表示,我们需要对IT企业更多的理解。
在IT竞争的时代,最好不要用“防守”的角度看待科技企业,在“摩尔定律”打造的鲜血荒地上,IT公司一诞生,就被赋予了“攻击”的基因血液;对它们而言,“攻击”就是最佳防守。
不管是裁员,或者是并购,都是一种组织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destruction),在不景气中,优秀的企业家最容易看出组织的弱点,他们割掉自己的腐蚀细胞,买进可以和自己血乳相融的异质新细胞,为的就是创新自己的活力与实力。
美国GE公司,是美国上市公司中惟一近36年股价年年超越道琼斯指数报酬率的公司。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策略极简单:公司每一种事业,都要拿那个产业中的第一名;他采取的方法更简单:卖掉没有能力做到第一的事业,买进能帮助GE拿到第一的公司。在他1981年就任后的4年中,他一共砍掉了117个事业体,遣退了10万个同仁;但在1998年,他也买进了108家新公司。
IT时代的特色,是“市场”变得永远比“企业”快。拿下第一,不是虚荣,而是确认自己比竞争者都快;而要拿下第一,就得随时保持自己身处“30岁迈克·乔丹”的巅峰状态———体能、技术、经验、视野平衡得恰到好处。
裁员与并购,都是乔丹要打NBA季后赛的体能调整,是下一波攻击的准备。
因此,不妨用新鲜的眼光,看待甲骨文、西门子、松下这些公司的裁员;也以好奇的心思,追问“联想并购IBMPC”、“SBC并购AT&T”背后的变革企图。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2月0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