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 正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制度建设展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0:31 证券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是一个渐行渐近的过程。推进改革要与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的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和金融监管能力等相协调。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
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一、继续稳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

    (一)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

    我国城乡信用社数量众多,其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但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管理粗放、定价制度基础较为薄弱等现象。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城乡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不完善,存在垄断定价和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地区民间借贷活跃,加剧资金体外循环,削弱宏观调控效果的现象。因此,应在完善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的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促使城乡信用社结合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从而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简化贷款利率的管理档次和种类,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权。

    (二)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有效形式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机构运用价格手段开展主动资产负债管理的前提条件。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研究协议存款的标准化和流动性问题,逐步放宽起存金额限制,采取渐进方式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三)逐步形成完整合理的收益率曲线

    收益率曲线是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特别是中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定价的重要参考。形成完整合理收益率曲线一方面需要优化各期限国债结构,逐步实现国债余额管理和滚动发行;另一方面,还需要大力丰富金融产品,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务工具、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等,从而引导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

    (四)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也将逐步完善。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并通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将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重要形式。要逐步建立健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的制度体系,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五)简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

    目前对境内外币利率的管理仅限于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币)以下的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等4种外币小额存款利率上限。今后,要通过简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期限档次和下调大额存款金额标准等方式,进一步简化境内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管理。为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导地位,按照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保留对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管理。

    二、金融机构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

    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各金融机构应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利率定价技术和内部管理制度,夯实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

    (一)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科学确定风险溢价

    风险与收益对称是科学定价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说,贷款利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该笔贷款的风险溢价和目标收益率。坚持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定价,就是要求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每笔业务的成本和费用、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兼顾市场竞争策略,使金融机构的价格竞争建立在理性定价的基础上。目前,受金融生态条件、内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等制度性制约,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容易引发价格恶性竞争,发放无效益的贷款,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竞争实力,危及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健经营。

    (二)完善科学定价的制度,改进定价技术

    健全金融机构的科学定价制度必须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体系。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正确界定各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利关系,防止政府或某一股东干预日常业务经营,真正确立受资本充足率约束的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

    第二,要建立利率定价管理及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细化利率定价、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专业分工,建立按产品、客户、以及业务经营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的管理会计制度,为贷款定价提供基础数据。

    第三,建立风险溢价测评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经营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内部评级法和已收集积累的有关数据对各种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大小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提出每笔业务的风险溢价参考值和潜在风险管理方案。

    第四,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和正向激励机制。金融机构要明确各项业务经营管理的内部专业分工和业务流程,通过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有效调节各业务流程环节利益的再分配机制,培育正向激励机制。

    第五,建立内部资本约束制度。金融机构应建立内部资本预算和分配制度,以资本约束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的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形成收益激励与风险约束的平衡机制。

    各类金融机构应以收益与风险成本相对称原则为基础,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和经济、技术实力,参照完善内部定价和管理核算体系(见图3),逐步提高利率定价的能力。

    图3:金融机构资产定价的微观基础图

                           产权制度、正向激励机制
                                 利润|
                                 化最|
                                 大目|
                                 标  |
             信用   预期损失         |     成本、费用   管理
             风险 -------收益、风险-------会计
             评估   非预期损失    对称定价     考核     系统
             系统                    |
                                     |资本
                                     |风险
                                     |升水
                                     |
                             经济、资本分配系统

    专栏 5: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金融机构能否建立并不断完善这些机制,直接决定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速度。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种类主要有: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本点风险和内含选择权风险。目前,上述利率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存在。

    重新定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时间差异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当市场利率变化时,这种资产、负债重新定价时间的差异会带来资产负债业务价格调整时间的不一致,从而带来金融机构利差收益的变化。虽然此类风险是金融机构借以盈利的基础,但不加计量和管理也会带来不可预期的收益变化。

    收益曲线风险是指当金融机构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发生意外变化时,银行资产方收益可能与负债方支出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化,从而影响银行收益的风险。

    基本点风险指一般利率水平变化引起重新定价特征相似的金融工具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化,从而影响金融机构收益的风险。以存贷款业务为例,当存、贷款利率均实行按月浮动时,若两者参照的基准利率变动幅度不同,则会引起金融机构利差收益的变动。

    内含选择权风险指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或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受体制性因素和微观机制制约,我国金融机构目前对存款人提前支取和借款人提前还款缺乏违约惩罚手段。此类风险较为显著。

    2002年底至2003年初,人民银行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法人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法人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利率风险的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我国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各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利率业务人员对利率风险量化分析和利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到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中的专职人员有限,利率管理的信息系统资源匮乏;在管理理念方面,很多银行尚未从单纯的利率管理转向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并重。

    二是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商业银行缺乏专业、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目前都存在数据分散,未实现"逻辑"集中的问题,现有系统不能进行实时利率风险计量导致利率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滞后。

    三是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和科学的定价机制。商业银行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没有建立分产品、分部门、分客户的核算机制和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中心的定价体系。

    四是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西方商业银行已经广泛运用的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目前尚未在人民币市场运用,限制了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有效地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金融机构由被动接受利率管理转变为开始行使一定的利率定价权和利率风险管理职能。2004年10月29日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金融机构更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技术建设,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三、中央银行

    利率管理制度建设

    与完善金融机构微观经营机制同步,人民银行将加强利率的监测、分析。

    (一)完善人民银行总行、分行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两级利率监测体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相继建立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协议存款利率、外币利率等利率报送制度。人民银行将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继续完善两级利率监测体系。建立市场化利率水平的定期监测和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对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走势的引导,为利率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建立对金融机构法人利率市场化微观机制建设情况的备案、评估制度。人民银行总行、分行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应按照既定的利率政策,对辖内金融机构法人利率定价制度、定价基础信息系统和利率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情况建立备案制度,进行定期评估,撰写评估报告,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意见和政策建议。

    (三)建立市场利率水平定期公布制度。为提高市场化利率水平的透明度,人民银行总行、分行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将按季公布全国及辖内利率水平和变动情况,引导金融机构理性确定产品价格,维护利率竞争秩序。

    (四)建立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监测和调研制度。民间借贷利率是反映资金体外循环程度的指示器,是反映民间借贷资金供求的指标,也是中央银行调控市场利率时不可忽视的方面。针对民间借贷长期存在的客观条件,人民银行有必要建立分支行信息监测、反馈系统,并结合其辖区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为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保持金融市场体系稳定,建立市场利率调控体系服务。

    (五)加强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培训。人民银行总行、分行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城乡信用社的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培训,为增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更多地关注和促进金融机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利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