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达沃斯雪花与阿雷格里港的艳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09:37 东方早报

  参加2005年1月底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令中央电视台制片人王利芬确信:“所有的人关于达沃斯的记忆都是与雪连在一起的”。为此,这位北大中文系博士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体察,传回一段充满诗意的描述:“达沃斯的雪飘得很慢,这一慢就优雅了许多,因为没有风,几乎没有一丝风。没有风的雪花在空中纷扬,流连,在落地时静卧。”

  寥寥数句,写尽达沃斯如人间仙境之美。地处瑞士东部一条17公里长山谷的这个万人小城,每年总会下雪。而令全球更多人闻其名并心向往之,则还是从1970年开始举行世界经济论坛后,每年此时政要、富豪和名人汇集,尽享瑞士美景,纵论天下大势。

  在印度洋惊人海啸余波未散、全球化繁荣与更多不确定性迸发之际,今年的世界经济经论坛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在“承担起做出艰难选择的责任”的主题之下,多数与会者选择了将“贫穷、公平的全球化、气候变化、教育、中东和全球政治”作为六大首要议题。

  相对于此前历届年会,一些重要变化正如雪花般在达沃斯纷扬。在多达数百场的各种专题研讨会中,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新一轮世界贸易谈判、中国及人民币汇率、欧洲与欧元走势、国际油价等当然仍为与会者所热议。而基于更广泛的全球性可持续与协调发展考虑,世界经济论坛显然在拓展更具深度与广度的议题,比如论坛推出“反腐败联合倡议”,也得到全球能源、建筑与采矿业60多家公司联合声援。而这一切,显然是一个试图真正反映世界发展趋势的全球盛会所必须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

  虽然中国从1979年即开始赴达沃斯参会,但这一论坛真正引起中国公众关注,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而自信地走向世界;而达沃斯同样需要更充分关注中国这一全球工商界热议的潜在增长市场。如此一拍即合,中国话题在达沃斯多了起来,世界经济论坛及其开创者施瓦布教授,也在中国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

  不管你是否喜欢,必须承认这一论坛运作得非常成功,否则如何能吸引全球1000多家知名企业争着交钱成为其会员,如何让成千上万要人、名人每年按时聚集这山中妙境?世界上恐怕再难有如此优雅而从容的坐而论道了,虽然这良辰美景中的年度全球盛会,多半也只不过是论论道而已。在这个美丽的雪山小城,政要名流来时热闹去后无声,议题讨论群英献策说完就完,一切都很像王利芬笔下那飘得慢而优雅的纷扬雪花。

  客观地看,30多年来始终冠盖云集的达沃斯,其实曾促成不少历史性的政治、经济或社会重大进展。比如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关系高度紧张、几近开战的土耳其和希腊两国,正是在1988年初的年会推动下,两国首脑最终签署《达沃斯宣言》而握手言和。1989年会时的东西德统一会谈、韩朝首次部长级会议、1992年会上的南非国大党和英卡塔自由党领导人历史性会谈,以及1994年会上巴以签署的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协议等,均已名载史册。

  至于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达沃斯所探讨议题的重要性与前瞻性,更是声名远播。比如极富盛名的1997年论坛关于互联网经济的预测与分析,完全被其后数年的爆炸式发展所证实,年会数度探讨的全球化浪潮和跨国公司竞争,更是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可以说,这个被称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谈”,的确是全球政要和企业界人士研讨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或私人会晤场所。而最新的变化则是演艺界名人大量加入,充分利用这一国际顶级“秀”场,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贫困、疾病,大搞慈善捐助。

  虽然如此,达沃斯还是在赢得高度赞赏的同时,招致同样多的批判,并被反对者斥为鼓吹全球化的“富人俱乐部”。于是从2000年起,有了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同时召开的“世界社会论坛”,挑明了与达沃斯唱对台戏。来自全球各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或社会团体的数万名代表,每年积极呼喝于世界社会论坛,讨论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争取社会平等与公平。

  这真是一场颇具象征意义的全球较量。就像民有贫富、国分强弱,地球上存在南北差异,经济中争论效率与公平,一群权势者在风景如画的富裕之地展望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而另一群反权势者则在社会差异悬殊的发展中国家,探讨如何尽可能解决全球化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如果抛开两个论坛各自存在的局限性,站在更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冷静看待这一北一南的奇妙组合,恐怕更应承认其促进全球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

  双方并存5年来,其实也在不断相互影响,并直接促使对方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今年的世界社会论坛探讨“自主思维、媒体权利、人类共同财产、社会斗争和民主选择、和平与非军事化、国际民主秩序、主权经济以及维护多样性、多元性和独特性”等议题。而不管主动还是被动,这些议题也在逐渐进入世界经济论坛的讨论范围。

  也就是说,虽然参与者身份不同,拥有和可动用的资源不一样,基本立场与价值观也差距甚大,但同在一个地球上感受冷暖,使得双方的关注重点正在不断接近或趋同。而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重要变化,无论对于达沃斯还是阿雷格里港,虽然两者其实都主要是坐而论道,虽然任何一方其实都难指望必须达成什么共识,或形成更有约束力的全球性行动纲领。

  也许因此我宁愿相信,王利芬描写的那段雪景,可能多少有点春秋笔法。达沃斯的雪花如何纷扬,只有亲临者最能体会。不过想想每年此时,雪花流连、银妆素裹的达沃斯贵客盈城,但多忙而不乱且有升平祥和之气;而南半球的阿雷格里港则正值盛夏艳阳普照,数万名与会者直抒己见一片热语喧哗。无论喜欢与否,这当是真实的、多样性的全球化世纪图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