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宁改革”系列报道本报记者 杨明炜 李银雁
如果说政府职能转变在更多意义上是针对政府外部服务功能而言,那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则是为提升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与效率而推进的一项改革。这项改革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但真正推行起来,却如一句古语所言:知易行难。
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近年来,南宁市把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核心内容。
据曾任南宁市人事局局长的李秋明叙述,南宁的人事制度改革,首先是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抓起。1998年开始试点,当时的着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结合职称评定、用人制度改革。之后逐步全面推开。到目前为止,南宁市事业单位已全面实行聘用制度,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后进行的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1998年,南宁不再对大中专毕业生执行原有的统包统分政策,将毕业生分配推向市场,双向选择。政府的职能是负责制定政策,如规定大中专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口,也可以先被单位聘用,再根据实际需要为其解决户口。南宁推行这一改革四年之后的2002年,国家才正式实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化。
从2003年开始,南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进人全部通过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选择。
在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南宁又进行了政府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
据介绍,自1996年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南宁市在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试行职位聘任制度,探索公务员队伍退出机制;坚持备案制度,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让人们接受改革靠“下毛毛雨”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涉及许多人的利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南宁市的改革没有因为遇到阻力而停滞。例如,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市社会福利院的一位副院长没能竞争上领导岗位,按照规定,最后他竞争了一个勤杂岗位,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再如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当时许多家长们认为,孩子辛辛苦苦上完学,就面临失业,因此不容易接受。
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对记者说,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别的办法,主要是靠“下毛毛细雨”,就是在每项改革前,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传达改革的意图,宣讲改革的目的和必然性,再慢慢地推行改革。
李秋明回忆,当初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时,有不少事业单位的人员提出,“我干了一辈子,这不是打破我的饭碗吗?”李秋明说,改革就是要打破铁饭碗,就是要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的问题,不改不行。他说,改革贵在坚持,也要把握好节奏,同时注意做好服务工作,人们才逐步接受了改革。
下一步改革仍任重道远
虽然南宁的干部人事干部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李秋明坦言,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仍任重道远。
他介绍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在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譬如,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缺少强有力的载体,人才市场两个主体的参与度还不高,难以形成合力;对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尚未形成共识,仍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尚未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单位的足够重视等等。
他还表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缺乏相互配套,有时甚至互相撞车,产生牵绊。例如,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本应是聘用制度和竞争上岗的核心,也是单位的自主权,但南宁市对事业单位实行工资统一发放后,便与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产生了矛盾。
此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缺乏较高层级的指导性意见和配套文件,政策滞后给改革增加了难度。
在采访中,也有人士指出党的机构与政府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不配套、不协调的情况,这应成为下一步改革考虑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