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苏连云港:2004年全市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0: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是江苏连云港市经济建设呈现超常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尽管许多方面依然表现不够理想,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排难向前,经济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主要经济指标普遍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一、发展亮点,竞相纷呈

    总体来看,2004年确实是连云港市多年以来取得成果最为丰硕、充实,凸显亮点最多和最为明显的一年。根据连云港市去年以来发展实际,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可谓可圈可点。初步归纳,主要亮点突出表现为以下15个方面:

    1、综合实力,实现突破。

    据初步核算,2004年,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即GDP,下同)突破400亿元,达到416.36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长13.9%,较上年增幅高出1.8个百分点,创近7年来最高增速,增长在全省13市排序中较上年前移2位。

    分产业看,连云港市三次产业总体呈现“稳固、提升、活跃”的良好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58亿元,增长6.6%,在全省13市及苏北5市中增幅均居第4位;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8.29亿元,增长17.7%,增幅在全省居第6位,在苏北居第1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49亿元,增长14.3%,在全省增幅居第3位,在苏北各市中提升到第1位。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003年,连云港市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地级城市中位居第72位,较上年前移了11位。在江苏进入百强的11个地级城市中,连云港市位次较泰州高出3位,在苏北仅落后于徐州,较盐城领先11位,当然要明显好于淮安和宿迁。

    据初步核算,2004年,连云港市人均GDP将达到8891元,按汇率计算则突破1000美元,为连云港市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04年,连云港市综合实力排名将继续好于上年。

    2、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1)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连云港市GDP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17%,较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4.5%,在苏北各市中已前移到第一位。(2)从工业增长质量情况看,连云港市工业用电量增长明显快于增加值增长。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增长达到25.6%,较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4.4个百分点。(3)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明显好转。2004年,连云港市四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56%,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水平。县域规模工业用电量增长49.1%,较工业增加值增长高出10.7个百分点。

    3、农业生产,形势喜人。

    2004年,连云港市把加强农业、促进粮食增产等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一年来,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市场的有力拉动、政策的有效驱动,加之有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全市农业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其中突出亮点主要有:一是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去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政策极大调动了连云港市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加之今年非常适宜的气候条件,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60.29万吨,较上年增产27.9%,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棉花总产实现4.82万吨,增长60.7%,在近6年中,是除2001年之外的最好水平;油料总产达到13.52万吨,增长23.8%。二是水产品生产实现历史突破。去年全市水产品产量突破40万吨大关,达到44.67万吨,为连云港市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紫菜养殖经过近15年的发展,现年产量已达约7亿张,市场份额约占到全国的1/3。三是农村生产形势普遍向好。去年,连云港市顺利荣获全省首家无公害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城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家庭多种经营等均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到12月末,全市生猪饲养量395.21万头,其中存栏161.0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7.0%;家禽饲养量达到4307万只,增长15.6%。其中存栏达1474万只,出栏2833万只,较上年分别增长22.8%和12.2%。

    4、工业发展,成效突出。

    工业是连云港市重点支柱产业。去年以来,连云港市工业总体呈现加快态势。其中最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销售形势进一步好转,股份制和外资企业生产继续提速,私营工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44.03亿元,增长18.6%,在全省13市中增幅居第7位,在苏北五市中与淮安市并列为第2位;全市工业化率达到34.6%,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到12月末,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达到288.20亿元,增长40.0%;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34.3%,外资企业增长44.8%,私营工业增长42.1%,农村工业增长48.7%。工业增加值实现82.70亿元,较上年增长21.2%,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261.15亿元,增长37.6%;实现工业利税增长23.3%,均明显好于上年水平。据初步统计,去年连云港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61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5家(含如意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从工业用电情况看,去年连云港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5.6%,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幅4.4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各市中居第5位。

    5、港口运输,再上台阶。

    港口运输是连云港市最具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之一。一年来,突出亮点主要集中为以下三点:一是港口吞吐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去年,连云港市进一步加大港口发展力度,年内建成了10万吨级散货和1个第五代集装箱泊位,并完成7万吨级航道扩建,港口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年连云港口吞吐量达到4352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长16%,是1988年以来第二个增长最快的年份。二是集装箱发展继续全国领先。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大关,达到50.23万标箱,增长66.8%,增幅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较全国平均增幅高出40.4个百分点,进一步确立了作为苏北乃至华东地区主要集装箱运输港地位。三是国际客运实现历史突破。去年12月30日,连云港市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客货航线,将明显提升连云港市国际影响,必将进一步拉动连云港市经济与国际旅游事业发展。

    6、交通通讯,持续加速。

    (1)交通枢纽建设加力。去年9月,连云港市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之一;进入10月,我国国道主干线路网中东西最长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建成通车,进一步加速了连云港市陆路交通运输发展,也标志着连云港市交通枢纽地位跨上一个新的水平。到12月末,连云港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239公里,在我省各市中仅少于南京,居第2位。

    (2)航空发展实现加速。去年,连云港市航空发展最大的亮点是伴随着东方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过夜基地起用,连云港市已成为国内又一个重要的民航客机始发港,实现了连云港市大交通建设又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目前,连云港市是全国建成较早的国家4D等级重要机场,现已开通国内航线8条,其中当年新开通3条。全年共完成航班2434架次,较上年增长41%;旅客吞吐量实现8.23万人次,增长83%,各航线平均客座率为60%。

    (3)通讯事业持续加快。到12月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2.43万户,较年初净增8.37万户;固定电话总数突破100万户,达到118.40万户;其中小灵通电话用户达到29.50万户,较年初增长1.7倍。据初步调查测算,按户计算,目前连云港市电话及移动电话总体普及率已经实现100%;按人均计算,普及率平均约达到39%,总体表明连云港市已经成为全省信息化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7、对外经济,势头向好。

    从全省来看,连云港市对外经济具有一定地位。去年,连云港市主要对外经济指标继续快速增长。具体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外贸易实现历史突破。特别是外贸出口自6月份以来,每月出口额都超过5000万美元。到12月末,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达15.72亿美元,在全省各市中仍继续领先苏北和泰州,居全省第8位;较上年增长61.7%,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4.8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跃居第2位,增长为连云港市近4年最高。其中外贸出口7.7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外贸进口总额实现8.02亿美元,首次超过出口,同比增长高达114.5%,增幅居全省第一。二是利用外资实现大幅度增长。据初步统计,到12月末,全市新签订利用外资项目达到274个,增长15.6%;协议利用外资6.91亿美元,增长35.5%;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28亿美元,增长达到112.1%,为1993年以来连云港市外资方面最好水平。三是本地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去年,“连云港制造”的本地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3.8%,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再一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8、市场格局,明显优化。

    去年以来,连云港市市场流通领域进一步明显呈现向商业中心区、向新型流通业态、向流通骨干企业等三个方面集中趋势,其中除时代超市、苏果超市外,当年陆续开张的中百商场、苏宁连锁、宏图三胞、文峰卖场、上海农工商等,进一步优化了连云港市原有商业流通格局,标志着连云港市市场建设格局又提升到新的发展层次。随着市场建设的加快,连云港市城乡销售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据统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1.22亿元,较上年增长14.2%,为近9年增长最高水平;增幅在全省13市中与镇江并列居第9位,在苏北居第2位。

    9、旅游事业,继续高歌。

    去年以来,连云港市旅游事业继续取得全面“丰收”。年初,连云港市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目前为止,全市国家级4A景区已达4处(含渔湾景区),在去年上半年全国首次命名的国家级旅游示范点中连云港市有3处“中榜”,占整个苏北的3/4,进一步提升了连云港市旅游的“含金量”。去年以来,随着各项旅游节庆及体育活动不断推出,连云港市旅游热潮更是升温明显,全年旅游业接待国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达61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2.5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1.8%和2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达4.03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3720万美元,分别增长77%和100.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10、民营经济,贡献增强。

    去年连云港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民营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连云港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全市经济快速崛起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据初步测算,全年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5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4.8%,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11、东部发展,增势强劲。

    东部城区是连云港市优势最为集中的地区,在全市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年前,连云港市审时度势,做出临港开发的科学决策,加快东部城区建设的序幕随之拉开。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建设,以连云区、开发区和港口集团为主体的连云港市东部城区明显呈现率先崛起的良好态势。据初步统计,去年连云区GDP增长为13.9%,高于全市其他县区;连云港开发区GDP增长更是达到30.9%,较全市平均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连云港港口集团以加快港口发展为中心,全力打造大港口,完成吞吐量实现新的突破,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更是持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从工业生产看,去年连云区工业产值增长为36.1%,开发区直属企业产值增长达到59.5%,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增长。地处连云港市东部城区的益海粮油公司,全年产值达到38.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3.3%,同比增长达1.12倍;同期连云港碱厂实现产值也突破10亿元,达到10.63亿元,同比增长31.8%,均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12、县域经济,举足轻重。

    去年以来,连云港市县域发展明显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总量举足轻重,增长质量继续提高,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步伐加快。(1)去年连云港市四县共实现生产总值21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7.1%;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8%,稳居全市半壁江山。(2)到12月末,四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17.01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47.5%,同比增长38.7%,较全市平均增幅高出22.7个百分点。(3)去年,连云港市四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7.23亿元,同比增长46.3%,较全市平均增长高出6.3个百分点,较市区平均增长高出8.1个百分点。四县工业增加值实现16.08亿元,同比增长38.4%,较全市高出17.2个百分点。四县工业产销率达到98.7%,较全市高出1.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4)去年,四县共新签订“三资”企业协议2.82亿美元,同比增长40%;“三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均明显快于全市增幅。

    13、金融保险,健康发展。

    去年,连云港市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注重改善银企合作,信贷投放得到有效加强,确保了连云港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69.09亿元,较年初增加66.1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82.69亿元,较年初增加41.39亿元,其中各项农业贷款新增7.41亿元。

    去年连云港市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各类保险费收入实现11.51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全市养老保险面进一步扩大,市属企业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78%,较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目前,连云港市城市离退休养老金实现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14、三大收入,提高明显。

    发展经济的宗旨和目的主要是改善居民生活、增强企业和地方财政实力。去年以来,连云港市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和财政收入等三大收入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连云港市经济发展质量已切实得到改善。(1)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据抽样调查,去年连云港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72元,较上年增长14.0%,是自199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据初步统计,去年连云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01元,增长达到11.5%,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据统计,与上年比,去年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6%,利税总额增长23.3%,利润总额增长18.4%,总资产贡献率同比提高0.8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1.9%。(3)财政收入实现历史突破。去年以来,连云港市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到12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18.58亿元,增长35.5%,增幅居全省第7位,在苏北仅低于徐州。从目前来看,连云港市去年财政预算收入水平及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5、城市建设,整体加快。

    去年是连云港市城市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连云港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路桥广场、房地产开发、公用事业、景区景点、园林绿化、美化亮化、整治水环境等七大类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41亿元,较上年增长37%;共计实施城市建设项目300项,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38.6公里,再次开创连云港市城市建设项目、投资、速度历史新高。其中新增绿地面积和投资总额均超过前5年总和,使连云港市城市面貌的更新和变化凸显,城市规模和内涵明显扩大,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据初步测算,到去年年末,连云港市城市化率可能超过36%,可望达到36.3%,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创连云港市历史最高水平。从全省来看,这一水平将有可能超过淮安,进一步促进连云港市在全省位次实现前移。

    二、存在难点,亟需改观

    2004年,连云港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普遍高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横向比较来看,连云港市加快经济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有待采取进一步措施加以改变。

    1、经济总量,差距明显。

    从全省来看,连云港市主要经济指标依然普遍居后。除主要外经指标略好一些外,其余指标均居后位。其中GDP总量居第12位,仅相当于淮安的83.1%,相当于徐州的38%,相当于苏州的12.1%。2004年,连云港市人均GDP仍是仅高于宿迁,相当于淮安的92.3%,相当于徐州的73.7%,相当于苏州的15.3%。

    从周边地市看,连云港市经济实力指标明显后移。以人均GDP为例,1978年,在淮海经济区19个地市中,连云港市居第5位,普遍高于山东各市,其中较临沂高出60.5%,较日照高出25.4%。2004年,连云港市GDP仅相当于泰安的56.9%,仅相当于济宁的37.8%,连云港市与山东等周边城市差距呈现继续拉大态势。特别与山东各市比较,连云港市GDP总量及速度均呈落后态势。

    从沿海开放城市看,连云港市主要总量经济指标普遍不高。2004年,在18个主要沿海城市中,连云港市工业总产值仅高于北海,港口吞吐量居第1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居16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居17位。

    2、发展速度,仍然趋后。

    从全省各市看,连云港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不高。去年连云港市GDP增幅在全省各市中居第11位,仅好于淮安和宿迁。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全省也是居11位,较全省平均低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镇江并列居第9位,高于淮安、盐城和宿迁,较全省平均低2.4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则连续位居最后一位。

    从周边地市看,连云港市经济增长势头普遍低于山东。全年连云港市GDP增幅较日照低4.1个百分点,较济宁低3.3个百分点,较泰安低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较日照低18.8个百分点,较泰安低5.8个百分点,较济宁低1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连云港市累计增幅较日照低2.4个百分点,较泰安低1.3个百分点。

    从沿海开放城市看,2004年,连云港市港口吞吐量则较日照少850万吨,增长在全国21个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中居15位;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在全国18个主要沿海城市中居13位,而实际利用外资则是降幅最大的。种种迹象表明,连云港市当前经济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增幅在周边地市已是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亟需采取对策加以改变。

    3、结构调整,仍需加力。

    根据初步核算数据,2004年,在连云港市GDP中,第一产业比重仍达到21.3%,在全省各市中仅低于宿迁,较最低的无锡高出1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45.2%,在全省各市中仅高于宿迁,较最高的苏州低20.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3.5%,在苏北各市仅低于徐州,但较最高的南京低10.2个百分点。从发展速度看,去年连云港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6%,在全省各市中居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7%,在全省各市中前移到第5位,较增长最快的苏州低2.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为14.3%,在全省各市中提前到第3位,但仍较全省平均低0.6个百分点,较增长最快的无锡低1.2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去年连云港市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结构仍较落后,调整任务仍很艰巨,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加以改变。

    4、增长质量,亟待改善。

    从连云港市近年经济发展形势看,在增长质量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其中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重点行业推动全市经济整体发展力度不够。全市至今仍缺乏推动经济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二是城乡环境及景观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其中有些项目重大污染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各别项目对连云港市自然景观“破坏”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三是城乡发展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以居民收入为例,2003年,连云港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48:1(以农民为1),较上年差距缩小2.7%。去年尽管连云港市农民收入的增长加速,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扩大到2.53:1。从全省来看,连云港市城乡收入差距仍是最大的,亟待引起连云港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三、努力重点,进位争先

    2005年,将是连云港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务须取得根本变化的一年。所以,根据连云港市去年以来经济发展实际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政策,建议连云港市当前及今后中心工作应着重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确定高目标、争取大突破,确保当前及全年连云港市社会经济建设实现超常发展,再次跨上新的发展台阶。具体建议应着重加强以下方面:

    首先,结合城市实际,创新发展思路。

    2005年,对连云港市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连云港市与全省乃至全国一样,经济发展仍将面临很大压力。因此,从当前来看,连云港市一要从长计议,居安思危,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通过不断强力推进超常举措,扎扎实实、脚踏实地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力争在短期内实现快速赶超;二要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一定要完善举措,创新思路,找准位置,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不揽功推过,不搞花架子,不搞“政绩透支”;一定要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进一步把连云港放在淮海地区、“陇兰”地带、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来审视,更好地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力争实现快速崛起,为江苏“两个率先”早日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强化宏观调控,确保发展提速。

    顾名思义,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中具有全局性的经济活动在数量上或程度上加以调整、节制,并使之合乎健康发展要求。据分析,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仍会继续将其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点。当然从未来的政策走向上看,中央在宏观调控中将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就政策的取向来说,今年将继续采取“双稳健”的宏观政策。因此,建议连云港市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要结合本市经济发展实际,突出发展思路,把强化宏观调控作为促进和改善连云港市当前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宏观调控,逐步扭转宏观调控就等于紧缩的不正确观点,要使连云港市各级领导逐步认识到宏观调控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既有紧缩的一面,也有扩张的一面。要通过宏观调控,进一步促进连云港市各级领导善于运用和把握宏观调控时机,以采取切实有效手段,加速推动连云港市经济建设实现超常发展。

    当前,针对全省及周边各市发展形势,连云港市目前亟需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进一步通过宏观调控,切实调整和完善连云港市经济及城市发展规划,要加快从根本上改变连云港市经济发展重点仍不够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仍较混乱的现状。二是要进一步切实采取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千方百计促进连云港市经济发展提速,加快调整连云港市产业结构,以加速缩小连云港市当前经济发展差距。

    第三:加大投资力度,注重增长质量。

    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仍是加快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立竿见影的有效举措。去年以来,连云港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规模上处于全省后位,在增幅上则连续居全省最后。从目前在建的投资项目及今年的投资计划看,连云港市2005年的投资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当前要着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争取投资项目,特别应积极争取对全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大项目,要不遗余力的争取在全省乃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项目,以切实促使连云港市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当然,在积极争取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要特别注重通过投资促进连云港市产业结构调整,要在“上项目、铺摊子”的同时加大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力度,切忌“饥不择食”,不管青红皂白“拣到蓝里就是菜”。

    根据当前实际,在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应注意结合去年9月中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次会议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就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可以说其是加快推进经济改革的又一里程碑。所以,从连云港市来看,当前及今后发展一定要按“五个统筹”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第四:完善市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

    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伴随着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复苏和东陇海铁路的铺设及连云港口的开发等,初步奠定了连云港市近代新兴商业城(资讯 行情 论坛)市和苏北鲁南区域贸易中心的地位。但从目前看,特别是近两年,连云港市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和流通业态发展加快,但连云港市作为区域贸易中心的影响仍不明显,现代物流发展仍不充分。因此,建议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新兴商业业态布局的同时,注重加大对区域商贸物流市场的建设力度,要充分利用连云港市现有的交通、港口、外贸及旅游等优势,力争在大商业、大物流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另外,要进一步注重提高连云港市的商业布局规划水平,提高商业网点的建设质量,以切实合理利用和开发连云港市的商业发展潜力,尽快将连云港市商业的比较优势转变成较强的经济优势。

    从总体上看,由于地理、气候、资源及经济等共同影响,连云港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周边地市相比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从全国来看,也是相对比较理想适合的“人居城市”。但比较来看,连云港市现存的最大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偏低,尤其农民收入水平与连云港市开放城市地位很不相称。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在进一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富民和惠民列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如有必要,应采取更加积极的经济和财政政策,全面提高和促进连云港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全面提升和增强连云港市城乡市场购买能力。要“以人为本”,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要把增加就业、扩大再就业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连云港市居民的各项奖励和保障标准,以全方位改善和提高连云港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全面增强连云港市的发展吸引力。

    第五: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对外开放。

    改革以来,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做法启示我们,谁在改革方面走在前头,谁就能在发展中站在前列;不加快改革必然导致发展的落后,改革上的被动必将带来发展上的被动。多年来,连云港市经济社会之所以未能步出低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力度不大,改革步伐不快,改革效果不明显,甚至走了许多改革弯路。因此,亟待采取措施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根据连云港市目前实际,今后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继续深化现有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以及机关事业体制改革方面,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硬道理,要努力通过各项改革,切实加快推进连云港市社会经济建设全面发展进步。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因此更大范围的开放将逐步浮出水面。连云港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开放城市20年来,尽管经济社会变化巨大,但在横向比较中不得不承认已经落伍,所以,建议连云港市要注意提早组织力量,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各项改革开放形势,要认真分析当前工作难点、盲点和影响点,要切实找准今后工作重点、亮点和增长点,力争对全年各项大政方针进行早谋划、早准备,早实施、早见效,要充分利用连云港市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优势,要充分利用连云港市初具规模的园区建设优势,更要充分利用“大陆桥”、大港口、大交通及国家已批准的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全面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要不断推出新的超常举措,确实抓住新机遇,确实取得新实效,确保实现新突破,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再上新台阶。

    第六: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根据初步预测,今年连云港市的城市化水平可望实现历史突破。但从横向比较看,仍地处后进位次,当然若顺利达到这一水平仍将有一定难度。因此,连云港市今年一定要强力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从长计议,从长谋划,继续用发展的角度,全面优化连云港市城乡发展环境,以进一步加快连云港市城镇发展步伐。从当前及今后看,连云港市应注重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继续完善城市规划,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看,仍与连云港市城市地位、悠久历史、社会影响及环境保护等差距甚远,亟待引起重视。

    二要继续加快旧城改造,努力改变落后面貌。从连云港市城市建设现状看,仍存在有许多大片相当陈旧的“区域”急需改造。因此,有待进一步采取经济乃至行政手段,强化管理,加速改变。当前,连云港市尤其要加以注意旧城拆迁后的规划建设工作,要确保新建工程的先进性和质量,要有明显的超前意识,切忌边规划边落后,边建设边破旧。

    三要继续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高县域城镇发展水平。今年要注重结合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本地发展实际,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在“撤乡并镇”、“撤县建市”乃至“撤县建区”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和重大突破。如有可能,可进一步酌情调整连云港市现有政区规划,要开拓思路,打破常规,努力提升城市发展空间。

    四要继续注重乡村发展,努力改善生活环境。要进一步通过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切实改善连云港市广大农村的交通、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特别要强化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增强城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用发展城镇的思路指导和管理农村发展,以全方位推进连云港市城乡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五要继续加强城镇发展统计工作,努力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列宁说: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从连云港市当前统计实际看,除应重点加强全市及县区综合统计部门的统计力量外,要进一步强化城建、户籍、土地、环境及社区、乡镇等部门和单位的统计工作,今年在着重搞好经济普查外,要高度重视连云港市即将开展的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工作,力争通过扎实有效的统计工作,全面搞清连云港市人口基数,全面核准连云港市现有城镇人口及流动人口数据,为进一步准确搞好连云港市城市化水平测算工作打下坚实的统计基础。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江苏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