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市场呼唤规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0:40 证券时报 | |||||||||
人民币理财成揽储利器 2004年末以来,由股份制银行发起的“人民币理财”大战无导致四大行不少存款都成了中小股份制银行人民币理财大餐的一部分,不少储户拿着其他银行的存单取款到发行银行认购人民币理财产品,因此,原本无动于衷的四大国有银行显然也不能再沉默。热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正成为中小银行争夺存款的利器。据有关粗略统计,自去
刚刚发完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以前年底是银行吸收储蓄的黄金季节,明里暗里用尽各种手段吸收存款,竞争特别激烈,吸储成本也较高。而2004年末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的火爆,各分行、支行的行长们都松了一口气,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市场份额也得到提高。 监管层密切关注风险 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事物,监管层对股份制银行们抱着一种先松后紧的态度。去年,股份制银行在销售时所用的保本保息概念成为吸引广大投资者的一个卖点。12月初,银监会发出通知,不允许商业银行在宣传中提出保本保息概念,并提醒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此后,一些银行纷纷使用了预期收益率的字眼。专家分析,银监会之所以在火爆之时及时泼上冷水,主要在于控制银行资产结构的风险。人民币理财属于银行资金自营业务,主要用来购买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现在银行是拿出自营的这个投资渠道为客户建立一个资金库进行投资,对银行而言风险压力显然加大了。 上海银监局有关人士指出,货币市场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并非保赚不赔的“保险箱”。在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理财产品的监管法规的情况下,一旦不能实现承诺的收益,银行必将面临信誉风险。 规范才能行得万年船 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不能掩盖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隐含风险。记者了解到,业内对人民币理财到底是委托理财类产品还是储蓄类产品尚存在分歧。依照现行监管规则,包括券商、期货经纪、信托等门类的委托理财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对于人民币理财在相关的信息披露、账户独立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显然很不公平。如果是作为储蓄类产品来看,那么其实质就是银行的吸储手段。 从风险控制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账户独立显得尤其重要,必须设立与银行自营业务相分开的专门的资金账户和资产账户。如果不对此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控,难以保证银行不将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混合操作。而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混合操作,既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也将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据悉,银监会近期将出台“理财产品风险管理指引”,指引将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类银行类产品进行定义和明细的分类,并针对其风险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如分账管理等,相信届时银行的人民币理财市场能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