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钢铁业 > 正文
 

印度米塔尔联姻中国华菱搅动中国钢铁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0:31 经济参考报

  2005年1月14日,全球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MittslSteelCompanyN.V.)收购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协议在湖南长沙签署。世界钢铁巨头与中国钢铁业内并不太显山露水的华菱钢铁集团的联姻,给本来就波澜起伏的中国钢铁业再投下一颗巨石,钢花四溅。

  这项交易额高达25.99亿元(折合美元3.14亿元),占华菱管线37.17%股权的并购
案,引起中国钢铁业乃至世界钢铁业的高度关注,这是中国目前外资购并A股股权交易额最大的一宗购并案,也是外资钢铁企业并购国有钢铁企业的第一案,并有可能引发中国钢铁业重组并购浪潮。

  此笔交易结束后,华菱集团将成为国内首家以股权结构调整为手段进入国际钢铁集团的钢铁公司。而米塔尔公司将以此作为进入中国钢铁业的桥头堡,进而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钢铁业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世界钢铁巨头为何钟情华菱

  作为世界钢铁巨头的米塔尔公司为什么选择华菱?

  据介绍,米塔尔公司的战略是要稳妥、快速和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钢铁业内,宝(山)钢、武(汉)钢、首(都)钢、鞍(山)钢这些年产800万吨以上的企业,属于第一军团;马(鞍山)钢、本(溪)钢、攀(枝花)钢、包(头)钢、济(南)钢、太(原)钢、邯(郸)钢等包括华菱在内的10多家钢铁企业属于第二军团。米塔尔公司要想并购位居第一军团的国有钢铁公司,除了价格问题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能性极低。钢铁个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东西,从战略上来说,国家不可能轻易被外人掌控。第二军团属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进入相对容易。

  国家政策限制和米塔尔公司急切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使其将合作目标锁定在第二军团。位居全国十大钢铁企业第八位的华菱集团成了米塔尔公司的最终选择。

  虽然华菱集团在中国钢铁业内无缘第一军团,但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其装备、资产、效益和品种结构、管理水平、人工成本等被米塔尔公司看好,特别是在战略发展思路上,华菱集团与米塔尔公司极具相似性。华菱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效伟对记者开玩笑说:“我们臭味相投”。

  华菱集团是1997年底由湖南三大钢铁企业——湘钢、涟钢、衡钢联合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是湖南最大的国有企业。2004年产钢达到了71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钢材出口83万吨,出口创汇4亿美元,紧追鞍钢、宝钢之后。华菱集团与其控股公司华菱管线年钢材生产能力达到850万吨,在深交所上市市值达到80亿人民币。同时,华菱管线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线材、无缝钢管、螺纹钢和铜盘管专业化生产企业,小口径无缝钢管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曾对华菱集团的二元分层经营管理模式,重组整合三个相互独立的钢铁公司赞誉有加。

  据华菱集团有关高层透露,去年10月到11月上旬开始,华菱集团专门成立了四个小组考察了米塔尔;米塔尔也聘请专业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派出30多人的工作组进驻华菱管线,持续考察了四五十天。各自出具了详尽的调查报告,可见双方都非常慎重,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应急之作。

  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不仅亲自参与决策,还直接参与了与米塔尔公司的谈判,湖南高层对此重视的程度非同一般。

  经过多轮艰难谈判,米塔尔公司与华菱集团最终以并列第一大股东身份入驻华菱管线股份。

  “主动危机”华菱突围

  华菱集团是湖南省最大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效伟曾以“主动危机理论”成功整合湖南三大国有钢铁企业而令市场和政府对其倍加赞誉。

  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钢铁行业大起大落,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关华菱集团存亡胜败,与米塔尔公司合作,可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战略突围,使华菱管线真正实现股权多元化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状,创建国际化大公司,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将达到3亿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3.5亿吨,还有1.5亿吨钢铁的生产能量正在兴建中,钢铁生产发展速度高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中国钢铁市场肯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李效伟说,钢铁行业的秋天硕果累累,既然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李效伟分析说,华菱东有宝钢、北有武钢、西有攀钢、南有韶钢和广钢,濒临四面夹击境地。

  华菱地处中南内陆,缺煤少矿,虽然有其装备、资本、管理等优势,但面对国内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供其选择突围的路径不是太多。要么被国内几大钢铁企业吞并,要么主动出击,寻找生存和发展之路。而国内几大钢铁企业也是各自为战,难以与世界强手坐而论道。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官员为华菱集团定下了“与世界高手下棋”的原则。为此,华菱将目光转向了世界钢铁大腕,通过两年多的选择,米塔尔公司成了华菱追逐的目标。

  据了解,在与米塔尔公司签署的协议中,除股权转让外,战略合作是其最重要的内容。目前,华菱集团的采购矿石中,进口占到了60%,但其中有200万至300万吨铁矿石需要从社会上采购,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一般很高。双方在协议中规定,米塔尔公司每年将向华菱管线提供矿石。就此一项双方预计每年可节约采购成本数亿元。

  双方协议中还规定,双方将加强技术及研发合作,米塔尔将向华菱逐步转让板、管、线等附加值品种生产及深加工等技术。

  双方还签署了互相代销对方产品的条款,约定只收取对方少量的代理费。显然,如果双方合作成功,华菱将凭借米塔尔公司全球4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米塔尔的企图

  以收购著称的米塔尔钢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该公司也是全球效益最好的钢铁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1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钢铁企业所有盈利总额的一半。

  据有关资料介绍,米塔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四大洲的14个国家开展业务,涵盖现代钢铁制造的各个方面,生产全系列的长材和扁材,它为所有主要钢铁消费领域提供服务,包括汽车、电器、机械和建筑等行业。

  20多年来,米塔尔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成为全球钢铁巨头。完成对华菱管线的股权收购,将使米塔尔的产能提高10%。

  米塔尔公司还有庞大的全球性矿石采购、产品营销网络,整合资源、管理企业的能力,顶尖的板材、长条材生产技术。

  而且,米塔尔公司自身拥有20亿吨的铁矿石资源、15亿吨煤炭资源,每年自产1500万吨焦炭,基本可以满足“米塔尔系”钢铁企业的需求。

  米塔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LakshmiMittsl认为,这是米塔尔钢铁公司的一次关键性收购,因为它为在全球增长最快的钢铁市场上提供了第一个生产平台,华菱管线是中国领先的钢铁生产厂家之一,通过提供我们在市场营销、采购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与专长,帮助公司进一步拓展。他说,中国钢铁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球钢铁行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05年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由于中国钢铁市场强大的消费能力,使米塔尔公司觊觎中国久矣!

  据了解,米塔尔公司从1995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其在中国的乌鲁木齐、北京、广州和成都设有销售和办事机构,去年对华出口钢材超过200万吨。2004年7月1日,这家跨国钢铁集团在中国辽宁营口投资建厂,投资额估计达1亿美元。

  但是,米塔尔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如果没有进入中国市场,怎么说也不能算是世界最大的巨头;因为现在主宰全球钢铁业的是中国,无论是从生产,还是从消费上,中国钢铁左右着世界钢铁业。

  由于中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大量进口铁矿石,造成世界铁矿石紧张了三年,价格连涨了三年,运输成本连续涨五倍,就是有力的说明。

  业内人士分析,从战略上讲,这是米塔尔公司的一次关键性收购,也是米塔尔公司在华业务的一个里程碑。

  有分析称,米塔尔公司加盟华菱管线的初衷并非是培育华菱的全球化战略,利益的潜在对立性决定了米塔尔公司绝不可能无私地去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其最终的目的是借华菱为跳板,蚕食这块巨大的消费市场。

  米塔尔公司董事长也在收购协议书签字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米塔尔钢铁公司进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米塔尔国际营销棋盘中最关键的一步。”

  显然,米塔尔公司收购华菱部分股权并非最后目的,将华菱集团带入世界钢铁大舞台也非其本意,湖南省高层及中国钢铁业内特别是华菱集团对此有相当清醒的认识。

  另一种声音

  米塔尔以联席大股东身份进入华菱,在中国钢铁企业中是绝无先例的,对双方都是很大的挑战。

  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国钢铁工业新一轮发展背景下,华菱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实现以实质性股权转让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合作,在中国钢铁行业内是第一家。他认为,作为米塔尔钢铁公司的成员之一,华菱管线纳入其一体化采购体系,无疑将进一步降低铁矿石原料成本,同时,将进入其全球销售网络,预计今年出口钢材将比去年翻一番。他透露,米塔尔钢铁公司将把薄板加工、精品线材及大无缝钢管的高新技术无偿转让给上市公司,这将极大地提升华菱管线主导产品竞争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说,目前全球钢铁业已掀起重组并购浪潮,米塔尔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将推进中国钢铁业重组和集团化进程。

  但是,也有一些业内分析人士对此次股权交易在看好的同时,也表示双方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长沙财富证券的周志坚认为,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中国钢铁业尚无大中型国有企业被外资收购的先例,“双方由于在经营理念、管理机制、市场开拓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合作前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磨合期;另外,全面要约收购能否通过管理层批准也至为关键”。

  对此,上海赛德投资的桑旭表示认同。“我们看到,双方合资之后,米塔尔公司已经准备把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和产品注入华菱管线,但我们要注意,钢铁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现在合资之后,它对所有产品,生产线的建设,市场的开拓,对未来两年或三年的预期,我们现在正在宏观调控,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未来的市场还不好说”。

  布拉德福研究公司的查尔斯则对并购的前景有所保留。“我觉得华菱与米塔尔合作是想得到原料。因为他们认为米塔尔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必然与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供应商有良好的关系。但实际上米塔尔掌握的原料资源并不那么多。因为它的生产主要是电炉炼钢,用的是废钢铁等原料,而不是以铁矿石和焦炭为原料的长流程炼钢。当然,米塔尔公司已经收购的美国国际钢铁集团是长流程炼钢——但它本身也是原料买方,在这方面帮不上华菱什么忙。”

  米塔尔公司与华菱集团的联姻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国家有关监管机构的审批。据了解,该笔交易的最后完成要在2005年第二季度。

  华菱与米塔尔公司领跑中国钢铁并购浪潮

  据国际钢铁学会(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Institute,IISI)1月19日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0.5亿吨,较2003年增长8.8%。作为全球最大的粗钢生产国,中国去年产量2.725亿吨,较上年增加23.2%,增幅为全球之首。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自2001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已连续3年实现钢材消费量持续高增长。2004年全球钢铁消费量约9.3亿吨,中国就占31%。据预计,至少要到2020年前后,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后,对钢材的需求才会减弱。

  一方面,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巨大,一方面,中国钢铁产品中高技术含量的板材比重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我国铁矿石资源先天不足。特别是产业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业的一大问题,与世界钢铁产业不断重组整合的潮流不吻合。

  目前,国内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13家,而这13家企业的合计年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国内的钢铁产能还在增加,但集中度反而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业的兼并重组却还没有形成规模,因为钢铁业是各地方政府的利税大户,跨越行政区域进行兼并的难度非常大。

  中国的钢铁企业大都是大型国企,人多、效率低、业务复杂、管理基础薄弱。国有大企业的顽疾与自身业务的复杂性使它们在市场经济改革中步履蹒跚。

  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副会长,李效伟说,中国钢铁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研发,产品结构等有很大差距,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华菱与米塔尔公司联合,是向中国钢铁业点了一把火,抛了一块砖,其示范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实了李效伟的观点。这份报告指出,并购已是钢铁业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中国钢铁企业,正是未来几年并购的对象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钢铁企业以后要组建15家左右的大企业,若干年后,再减一半,留下七八家,这才是时代的潮流。

  一方面是全球钢铁产能较上游产业链仍然比较分散,全球最大的10家钢铁生产商占有了世界市场30%的份额,最大的10家铁矿砂和焦炭供应商则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另外一方面是全球增长最快也是最大的钢铁市场中国的钢铁产能在不断扩大,低端钢铁产品已经要靠出口缓解库存压力,这两方面因素加剧了国际钢铁巨头的兼并重组。

  国际钢铁业的并购趋势已势不可挡。米塔尔宣布购买华菱管线股份的当天,德国钢铁业巨擘蒂森克虏伯(yssenKrupp)也宣布,将与巴西联手建立一家13亿美元的新厂。另有报道称,意大利钢铁厂商LucchiniSpA也收到了来自俄罗斯OAOSeverstal的出价5.8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一位证券经济研究员认为,钢铁市场迟早要出现过剩局面,届时扩大规模、整合产业链会非常必要。国外企业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占据优势,参与中国钢企的重组将成为趋势。

  北京科技大学许中波教授认为,全球范围来看,钢铁业兼并重组是大趋势,世界的钢铁巨头基本都是通过重组获得产能的优势并提升发展空间的。中国钢铁业虽然增长迅速,但是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与外资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产业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业的一大问题,与世界钢铁产业不断重组整合的潮流不吻合。(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塔尔新闻 全部华菱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